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影
摘要:隨著翻轉課堂與微課不斷普及及推廣,一線教學者對這兩種概念越來越熟悉,尤其是微課更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常用的手段。但是在小學數(shù)學日常教學中怎樣運用微課,怎樣才能發(fā)揮微課的作用,是相關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因此,探究微課的應用具有教育價值。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8-0098-01
1.小學數(shù)學微課的制作要點
1.1明確教學對象,以內容形式易懂為原則。
小學數(shù)學微課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教師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應當謹記這一簡單的事實,充分考慮小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特點,將微課內容形式適應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小學教育階段的教育時間長達六年,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六年級,每一個階段,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不一樣,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之間也存在差異,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對這些差異的關注度是不夠的,一年級的教學方式和六年級的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因此教學效果上就不甚理想。在微課課程教學中要吸取這一教訓,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區(qū)別對待。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微課形式應當以有趣為原則,將數(shù)學知識點以活潑有趣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而對小學高年級的微課形式應當以實用為原則,言簡意賅的向學生傳遞知識內容。
1.2契合小學數(shù)學節(jié)點,微課內容應精細劃分。
小學數(shù)學內容豐富,橫跨六個年級,因此微課課程的制作要契合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節(jié)點,讓每一年級的學生都有適合他們的微課課程。微課課程的內容不應當只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內容的精簡,而是要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難度進行精細化的劃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往往是采取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形式,教學內容是連貫的,微課應當打破這一模式,采取模塊化的形式,將教學內容根據(jù)教學難度分割成若干模塊,學生可以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地去掌握,而不需要每次都將所有教學內容學習一遍。另外,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差異是不爭的事實,同樣的內容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理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將微課課程制作成不同的版本。
1.3傾聽小學生的意見,適當調整微課的節(jié)奏。
微課課程制作出來,最終還是要讓小學生來學習的,效果好不好的最終發(fā)言權還是由小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定,因此聽取他們的意見是十分有必要的。微課課程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意見對微課課程的內容和形式等進行適度的調整,讓微課課程的節(jié)奏盡量滿足更多學生的需要。
2.小學數(shù)學教學對微課應用探究
2.1課前做好相應準備。
(1)教學分析?!秷A的面積》要求學生已掌握圓的特征、計算圓的周長等相關知識,在這些基礎上開展教學。在開課前就要設定教學目標:其一,了解面積涵義,掌握計算圓面積的公式;其二,正確運用面積公式計算出圓的面積,解決一些實踐中的簡單問題;其三,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感受極限知識。當然,在這些教學目標中,重點就是掌握計算圓的面積公式,而重難點就是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從中體會出化曲為直的思想。(2)制作微課。制作的微課應該快速切入主題,要圍繞著任務單中各種知識點,特別是重難點等在展開上要完整、簡短,帶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無論是操作演示還是講授型的微課內容,過程都不能平鋪直敘,應該靈活地運用各種提問模式,通過問題讓學生觀看微課時深入思考。
2.2微課教學實踐。
在授課前,教師要求學生預習相關內容。教師要了解與分析學生預習情況。然后進行二次備課,對教學設計再次進行完善與調整。比如在開展人教版《認識鐘表》(一年級下冊)教學時,就要安排提問的問題,時鐘12格代表什么,時鐘大格與分針小格怎樣表示,應該怎樣表達等各種問題。當學生花費一定時間分析與思考后,就要回答這些問題。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后再講解,這樣才能及時了解與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小組匯報及教師了解,依據(jù)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開展教學活動與調查,分析學生學習微課存在的問題及情況,了解學生對時鐘的認識,加強對時鐘知識的鞏固。學生討論相關問題后就練習習題,講解與分析教材課后習題。給學生一定時間完成相關習題,然后糾正錯誤。例如課后習題中,小李的爸爸在早上8點去車站接小李,當老人家8點整到車站,為何沒接到小李?這種問題的答案并不唯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分析,從合理因素分析例題??赏ㄟ^不同的習題,對不同問題采取小組間的分析與討論,如果學生在分析中存在困難,教師應該采用一對一的方法進行輔導。再如,小王下午兩點將外公接回家,給外公削了2個蘋果,然后做一頓飯;按照削蘋果花費3分鐘時間,淘米4分鐘,蒸飯30分鐘,炒菜用15分鐘,提出:小王外公何時能吃飯?這種問題,教師開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分析,通過學生自身經(jīng)驗與生活經(jīng)歷進行解答,這樣就能夠鞏固對時鐘的認識。
3.結論
微課的出現(xiàn)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為此,教師應當制作優(yōu)秀的微課課程,明確小學生為受眾,以內容形式易懂為原則,在契合小學數(shù)學節(jié)點的基礎上,精細劃分微課內容,傾聽小學生的意見,適當調整微課的節(jié)奏,并且要靈活運用微課課程,讓學生以微課為指導來反復練習知識點,同時要讓微課與課堂結合,打造新的教學模式,開放微課課堂,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適合自己的微課內容。
參考文獻:
[1]丁曉彤.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17(05):71-74.
[2]王慧.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168-169.
[3]侯明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微課設計及教學方式研究[J].新課程(上),2017(01):137.
[4]王薇.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7(01):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