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民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思想教育的基礎,很多知識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因此加強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教學;教學應用
初中教育中的許多課程都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尤其是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道德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感的提高都有重要意義。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多是為了成績而學習,死記硬背所學知識內(nèi)容,這完全與思想品德教育原則相背離,以至于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將日常生活實際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通過課堂學習交流的方式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原則
1. 生活性原則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生活性原則,以學生生活實際為依據(jù),結合學生的生活開展合理教學,并且所選內(nèi)容要與學生生活相貼近,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主體性原則
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是個體認知性的知識學習過程,也是個體發(fā)生的真實經(jīng)歷。因此,教師應該注重主體性原則,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使其聯(lián)系生活的真實感受與體驗,通過思考表達自身的看法。當然,教師也要以學生的差異性為依據(j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科學性原則
教師在開展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時,應該嚴格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目標進行教學,對思想品德觀點的真理性加以重視,積極引入先進、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效滿足實際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道德品質與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措施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中,學生往往缺乏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回歸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精巧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只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教學的生活化色彩,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責任”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先巧妙設置問題:一場運動會結束后,場地上留下了各種各樣的食品袋、廢紙、飲料瓶。然后,教師鼓勵學生針對“這些廢棄物不是我丟的,該不該撿”的問題展開討論,進而將社會生活與責任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主動承擔責任,做到自省自律。通過設置生活化的問題,使提問的方式更加多樣化,討論也更加深入,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責任的內(nèi)涵,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恰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相對真實的情感體驗;或者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例如,在教學“自我保護”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定青少年自護卡,并在卡片上寫下日常生活中各種常用的急救電話或相關救助方式。通過對各種生活化的場景進行模擬,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提高教學內(nèi)容的感染力與真實性,并且學生也能在情境教學中深刻感悟與體驗,明辨是非,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實現(xiàn)自身的良性發(fā)展。
3. 課程與生活相結合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教師基本是采用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也只局限于教材,無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了改變此種狀況,教師應該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準確抓住時代的發(fā)展脈搏,關注現(xiàn)實生活,積極融入課程,實現(xiàn)知識活化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編織生命之網(wǎng)”的游戲,即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動、植物進行角色扮演,在紙上畫好自己所喜愛的動、植物,并將其貼在身上,然后以教師為中心,將紅線球投擲給某名學生,再讓學生隨意投給其他學生,使紅線球在每名學生手中傳來傳去,在此基礎上講述生活的世界如同編織的這張“網(wǎng)”,生命息息相關、環(huán)環(huán)相扣。針對本學科的德育性與綜合性,以教學需要為依據(jù),適當選取或拓展教學內(nèi)容,使其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從而縮減教學課堂和學生生活的距離。
4. 聯(lián)系實際,升華情感
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而言,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行為、道德情感、道德認識。然而,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一味服務于未來生活,不僅脫離學生的生活與發(fā)展,還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要求。在具體授課時,教師應該適當引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另外,思想品德課程中生活化教學強調人與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不能只進行空洞的說教,要使學生主動討論生活中的真實行為,以免學生無法掌握所學知識,缺乏生活真實感。例如,在教學當前人們消費觀念淡薄、愛攀比的內(nèi)容時,教師要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消費觀念,明白應該如何進行合理消費,通過激烈的討論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做到不從眾、不攀比、不浪費,學會節(jié)約。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愈加凸顯,而生活作為思想品德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目標至關重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立足實際,恰當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遵循生活性、主體性、科學性原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加強課程與生活的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立平.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