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
摘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75例。對照組單純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研究組應用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結果:研究組整體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卵巢體積小于對照組,卵泡竇卵泡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確切,安全性高。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米非司酮;子宮內膜異位癥;安全性;卵巢儲備功能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50例,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75例。研究組患者年齡33-45歲,平均(34.46±4.37)歲;病程2-4年,平均(2.75±0.59)年;平均體重指數(shù)(24.61±2.69)kg/m2。對照組患者年齡32~ 45歲,平均(34.98±4.24)歲;病程-4年,平均(2.61±0.44)年;平均體重指數(shù)(24.88±2.21)kg/m2;兩組患者體重、病程、年齡以及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有進行性痛經、腰骶酸痛等癥狀以及不孕史,經B超檢查顯示存在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經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②患者認知、溝通等能力正常,并對本研究表示知情同意;③本研究已經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急慢性感染、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者;②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者;③近期使用過性激素類藥物。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患者單純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在月經干凈后3d展開腹腔鏡手術治療,經氣管插管進行全麻處理,建立人工氣腹后,將腹腔鏡置人其中,觀察其盆腔的病灶分布位置及其與周圍臟器的粘連程度,并觀察其輸卵管外形、子宮大小等,確定其病變程度。切除異位病灶,松解盆腔粘連,恢復其正常解剖,并對患者骶韌帶、腹膜、子宮異位病灶等直接予以電凝處理,破壞病灶。其中卵巢內膜異位病灶則予以剝除手術處理,對于輸卵管堵塞、積液者應用輸卵管通液術,術后以0.9%氯化鈉溶液對盆腔進行反復沖洗,并涂抹上透明質酸鈉預防盆腔粘連。②研究組在上述手術治療基礎上,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次,1次/d,檢查用藥6個月。
觀察指標:①觀察患者進行性痛經、月經紊亂等臨床癥狀變化,結合其B超檢查結果、體征等,分析其整體療效;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卵巢體積、卵泡竇卵泡數(shù),評估其卵巢儲備功能;③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療效判定標準[1]:①顯效:月經紊亂等臨床癥狀徹底消失,B超檢查顯示無盆腔包塊,無陽性體征,實驗室指標等正常;②好轉:月經紊亂等臨床癥狀顯著好轉,B超檢查顯示無盆腔包塊,無陽性體征,實驗室指標等趨于正常;③無效:月經紊亂等臨床癥狀、B超檢查以及實驗室指標等均無明顯改變,陽性體征。整體治療有效率=(好轉+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方法: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整體療效:研究組無效4例,好轉20例,顯效51例,整體治療有效率94.67%;對照組無效12例,好轉34例,顯效29例,整體治療有效率84.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78,P=0.034)。
卵巢儲備功能:治療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卵巢體積、卵泡竇卵泡數(shù)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卵巢體積小于對照組,卵泡竇卵泡數(shù)多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1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一種育齡期女性常見的良性婦科病,其發(fā)生率在近幾年來有升高趨勢,且存在轉移、侵襲等惡性變化[2]。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以進行性痛經、月經不調、腰骶酸痛、不孕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對患者日常生活、家庭等帶來負面影響[3]。目前,臨床上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不容易徹底清除病灶,但手術治療后也可能存在復發(fā)問題,故應在手術治療基礎上配合藥物治療。
據(jù)報告[4],腹腔鏡手術作為近期臨床上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的微創(chuàng)術式之一,與米非司酮聯(lián)合應用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如何,尚待進一步分析。米非司酮作為在腹腔鏡手術后的輔助激素類藥物,屬于新興的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直接作用在人體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減少性激素如黃體酮、雌二醇等的分泌量,并抑制異位內膜孕激素,雌激素受體表達,從而抑制卵泡發(fā)育、卵巢功能,促使卵泡閉鎖,最終降低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細胞凋亡,可緩解痛經等癥狀[5,6]。
本研究結果提示,腹腔鏡手術后輔助以米非司酮治療,可有效消除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體征、癥狀,并增強其卵巢儲備功能;同時,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能是米非司酮調節(jié)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預防低雌激素所致不良反應,對改善患者生育功能有利。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較高。
參考文獻
[1]祝嬌,劉世杰.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評估[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90):202-203.
[2]胡玉崇.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轉化醫(yī)學雜志,2016,5(5):261-263.
[3]王秀珍.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7):106-107.
[4]楊青春.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5,37(18):2797-2799.
[5]劉書英,林潔.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96):67-69.
[6]徐剴.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4,35(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