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周生
【考題重溫】
我們以2017年高考語文浙江卷作文題為例,先來重溫一下2017年高考語文浙江卷作文真題:
閱讀下列文字,根據(jù)材料作文。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題目自擬。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2017年浙江卷語文作文的閱卷主要從四個方面考慮:審題、文體、思想深度、語言。我們平時對審題、文體、思想深度的訓練往往比較重視,而對語言有點忽視。而“評分標準”上對語言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總體上看,除了文章本身的通順、流暢等區(qū)別之外,還要考慮理性語言和文學語言的差異;論述類作文在語言上要求簡潔、清晰、鮮明,力求客觀理性,如果一篇作文的分數(shù)處于50分之上,這方面的要求就很嚴格;反之,則可以適當放寬。很顯然,對“理性語言和文學語言的差異”這一點,閱卷組很關(guān)注,因為希望考生這次能寫一篇論述文,考查的是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事實上,在閱卷過程中我們還是發(fā)現(xiàn)不少考生采用“文學語言”來進行表述。表面上看來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了,而實際上卻與“理性語言”相去甚遠,從而削弱了作文的理性分析強度與論述力度。
一論述文語言常常出現(xiàn)的文學化傾向
1.提出觀點拖沓,文學語言不必
例1:漫漫長路,我們不能以蜉蝣之身漫無目的地前行。前行的路上,我們不斷成長,由基礎的認識到必要的觀察實踐,最后是心靈的對話。從有形到無形,這既是一種成長,更是一種修行,因此,我們既要讀好書,更要讀好三本書,即“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
點評:雖然這段文字的末句提出了文章的觀點,但這段文字在作文的開頭段,就有點不妥了。我們知道,一篇論述類文章無論是標題還是開頭段,最好不要采用一些文學性明顯的形象性語言,而應該開門見山地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看法,以免給人一種拖沓猶豫之感;因為論述類考場作文觀點的提出很重要。
2.感性代替理性,文章中心脫離
例2:?。∮凶种畷?,你禁錮了我12年,我只希望自己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飛鳥。沒問題,無字之書一樣可以幫助我??傆幸惶?,我背后會長出張開后有十米長的雪白羽毛翅膀,翱翔于天際,從我的“心靈之書”里發(fā)出高聲呼喊:畢業(yè)了,我自由了。
點評:這段文字感情色彩比較強烈,從“禁錮”“我自由了”等詞句可以看出,考生對“有字之書”的情感傾向;而且,從“我只希望自己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飛鳥”“總有一天,我背后會長出張開后有十米長的雪白羽毛翅膀,翱翔于天際”等句中能覺出考生對“自由”的強烈渴望,感性色彩明顯,理性思考不足,而且這與表現(xiàn)文章中心又有多大的關(guān)聯(lián)呢?
3.散文語言優(yōu)美,“喧賓奪主”不該
例3:有字之書,如一汪清泉,清潤干枯的靈魂;如暖風,撫平冰冷的創(chuàng)傷;如繁星,明媚了“心空”。若讀它,便能收獲精神上的愉悅,讓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多一些書本的精彩。想象一下,一個雨后下午,空氣中浸潤著枝葉的清香,坐在院中,捧一本書,抿一口清茶,悠然自在,便是“有字之書”之于人的意義。
點評:這段文字純粹是一段文學性很強的散文化語言。首句是一個圍繞話題“有字之書”的由三個比喻構(gòu)成的排比句,生動優(yōu)美;末句是作者想象的一個讀書的情景或場景,很形象,能給人帶來愉悅感。但過多的文學性描寫,大大減弱了理性論述的力量,顯然,在表達上犯了喧賓奪主的毛病。
4.想象語言鋪敘,理性評說沖淡
例4:有字之書,就是由黑字白紙構(gòu)成的實實在在的書籍;我們拿起有字之書,就能進入一個令人神往的美麗世界。品讀曹雪芹的《紅樓夢》,我愿意隨林黛玉一起進駐賈家大院,細心體驗歷史的興衰;精讀魯迅的《祝福》,我的耳畔依然回蕩著底層人民苦難的吶喊——人死后究竟有沒有靈魂;誦讀蘇軾的《赤壁賦》,我久久難忘詩人那種坦然面對坎坷人生之路的豁達情懷……
點評:這段文字主要特色是關(guān)于閱讀“有字之書”的美麗想象,“品讀曹雪芹的《紅樓夢》”“精讀魯迅的《祝?!贰薄罢b讀蘇軾的《赤壁賦》”構(gòu)成一個排比句,可以給讀者提供一種想象空間,品味閱讀的樂趣;但這些想象文字不能代替對“有字之書”對我們有益的具體的理性分析,而且因為是想象文字的鋪敘,導致自己的評說變淡了。
5.語言表達模糊,棄關(guān)鍵詞無益
例5:世界上各民族的成百上千種語言都在呼喚同一個神靈,懷著同一些夢想,忍受著相同的痛苦。在數(shù)千年不計其數(shù)的語言和文字組成的斑斕錦緞中,在一些徹悟的瞬間,我們會看到一個承載著矛盾與個性的統(tǒng)一的人類的容顏。
點評:語言表達隱晦,或者說不明確,需要閱卷老師自己去猜想,這顯然犯了考場作文的大忌;我們表達的目的就是要讓別人讀懂,因此,每一個段落都要緊緊圍繞觀點或中心展開,為了提醒自己作文要切題也好,暗示批卷人“我沒跑題”也罷,每一段最好能出現(xiàn)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中心詞,否則,寫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讓人讀后感到如云里霧里,不知所云,那么這樣的文字有何意義呢?
二論述文語言應該有什么特點
顯然,采用文學性語言來助陣論述類作文的考生不在少數(shù),他們犯了文體語言誤用的錯誤。那么,論述文語言有什么特點呢?“評分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論述類作文在語言上要求簡潔、清晰、鮮明,力求客觀理性。因此,我們要努力使自己的論述語言“簡潔、清晰、鮮明”。
1.簡潔
論述類文章語言的簡潔是指文章用簡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并分析觀點,表達不拖沓不煩瑣,讓人讀后感覺很干脆直接。
例6: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皓首窮經(jīng)迸發(fā)不出莫言對高密鄉(xiāng)的熱情,也無法讓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擁有如此悲壯的關(guān)懷。從有字之書中得到的箴言、體悟,終究要在無字之書中得到驗證與升華。那是獨一無二的社會閱歷,人生軌跡所淘洗出的精粹與沉淀。于生活的無字之書中,沉潛于書頁上的人生百態(tài)被淋漓演繹,比起做一個旁觀者,置身其中的感受更加鮮活也更加殘酷,它讓人們避免陷入“群體無意識代替?zhèn)€體無意識”思維吞并,讓農(nóng)村婦女范雨素質(zhì)樸的文字也能直擊人心。無字之書鞭撻虛幻,讓閱讀他的人們時刻保持著清醒與冷靜,同時又保有溫熱的關(guān)懷和悲憫:站在時代制高點上的關(guān)懷與感同身受的悲憫,這或許正是曹文軒所呼吁的兒童文學中缺乏的“無字之書”!——選自2017年浙江卷滿分作文《在書本與大地中澆灌心靈》
點評:這段關(guān)于“無字之書”的論述,上下文銜接自然,觀點明確,“從有字之書中得到的箴言、體悟,終究要在無字之書中得到驗證與升華”,中間部分的論證分析很透徹,末句用感嘆句緊扣“無字之書”;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文中的用例,如“莫言對高密鄉(xiāng)的熱情”“讓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擁有如此悲壯的關(guān)懷”“讓農(nóng)村婦女范雨素質(zhì)樸的文字也能直擊人心”“或許正是曹文軒所呼吁的兒童文學中缺乏的‘無字之書”等,都是一句話將典型事例融于理性思考中,干凈利落,恰到好處。
2.清晰
論述類文章語言的清晰是指語言表達有條理,思路清晰,說得清清楚楚,讀后讓人覺得明明白白。否則,詞不達意,似是而非,廢話連篇,語無倫次,將直接影響表達效果。
例7:三本大書或許正代表著知識、閱歷和內(nèi)心,這道出了精神世界在生命構(gòu)建中的重要性。誠如博爾赫斯所言:“天堂應是圖書館的模樣。”一本本書籍是精神世界的一磚一瓦,它構(gòu)成了堅固的外墻。而閱歷是個體從社會、自然乃至整個世界中獲得的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它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也是精神世界外墻里的基礎設施。“心靈之書”則告誡人們對自己心靈的自省,正如林清玄所提出的“觀照自我”的禪語,人只有學會和自己對話,精神世界才有精致的裝飾。——選自2017年浙江卷滿分作文《人生之書》
點評:“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這三本書之間的關(guān)系需要考生有所說清,而上述例子做了很好的示范。語段采用“總—分”的結(jié)構(gòu),先總說了三本大書的關(guān)系,明確了“精神世界在生命構(gòu)建中的重要性”;然后分說,將“有字之書”比作精神世界的“外墻”,“無字之書”比作“精神世界外墻里的基礎設施”,而“心靈之書”就是精神世界里的“精致的裝飾”,比喻恰當,條理清楚,思路清晰,讓閱卷者讀得很清楚明白。
3.鮮明
論述類文章語言的鮮明是指語言的明確,不模棱兩可;文章無論是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是闡述分析觀點,都需要做到語言表達的鮮明性。
例8:我們精讀“心書”,是為了使自己成為有良知、有思想的獨立人格的人。劉瑜說過,我們除了要對屋子添磚加瓦,更應“使頭腦成為一支軍隊,對自己的心靈招兵買馬”。我們之所以為人,之所以與他人不同,在于我們“覺醒與思考的力量”。僅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是不夠的,我們要探討更深層次的生命奧秘。魯迅的“立人思想”——使人除了成為社會中的人,更應是獨立于群體的人。孔子對生命價值本源的探索由“向天”轉(zhuǎn)變?yōu)椤霸谌恕?,均啟示我們充實自身心靈與精神從而成為獨特個體的重要性。何況人人都閱讀好“心靈之書”,人的素養(yǎng)會得到提升,社會的狀況也能改善?!断ED精神》里伊麗絲闡釋了文明的最高境界:那些我們無法準確衡量的東西成為至關(guān)重要的,如對心智的追求、禮貌周到的品質(zhì)等。只要人人能精讀心靈之書,每個人必是有更高追求之人,他不會汲汲于絲毫得失,不會為了利而背義,處貧亦可樂道,那么社會的弊端或許也不會再有?!x自2017年浙江卷滿分作文《兼讀三書,精讀心書》
點評:該文段的觀點很鮮明,即“我們精讀‘心書,是為了使自己成為有良知、有思想的獨立人格的人”,或者說“心靈之書”是獨立人格之書。無論是引證劉瑜之說、魯迅之思想、《希臘精神》里伊麗絲闡釋的文明的最高境界,還是例證“孔子對生命價值本源的探索”,都表現(xiàn)了鮮明的傾向性,讀者是一目了然的;而且作者圍繞觀點進行了多層分析,只要能“精讀心書”,就能從“一個有文化的人”變成一個“探討更深層次的生命奧秘的人”,就能從一個“社會人”變?yōu)椤蔼毩⒂谌后w的人”,乃至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有更高追求的人”,這樣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有百益而無一害。論述過程可謂層層深入,語言表達非常鮮明。
總之,一篇優(yōu)秀的論述類考場文章的語言應該是有理性特征的,與文學表達是有區(qū)別的;而且,更要做到簡潔、清楚、鮮明,以此來凸顯論述類文章嚴密的理性表達與準確的邏輯思維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