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草原上,一只花豹捕獲了一只小羚羊,但它不敢馬上享用美餐,因為隨時會有更兇猛的對手來搶奪它的獵物。事實上,此刻四周并無其他對手,但它覺得自己必須要把獵物藏到大樹上。
離它最近的大樹也在兩公里之外,花豹不懼路途遙遠,拖著獵物走向了那棵依稀可見的大樹。一路拖拽,小羚羊身上的血也隨之一路流淌。不久,兩只獅子發(fā)現(xiàn)了這些血跡,就循跡追去。跑了一陣后,它們終于遠遠地看到花豹拖著一只小羚羊在大樹下休息。盡管它們小心翼翼地靠近,敏感的花豹還是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蹤跡,連忙叼起獵物四周察看。
知道自己被發(fā)現(xiàn)了,兩只獅子干脆起身追趕過來,但等它們來到大樹下時,花豹已將獵物拖到了樹枝上。獅子的爬樹本領沒有花豹好,更何況那棵樹非常光滑,它們試了很久都爬不上去,就守在樹下不愿離去。這時,花豹已經(jīng)安全了,但它依舊覺得這個樹枝不夠高,就叼著獵物爬上了第二層樹枝。看著花豹爬得更高,獅子起身用爪子狂抓樹干?;ūX得很不安,緊接著又爬上了第三層樹枝。
第三層樹枝已經(jīng)非常細了,花豹站上去時搖搖晃晃的,但花豹并沒有察覺到潛藏的危險,它只覺得爬得越高,離獅子越遠,就會越安全。見花豹爬得更高,獅子發(fā)怒地“嗷嗷”大叫,但又束手無策,只能趴在地上和花豹硬耗。它們早已經(jīng)饑腸轆轆,如果一直耗下去,只會餓死自己,淪為花豹的食物。
可花豹又哪會考慮到這些?它只想和獅子們拉開距離,哪怕是在第三層樹枝上仍覺得不夠安全,休息片刻后,它又站起來將食物叼到第四層樹枝。樹枝劇烈地晃動起來,但花豹不管不顧,放好獵物后自己也跳了上去。還沒等它站穩(wěn),那根樹枝就“咔嚓”一聲斷掉了,花豹和它的獵物一起掉落下去。下面的兩頭獅子縱身躍起,花豹還沒有落到地上,就已經(jīng)被其中一只獅子咬中了脖子。就這樣,花豹和它的獵物一起成了兩只獅子的美餐。
捕獲獵物后不馬上吃掉,而是藏起來慢慢享用;遭到獅子們的圍困后,不是硬拼狠斗,而是爬到樹上避開勁敵,說明這是一只有智慧的花豹。只是它沒想到的是,所謂的“安全”,并不是絕對的遠離,而是一種“尺度”的把握。如果為了避免一方的危險而無限地往相反方向退避,往往會陷入另一種更大的危險之中。
素材分析:
花豹是聰明的,仗著更擅長爬樹躲到了安全的樹上,但花豹也是愚蠢的,因為沒有把握好“尺度”而讓自己走向了危險。認清局勢,認清自己,把握尺度,這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