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新課改要求將游戲輔導應用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而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因此,研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有必要的。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中讓小學生通過游戲活動在課堂中學習新知識、增強對生活及學習的適應能力,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應用游戲;意義
一、 游戲輔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游戲輔導”即通過“游戲”這一媒介,借助游戲的內容,充分掌握個體的情緒、內心需求等,推動個人進行內省和表達,借助游戲的操練作用,幫助學生練習成長或者獲得成長的一類輔導模式。這種模式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借助游戲活動,將個人的內心情感充分表達出來,調節(jié)個人的緊張情緒,提高團隊協(xié)作意識,增強學生的互助互愛的心理。
(一) 心理游戲輔導的分類
現在心理游戲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分為不同的類型。簡單地根據游戲的三種方式進行分類。第一種根據形式分類,一般可分為運動類游戲、創(chuàng)作類游戲、溝通類游戲;第二種根據游戲在心理課活動上的功能和使用頻率分類,一般分為課前熱身游戲和課中的主題活動游戲;第三種是根據游戲對應的輔導主題進行分類,可包括環(huán)境適應類、自我意識類、競爭合作類和學習管理類等。
(二) 心理游戲輔導教育的運用原則
心理游戲是一種能啟發(fā)個性和自我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課中科學合理的運用心理游戲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表現自我,施展自我,也提升了心理健康課的輔導效果。因此,要在心理健康課中充分發(fā)揮游戲的作用,實現游戲的價值,應該注意幾個原則:
1. 游戲內容緊扣輔導目標
在心理健康課程教育中,教師設計的心理游戲應圍繞教學輔導目標來展開,而不是讓輔導的內容過分依附于游戲形式,而缺少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論是課前熱身游戲,還是主題活動游戲,都不能與輔導目標脫離和重復,而是應緊扣輔導目標,有層次的深入,逐步深化,讓游戲形勢和內容有效合理的指向輔導目標。
2. 具備切實的可操作性
教師在選擇心理游戲時,選擇容易操作的游戲,在課堂中不需占用太多時間,學生也理解游戲規(guī)則和內涵,而且能達到預想的效果。例如在企業(yè)員工培訓時,通常會選擇戶外“信任背摔”游戲,來培養(yǎng)員工之間的團結合作能力。然而,這個游戲因收到場地、道具和安全性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再學生課堂上操作。因此,對于心理游戲的選擇,要注重選擇簡單易行,難度相對較低,耗時短,教師和學生都易于操作的游戲。
二、 心理輔導游戲教育的應用價值
(一)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適應
游戲輔導教育模式在根據學生的情況,游戲時學生不設防的狀態(tài)下,積極參與到游戲中,消除他們在內心對自我保護意識,解決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團體中。
(二) 有利于課程學習
小學的教育目標是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機會,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游戲輔導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好游戲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進行學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質量,活躍教學的氣氛,以達到教學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強的設計以及秩序,而游戲輔導卻相反,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可以滿足教學目標。將心理健康與游戲輔導結合,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教學效率。
三、 游戲輔導的具體應用
(一) 針對內心封閉,靈活應用沙盤游戲
1. 小學生內心封閉的案例
案例基本信息:小婷,女,現10歲,小學四年級學生。
小婷對自己心理健康產生變化的自述:我自從7歲上小學以來由于自己性格的問題,再加之父母工作都很忙,沒時間照顧我,一直到四年級,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對別人始終保持著不信任的態(tài)度,疑心重,不喜歡跟別人講話,更討厭別人對我說“你怎么了”。針對此類案例,則可以應用沙盤游戲。
2. 沙盤游戲在小學生心理輔導中的運用
沙盤游戲是一種借助玩具和白沙進行心理輔導的一門非語言治療技術,運用沙盤游戲的主要原因在于可以很好地繞開小學生不愿意進行心理咨詢的阻撓,使其可以以游戲的方式來反映其內心的世界,同時,小學生在參與沙盤游戲時,其在擺放沙具的過程中可以使其的“自我自愈能力”得以釋放。沙盤游戲可以使游戲者心理隨沙子的流動而變化,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針對內心封閉的學生,可以采用沙盤游戲,及時發(fā)現他內心的封閉,對其進行心理輔導。
(二) 針對情感障礙,應用親子游戲
1. 小學生情感障礙的案例
案例基本信息:小宇,男,現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
小宇對自己心理健康產生變化的自述:自我懂事以來,我的父母就一直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管我,我總是一個人放學回家,而班里其他的同學放學后都有家長接送,唯獨我沒有,班里的其他學生都嘲笑我沒有爸爸媽媽,后來我就開始變得不愛聽父母的話了,而且我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差了。針對此類案例,則可以應用親子游戲。
2. 親子游戲在小學生心理輔導中的運用
一些情緒控制及行為障礙的學生心理健康出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家長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耐心去仔細地揣摩孩子的心理活動內容,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最多的是孩子的缺點,對于孩子做得不好的方面,也只是一味地去批評孩子,致使孩子的心靈備受傷害,進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親子游戲的治療方式是將父母融入游戲過程中,在專業(yè)教師的協(xié)助下對情緒控制及行為障礙的學生進行改變的過程,其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家長發(fā)現孩子的可愛,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使之達到彌補孩子情感障礙中的缺陷。
積極地開展親子活動使家庭與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在游戲中融為一體,增進同學間的關系、家長與學生的關系以及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協(xié)作關系。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感受生活、學會正確處理事情的方式,并且改善家庭關系,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能力。
四、 結束語
將游戲輔導應用到小學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學生的成長,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體驗生活。學校將游戲輔導應用到小學心理健康中,不斷尋找游戲輔助的最好方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教學中存在的規(guī)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沈沛.游戲輔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3):187.
[2]張文靜.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游戲輔導方法及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05):173.
作者簡介:
周萍,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龍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