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晶晶 楊丙奎 卜陽陽 錢琦 金平 林敏?
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在國內(nèi)外逐漸上升,鉬靶、超聲、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并評估預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1-2]。近幾年,乳腺DCEMRI定量參數(shù)在乳腺疾病中應用,其容量參數(shù)Ktrans被大量研究并廣泛認可[3-4]。DCE-MRI掃描模式是對被檢部位進行連續(xù)多時相的信號采集,獲得病變區(qū)的血供情況、形態(tài)學特征;通過后處理軟件得到病變區(qū)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利用藥代動力學模型可計算定量參數(shù)值Ktrans,即對比劑自血管內(nèi)擴散至血管外的速率常數(shù)。Ktrans克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難以明確反映組織內(nèi)在生理特性的缺點,實現(xiàn)對組織血流灌注和微血管滲透性的定量分析[5]。本文旨在探討Ktrans對乳腺腫瘤良惡性判別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26例因B超或鉬靶檢查發(fā)現(xiàn)腫塊但不能確診,行乳腺DCE-MRI檢查,并1周內(nèi)行乳腺穿刺或手術(shù)獲得病理檢查結(jié)果的臨床資料。均為女性,其中乳腺癌16例,平均年齡(52.63±10.52)歲。乳腺纖維腺瘤10例,平均年齡(47.5±9.1)歲。本項目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檢者對檢查方案及注意事項均知情同意。
1.2 MR掃描方案 采用GE/HDXT 1.5 T雙梯度磁共振儀,8通道乳腺專用線控陣線圈。掃描體位:俯臥位頭先進,雙乳自然懸垂于乳腺線圈內(nèi),掃描范圍包括胸主動脈。增強掃描對比劑采用釓雙銨(GE 藥業(yè),美國)。掃描序列包括:(1)橫斷位:Ax T2 IDeal,TR 4440ms,TE 102ms, 層 厚 6mm,F(xiàn)OV 35cm×35cm,激 勵 1次 ; Ax T1 FSE,TR 560ms,TE Min Full, 層厚 6mm,F(xiàn)OV 35cm×35cm, 激 勵 1次;DWI,TR 5600ms,TE Minimum,b值分別取50、400和 800 s/mm-2,層厚 4mm,F(xiàn)OV 35cm×35cm,矩陣 78×220,激 勵 3次。(2) 矢 狀 位:L/R fs T2 TR 2560ms,TE102ms,層厚4mm,F(xiàn)OV 20cm×20cm,激勵2次。(3)DCE:TR 4.52ms,TE 1.61ms,翻轉(zhuǎn)角15°,層厚6mm,矩陣448×448,F(xiàn)OV 34cm×34cm,激勵1次,測量次數(shù)30。對比劑通過肘靜脈以0.2mmol/kg的劑量、3ml/s速率注入,注射完畢后加注10ml生理鹽水。
1.3 圖像處理 將26例高質(zhì)量DCE-MRI圖像導入Omni-Kinetics,GE Healthcare軟件進行后處理。應用藥代動力學雙室模型(Extengded-Tofts Linear 模型),將感興趣區(qū)假設(shè)為血管內(nèi)及血管外兩個空間。選取胸主動脈為輸入動脈,自動計算并得出KtransMaps圖,然后在圖中病變區(qū)域劃定感興趣區(qū)(ROI),保存report自動得出10%、25%、50%、90%共 5 個Ktrans值,記錄 Ktrans(mean)和 Ktrans(max)。ADC 值由 ADW4.5 workstation 計算生成。ROI參考平掃T2WI 圖像及高分辨率 T1WI 增強圖像,避免選取壞死和囊變的區(qū)域。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Ktrans值、ADC值進行Levene方差分析和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病理結(jié)果為金標準,繪制ROC圖確定最大約登指數(shù)(約登指數(shù)=敏感性+特異性-1),并以此作為最佳診斷閾值,評價上述參數(shù)值的診斷效能,計算敏感度、特異度。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及病理結(jié)果 26例患者,19例為單發(fā)病灶,7例多發(fā)病灶。多發(fā)病灶者選取最大病灶,最終納入26枚腫塊進行測量和統(tǒng)計分析。乳腺癌16例(11例浸潤性導管癌,2例黏液癌,1例導管原位癌,1例包裹性乳頭狀癌,1例浸潤性導管癌伴浸潤性微乳頭狀癌);乳腺纖維腺瘤10例。
2.2 良惡性組定量參數(shù)值比較 見表1。
表1 良惡性腫瘤的定量參數(shù)比較(x±s)
2.3 Ktrans判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價值 以病理結(jié)果為金標準,繪制 Ktrans(mean)、Ktrans(max)及 ADC 值的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以最大約登指數(shù)作為最佳診斷切點值,上述指標判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特異度分別為80.0% 、90.0%和60.0%;敏感度分別為87.5% 、93.8%和62.5%。由此可見,Ktrans(mean)、Ktrans(max)對判斷乳腺腫瘤的良惡性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其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曲線下面積>0.9,診斷效能明顯優(yōu)于ADC。見圖1。
圖1 各定量參數(shù)值的ROC曲線圖
乳腺DCE-MRI根據(jù)測量血流動力學的方法不同,分半定量與定量兩種。半定量分析是基于病灶的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依據(jù)其形態(tài)分析對比劑進入病灶的流入速率和廓清時間,以間接判斷病灶的良惡性。Kuhl[6]等將TIC曲線分為三型,并表明Ⅰ型(流入型)常表示良性病變;Ⅱ型(平臺型)良惡性均可;Ⅲ型(流出型)高度提示乳腺癌可能。依據(jù)TIC計算出的病灶達峰時間、最大強化率等半定量參數(shù),難以準確反映MRI含釓對比劑所導致的局部組織血流動力學變化及其病理生理過程。采集DCE-MRI圖像,利用藥代動力學模型計算包括容量轉(zhuǎn)移常數(shù)(Ktrans)在內(nèi)的定量參數(shù)值,克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難以明確反映組織的內(nèi)在生理特性的缺點,實現(xiàn)對組織血流灌注和微血管滲透性的定量分析[7]。
近幾年,國內(nèi)外對DCE-MRI定量參數(shù)尤其是Ktrans的研究相當熱門,涉及范圍廣泛,包括對各系統(tǒng)疾病良惡性的鑒別診斷、腫瘤的分級分期、放化療效果的評估及用于抗腫瘤血管生成藥I期和II期臨床實驗。美國國家癌癥協(xié)會甚至推薦Ktrans為腫瘤診斷與治療首選參考終點[8]。李瑞敏[9]、許茂盛[10]等研究顯示DCE-MRI定量參數(shù)Ktrans可以對乳腺良惡性病變作出鑒別診斷,并表現(xiàn)出相對高的診斷效能。本資料結(jié)果顯示,Ktrans(mean)/(max)在乳腺良惡性病變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ROC分析顯示Ktrans(mean)/(max)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敏感性(87.5%vs.93.8%)和特異性(80.0%vs.90.0%)均較高。此結(jié)果與上述研究基本相一致。故Ktrans(mean)=0.26min-1、Ktrans(max)=0.58min-1可作為粗略參考閾值,Ktrans超過此閾值時提示乳腺癌,低于此閾值時提示良性腫瘤。
眾所周知,DWI及其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已成為腫瘤良惡性初步判定的常用序列。但本研究中,ADC值在乳腺癌與乳腺纖維腺瘤中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敏感性、特異性均較低,這與常規(guī)不符??紤]到ADC值有兩個來源,即水分子擴散運動和血流微循環(huán),可能是二者的相互干擾影響結(jié)果;加之本次樣本量較小,可能也是原因之一,需要進一步探索。另外,收集數(shù)據(jù)過程中發(fā)現(xiàn),2例乳腺黏液癌Ktrans值(0.09min)均較低,提示Ktrans值與腫瘤病理類型有關(guān),因此可利用Ktrans值對不同病理類型的腫瘤進一步分析探索。趙莉蕓等[11]對DCEMRI定量參數(shù)與乳腺癌分子亞型的關(guān)系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通過Ktrans、Kep和Ve值可鑒別Luminal A 型乳腺癌和TNBC(三陰性乳腺癌)。
綜上所述,1.5 T MRI動態(tài)對比增強掃描既能顯示乳腺腫瘤的形態(tài)學特征,還能測量定量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Ktrans,定量揭示并評價腫瘤微血管生成情況。Ktrans對乳腺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具有顯著臨床價值,ROC圖顯示其診斷效能明顯優(yōu)于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