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論語·為政》
【譯文】
“一味致力于不正的技能,這樣,就會有危害了?!?/p>
王璐
□南懷瑾
《論語》中有很多至今爭議很大的章句,對這些章句的正確解讀是全面準確理解孔子思想的鑰匙?!肮ズ醍惗?,斯害也已?!惫沤窬陀泻脦追N不同的解釋,有的甚至意思完全相反。我認為,“攻”的篆文字形,左為工,右為攴,是持工具筑物之意,引申為一種專業(yè)技能。如宋代大儒朱熹認為,“攻,專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功曰攻?!薄爱惗恕?,不同為異,不中為端,就是“不正”的意思。所以,“攻乎異端”就是“一味致力于不正的技能”的意思。
孔子一向提倡做人要講分寸,不能劍走偏鋒。所以,“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真實意思是:做官也和做人一樣,做人不要太走極端,不能表現(xiàn)得過于“特立獨行”。做任何事都要合乎“禮儀”,有合適的言行舉止,否則“斯害也已”。這樣解釋,就和孔子一向主張的中庸思想比較一致。
不過時下一些年輕人可不這樣想,他們最喜歡談的就是張揚個性。他們最喜歡引用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如今的種種媒體,包括報紙、雜志、電視等也都在宣揚個性的重要性,個性成為獨特的代名詞。殊不知,過度張揚的個性在不知不覺間傷害了別人,更毀滅了自己的前途。
人活著確實該有自己的個性,不過如果為了個性而張揚個性那就不應(yīng)該了。如果你顯示出自己要逆潮流而行,神氣活現(xiàn)地炫耀你反傳統(tǒng)的觀念和怪異的行為方式,那么,人們會認為你只是想嘩眾取寵,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且他們還會因此而輕視你。他們會找出一些辦法懲罰你,因為你讓他們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如你。過分“特立獨行”是危險的,不妨讓自己的行為與別人差不多,你就不會受到太多的阻力。
《莊子》中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只特立獨行的獼猴,它非常喜歡表現(xiàn)自己,處處都要顯得與眾不同。有一日,吳王乘船在長江中游玩,登上獼猴山。原來聚在一起戲耍的獼猴,看到吳王前呼后擁地來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森林與荊棘叢中去了。
但這只“特別”的獼猴,想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轉(zhuǎn),旋轉(zhuǎn)夠了,又縱身到樹上,攀援騰蕩。吳王看了很不舒服,就拉弓搭箭射它,它從容地撥開射來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它并不清楚,這種炫耀對掌握生殺大權(quán)的君王是種侮辱,吳王臉都氣紅了,命令左右一齊動手,箭如風卷,獼猴無法逃脫,立即被射死。
吳王回頭對他的臣子說,這靈猴夸耀自己的聰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視本王,以致丟了性命,這完全是它咎由自取。
莊子的寓意正是在這里:一味張揚,表現(xiàn)自我,渾然不覺自己的行為是多么怪異、幼稚。獼猴的目的達到了,的確引起了很多人甚至一位君王的注意,可惜這種注意帶來的是負面看法和評價。這只獼猴成了眾人反感、厭惡的對象?!芭c眾不同”造成了它的命運悲劇。
俗話說得好,“出頭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以賣弄、炫耀為愛好的人必將品嘗自釀的苦果,這就是孔子在這里所要表達的“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的現(xiàn)代意義?!盁澜杂蓮姵鲱^”,這個“強”,一指“勉強”,也就是說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卻勉強去做某些事,固然有可能獲得意外的成功,但這可能性實在太小,結(jié)果不但失敗了,還會招來嘲笑和白眼?!皬姟钡牧硗庖粋€意思是指你的能力雖強,但外部環(huán)境、條件尚未成熟,“大勢”不和,機會不來,此時出頭,必將遭到別人的排擠和打壓,仇恨的種子從此栽下,冤冤相報卻又何苦來哉?你縱有千般術(shù),也難躲暗中箭。
成功做人是要“外圓內(nèi)方”,而不是為了表面的“個性”,膚淺地表現(xiàn)自己的不隨潮流,這樣只會讓自己吃盡苦頭。為逞一時之快而不顧后果是一個危險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