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琛
摘要:充分的論據,既可使議論文內容充實,又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更重要的是,閱卷老師特別看重考生對論據的使用。因此,考生平時對素材的積累與運用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鍵詞: 素材積累;運用;定中心;會剪裁;定句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6-0041-01
平時教學中,學生要重視課本素材的積累,尤其要重視在運用中把握素材。因為,只有在運用中,素材才能記得牢;只有懂得運用,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占有素材。比如,在《長恨歌》教學中,要求同學們以李楊愛情及"馬嵬坡"事件為寫作素材,以"2003年全國高考話題作文: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楊玉環(huán)的天生麗質,傾國之色;楊玉環(huán)的花顏金步,回眸百媚,終致唐玄宗意亂情迷,忘了身為一國之君,忘了他的大唐子民。他沉溺于李楊愛情,"春從春游夜專夜"," 從此君王不早朝"。他因情"姊妹兄弟皆列土";也因情忠奸不辨,善惡不分。直到"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才落得馬嵬坡前,刀槍林立,一條潔白的長綾,從此香消玉殞佳人絕。"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多少相思多少衷腸多少纏綿悱惻的柔情,一切羽衣霓裳歌舞繁華都變成了鏡花水月,一切的一切,皆因情所迷,為情所惑,終致大唐江山根基動搖,國勢衰微。
行文時定要緊扣中心,選準角度,抓住素材中的"情惑"性詞句來組織語言,才能起到表情達意,服務中心的作用。
當然,課本素材的積累與運用,除了起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學生對課本素材靈活運用的能力。在訓練時,要有意識地強化句式運用意識,這既符合高考評卷"用語得體,句式靈活"的要求,也是訓練考生雕琢語言的一種手段。
對課本素材的短文訓練,更易于達到老師所想要達到的訓練目的。比如以上三則,在句式運用上,或長句,或短句;或整句,或散句。就修辭而言,或排比,或對偶;句式靈活多變,足見考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之強。單就引用的內容來看,有的作為句子成分,或作定語,或作賓語;有的作為分句;有的作為獨立句子使用。引用和詞句的組合方式也顯得豐富多彩。
課本素材也可是多主題的。學生自定主題,可有效訓練學生的裁剪素材的能力。同是一篇文章,下面這則段文主題、剪裁素材又有所不同:
歸有光,明代散文大家。他從束發(fā)少年到垂暮老矣,他肩上的那份責任從未放下。盡管自己科場連連失意,盡管他也曾"瞻顧遺跡","長號不自禁",但他從未想過放棄,因為祖母的殷殷期盼猶在耳旁,家族的未來還要靠他去拼搏。他從來不是輕松的,從一方小小的項脊軒走上仕途為官,他心中或許有欣喜,但更多的是千帆過盡的平靜。因為歲月沉淀了他的心性,責任更磨礪了她的意志。責任或許是沉重的,但于歸有光,于千千萬萬人來說,責任是方向,更是希望。責任不允許他自我沉淪,不允許他輕易放棄。責任鑄就了他的散文,更鑄就了歸有光。(《責任》(368楊慧琳)
除課本素材積累運用之外,考生還應多方吸納新鮮素材為我所用,在運用中掌握,而不是簡單摘抄。比如作文素材:以下兩則材料來源于2018年央視"經典詠流傳"和"CCTV歡樂中國人"節(jié)目。閱讀后,請你以"平凡的價值"為題寫一段話表達你的觀點。
1.一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一夜之間,億萬中國人記住了它: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2.如果有一份工作需要你每天被摔300到500次,連續(xù)十六年被摔284萬次,你會愿意做嗎?(劉磊磊事跡)
如:"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百花中,苔花雖不值一提,爭奇斗艷的大花園中,也只是極其平凡的一個,但它仍在陰暗的角落積極開放,用小小的花朵點亮自己的星空。劉磊磊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國柔道隊男隊員,在女對急需男陪練時,他毅然決然,放棄了在隊訓練的機會,堅決果斷,摘下了優(yōu)秀選手與"潛力股"的頭銜,投入平凡的陪練工作,甘當一世無名英雄陪練出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梁俊與妻子入山支教,兩年的平凡工作,他們?yōu)樯絽^(qū)孩子帶來數百首詩,,幾十首歌,唱響了寂靜的山谷。他們皆為平凡者,無論是人是物,都只有平凡的稱號,平凡的外表。但他們皆有自己的價值,如苔花,裝點了陰暗角落;如劉磊磊,筑成了他人的夢想;再如梁俊夫婦,溫暖了孩子們的小小心窩。他們在平凡中笑對生活,激勵自己,也鼓動他人。或許,他們的工作平凡,但他們的經歷不平凡;他們的外表平凡,但他們的內心不平凡。正如梁俊所說:"即使擁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一樣綻放!"平凡不是平庸,平凡的價值在歲月洗禮下從塵土中脫離出來,在人生道路上閃閃發(fā)光。(《平凡的價值》366李依洋)
無論課本素材,還是課外新鮮素材,只有在運用中掌握,才能在考場派上用場,贏得好分數。每次素材運用訓練,每次小小訓練目標的實現,都為作文質量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