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文
摘 要:《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是在逐步擴展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要素的交互作用實現的。巧設課堂活動、巧取教學素材、巧設課堂氛圍,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感恩之情,引起學生思想的高度共鳴,從而提高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生活;德育;有效性
《品德與社會》課是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小學生品德的形成基本上源于他們對生活實際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品德課堂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捕捉適當的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素材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更易于學生接受,才能使品德課行之有效,構建出高效的品德課堂。
一、巧設活動,引發(fā)孩子的情感共鳴
品德課程應該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成長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用眼睛仔細觀察,用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生活,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因此,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把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小事有效地整合在小學品德課中,讓孩子不但運用視覺感官進行聽課,更容易打開學生的情感世界大門,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
如在上六年級《愛伴我成長》一課時,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通過引導孩子們回顧自己在小學六年的成長過程中的一件件小事,體會自己的成長與教師的精心呵護、同學的熱心幫助密不可分,從而激發(fā)孩子們即將離開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激發(fā)孩子們對教師、對母校的感恩之情。
在“回顧點滴,活動載情”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兩個活動?;顒右唬夯匚锻辍V說真情。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孩子們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童年往事。孩子們有的說得興高采烈、眉飛色舞,有的說得頭越來越低、淚在眼中打轉。孩子們流露真情,訴說心中難忘的童年趣事?;顒佣弘x別留言——感恩有你。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針對孩子們就要畢業(yè)了,精心設計了一個長長的排比句:“就要離開共同學習了六年的同學,就要離開引導了你們六年的老師,就要離開學習了六年的教室和學校了,你有什么想說的?”就這么一句話,把孩子們的離別之情充分地激發(fā)出來了,孩子們流露出不舍、依戀……
二、巧取素材,激發(fā)孩子的感恩之情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地向社會延伸?!币虼?,品德課如何選取素材?選擇什么樣的素材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們的真情實感?在六年級《愛伴我成長》這節(jié)課上,教師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以及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共性,結合學生校園生活,選擇了一些容易引發(fā)學生真實情感的“小事”,激發(fā)學生的感恩之情,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感恩之情發(fā)于心、表于言、形于臉。
如:“在活動一:回味童年——訴說真情”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們在小組中自由訴說童年難忘的事。其中一個學生說起這樣的一件事:讀三年級的時候,由于一開始對英語不感興趣,同時,又感覺到英語老師對自己不像語文老師那樣關愛,于是放松了對英語的學習。結果第一單元測驗成績不好。后來,同學A常常與他一起背單詞、背句子,英語老師也常在課堂上提問他,常常面批他的作業(yè),在英語老師和A同學的幫助下,英語成績很快就趕上來了。抓住這個教學點,適時地引導這個學生對此過程作了正確的分析,并教育這個學生要對英語老師和A同學心懷感恩之情。
三、巧設氛圍,引起孩子的思想共鳴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源于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思想共鳴?,F代化教學設備能將圖片、聲音等融為一體,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能有效地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能讓學生更主動地融入教師營造的教學氛圍中來,更能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因此,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提高品德課的教學有效性很重要。
如:在六年級《愛伴我成長》一課的“創(chuàng)設氛圍,激趣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選擇了一首歌曲《童年》,再配上孩子們春游、野炊、“六一”活動等的照片。一下子把孩子們都帶回到了一次次的春游、野炊、“六一”文藝匯演等的活動中,孩子們聽著《童年》,看著PPT里的照片,訴說著每次活動中發(fā)生的趣事。在“離別留言——感恩有你”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播放著《畢業(yè)歌》和《同桌的你》,再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誦讀著任教教師的“寄語”。孩子們的離情別緒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室里一下子又寂靜下來,慢慢地聽到越來越多孩子的抽泣聲。
只有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品德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我們的學生如一株株含苞欲放的花苞,只有引入“生活體驗之活水”,讓《品德與生活》課回歸本位,回歸生活,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才能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才能使我們的“品德教育之花”更芬芳美麗!
參考文獻:
梁永吉.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效果[J].新課程(上),201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