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成 曾凡勇
【摘要】目的:探討基層醫(yī)院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以及采取的預防措施。方法:分析回顧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82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總結患者手術過后的切口感染情況,比較同時進行普外手術本組患者的差異,得出相應結論。結果:782例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為9例,占61%?;颊叩哪挲g、身體素質、手術時間、手術類型以及醫(yī)院的環(huán)境是導致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結論:加強對危險因素的監(jiān)控,凈化手術室的環(huán)境,強化無菌操作的理念,提高手術熟練程度以及精確度,減少手術的時間,盡可能的避免手術后放置引流管的機會,縮短住院時間,合理的預防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就是有效的控制切口感染的主要方式。
【關鍵詞】普外手術;切口感染;預防
【中圖分類號】R6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04-01
普通外科手術之后的切口感染,是在醫(yī)療過程中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感染方式,并且因為感染而引起的因素也非常多。輕度的切口感染,容易讓病人出現疼痛感,重度的感染就有可能讓病人的傷口潰爛,更為嚴重的,對于病人的生命會有很大的威脅。在醫(yī)療科學不斷發(fā)展的現在,隨著醫(yī)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醫(yī)療條件的提升,很多外科大夫也深刻的認識到,手術之后的切口感染的嚴重性,并且因為切口出現感染,對病人的身體恢復情況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對病人的經濟造成較大的壓力。如何才能讓手術之后的傷口愈合的時間可以更短,讓手術感染的機會更低,就是在醫(yī)療過程中我們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我們在本文中就對我們醫(yī)院中2008年1月到2011年10月的普通外科的782組住院接受手術病人的切口感染相關的影響因素來進行分析,找到能夠對其進行預防和有效控制的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我們收集了在本醫(yī)院進行普通外科手術的782位病人相關的臨床病例。其中男性病人482位,女性病人300個。其中最小的病人僅4歲,最大的病人88歲。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458周歲。以我們歸家衛(wèi)生部的醫(yī)政司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小組制定的,和感染相關的標準來進行判斷,可以準確的對病人切口進行感染的判斷,并能夠對感染的程度進行準確的判斷。在手術的切口周邊,如果出現了紅腫,病人感覺到了傷口發(fā)熱或者是疼痛,并且有膿狀分泌物出現,可以進行穿刺或者進行深層切口,讓膿可以盡快的流出,以免傷口感染。自然的開裂,或者是醫(yī)生對其進行開刀切口,出現膿性分泌物或者是體溫有高于38攝氏度,在局部進行按壓,會出現疼痛的感覺。臨床診斷,如果有分泌物呈現陽性,就可以判定傷口是有感染。如果傷口沒有以上這種癥狀,就僅僅只是有菌培養(yǎng)生長的話,那么只能說明這些切口部位是有細菌生成,還沒有達到感染的情況。
12調查指標病人的年齡,身體的情況,包括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切口的類型是否出現過微生物污染等情況。外科手術的切口會按照清潔的切口分為四個類型,第一個類型,是清潔切口,第二各類型,是污染切口,第三個類型,是污染切口,第四個類型,是感染類切口,手術方面也按照切口的大小,操作的侵入程度,切口引流等進行劃分,以及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手術室環(huán)境等各方面。
13統計學處理從對住院普外手術病人中,對切口感染的病人的傷口進行檢查,看他們切口感染發(fā)生的機會有多大,然后對切口感染病人成立病例調查小組,沒有感染的手術病人自動劃分為對照組,通過x2的監(jiān)測,對各方面的指標進行調查,將切口的感染率進行比照,并找到讓切口出現紅腫、發(fā)炎,感染的因素。
2結果
在本醫(yī)院2008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普通外科進行手術的病人,這782組病人中,傷口感染的有47人,感染的幾率為601%。在對病人的年齡以及身體的情況,切口感染的類型,手術的方法,時間、住院的時間以及對手術室環(huán)境的調查我們可以發(fā)現,這些因素都是能夠讓切口出現感染的問題。
我們在表格1中可以看出,小于10歲和大于60歲的病人,感染的幾率明顯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001).
3討論
切口感染是非常常見的臨床醫(yī)學感染病例,造成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并且存在的危險因素也越來越多。病人的年齡、身體情況,切口類型、手術的時間以及手術的方式,住院時間、手術室的環(huán)境等,都會讓病人傷口出現感染。并且病人手術的過程中,和外科醫(yī)生進行手術時的觀念也有非常大的關系。很多醫(yī)生在手術的過程中,無菌觀念非常淺淡,一些醫(yī)生并沒有無菌觀念的想法,尤其是資歷還比較少的青年醫(yī)生,對于手術的污染區(qū)和清潔區(qū)都沒有清晰的判斷,洗手也不夠仔細,并且很多醫(yī)生沒有帶戴無菌手套,就直接去伸手觸摸無菌臺,又或者手術的過程中手套會出現破損的情況,卻沒有及時的進行更換,口罩也沒有按照相關的無菌要求進行佩戴,這就會因為醫(yī)生的不正當操作,對病人造成了切口感染的危險。
結論
在手術的過程中,很多病人的切口感染都是因為手術過程中的醫(yī)護人員,手術的工具以及手術中所用的物品、手術室、環(huán)境等,都對病人的切口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感染。這就需要對這些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也要提高醫(yī)護人員的素質,強化醫(yī)護人員的無菌操作觀念,對病人能夠進行無菌保護。只有提高無菌意識,才能夠有效的對手術切口感染進行防護,有效的控制醫(yī)院內的病菌感染,讓醫(yī)院的整體醫(yī)療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程明明.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2).
[2]白超群.淺談導致普外科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對策[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7).
[3]李寶亮.淺談基層醫(yī)院普外手術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醫(yī)學信息,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