劉建民
摘 要:一直以來,化學教育都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模式探索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模式得到普遍認同,但是無論教學方式如何改變,化學教學中積累下來的基本理念不能丟。教學方式改變都是以提高學生熱愛化學、用好化學為根本目的,就這個話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化學;教學;探索;新思考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模式多元化,教學更加生動靈活,使學生對化學課增加了興趣。初中化學教師要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養(yǎng)成勤于思考、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引導,切實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首先,采取有效引導使學生產生學習化學興趣與熱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同時興趣與熱情還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使學生開動腦筋學到更多知識。
在初中化學階段,學生比較頭疼的是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記憶與書寫,但這是化學教學的重點。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展開過很多方法的嘗試,如在課堂上注意給學生講解記憶的方法,或者通過練習題進行反復訓練等。筆者的經驗是可以采取游戲記憶的方法,讓學生們在游戲娛樂中進行知識的記憶,突破難點。
例如在物質分類相關教學內容中,我采用化學接龍游戲的方式,學生們參與熱情很高,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游戲規(guī)則是這樣的(1)任意寫出一種符合方框內物質類別的化學式;(2)要求所填化學式至少含有與其相鄰的前一種物質中的某種元素;如H2—氧化物:H2O—鹽:Na2CO3—堿:NaOH。然后在投影片上寫出很多組別,讓學生任選一種開始游戲。游戲中對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如表演一個小節(jié)目等。這種游戲學習法最好和小組比賽結合在一起,因為初中學生對比賽游戲很感興趣。這樣可以督促他們課下積極學習和準備,促進同學間的合作交流,當然最終記憶那些化學式和元素符號。
二、開展化學實踐,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綜合素質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教學問題是十分抽象的,導致教師在上課時的教學過程也是比較抽象,學生對知識點很難理解。對學生開展活動能力培養(yǎng)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化學題的理解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初中學生在課下練習化學題目的自主性。這樣的練習可以有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重點,掌握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實踐當中進行摸索,為學習課堂教學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化學實驗實踐學生通過做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對化學物品以及化學材料、化學儀器、化學反應現(xiàn)象和結果的觀察和思考,把比較死的知識學活。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驟的自我實踐,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鞏固??傊?,開展趣味性化學實驗對初中學生學習化學大有裨益。
例如在對Na這種化學物質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動手進行實驗來貫穿教學內容。Na的化學性質很多,所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也很多。課前讓學生準備相關的實驗用品,有Na固體、酒精燈、水及用具和化學材料等。課堂上,老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自主觀察:Na在酒精加熱的條件下迅速就融化,并且在融化之前一直漂浮在水面上,并且反應速度十分迅速。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化學原理,就是課堂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三、培養(yǎng)學生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有效性教學方法是要將教學質量提高,同時還要增強書本知識與生活的結合。因為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果只是講教學內容,課堂氣氛就會非常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感。如果老師在講課本內容時添加一點生活上趣事,課堂教學氣氛就會變得很融洽,也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點,從而認識到化學的實用性。
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其實這個現(xiàn)象也和化學有關,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這是因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異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屬物質和S、O結合,會擾亂人體的胃腸功能,如果適應不了,就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腹脹、腹瀉等。同時,化學存在于學生的各種活動中,例如有些學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竅門”,有些學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壓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絕活”……所有這些,都是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體現(xiàn)。
在學習“水的凈化”這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自來水不宜用來養(yǎng)魚?要進行怎樣的處理之后才可以?”這樣,學生不僅對未處理的自來水不宜用來養(yǎng)魚有所了解,而且對以后將要學習的“氯氣”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認識,還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質。
初中生要學好化學并非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學生與老師相互之間進行積極的配合。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了解,老師再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方式,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還要充分發(fā)揮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斷挖掘學生潛質,從而提高化學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何金靈.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50):197-198.
[2]邵亞蘭.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思考[J].考試周刊,2015(98):145.
[3]吳永軍.新課程備課新思維[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王益群.化學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