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劍波,于生龍,薛久巍
(1.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心內二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2.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3.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血液風濕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狀態(tài),發(fā)病人群主要為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及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乏力及疲倦等,感染、心臟負荷過重、嚴重貧血或大失血、嚴重心律失常、高血壓病、冠心病及陳舊性心肌梗死后遺癥等都是心力衰竭的誘因。一般而言,心力衰竭患者的體征多為肺部濕性啰音及心臟體征,心臟體征是指除原有心臟病體征外,一般具有心臟擴大、心率加快,肺動脈瓣區(qū)第二心音亢進、心尖區(qū)可聞及舒張期奔馬律和收縮期雜音,同時出現(xiàn)交替脈等。心力衰竭的并發(fā)癥較多,如呼吸道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心源性肝硬化、電解質平衡失調和心律失常等。臨床發(fā)現(xiàn)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較好,故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牡丹江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患者120例。納入標準:參考世界衛(wèi)生組織相關標準[1],均符合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診斷標準;研究前均未使用過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2];性別不限;對于研究中的藥物過敏問題,患者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高膽固醇血癥、肝功能障礙、嚴重感染及精神障礙者;不配合治療及無意愿者[4-6]。利用電腦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32~77歲,平均(54.4±4.09)歲;體質量46~67 kg,平均(55.69±2.55)kg;病程:3~8個月4例,8~15個月28例,15~26個月2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2例,擴張性心肌病2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40~72歲,平均(55.2±2.46)歲;體質量48~68 kg,平均(56.24±2.78) kg;病程3~8個月2例,8~15個月27例,15~26個月31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9例,擴張性心肌病3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均衡性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入院12 h后,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內科治療:維持靜脈通路、吸氧、嚴格遵照醫(yī)囑用藥、監(jiān)測心電圖、充分休息及合理飲食等。對照組患者靜脈注射鹽酸多巴胺注射液(規(guī)格:2 ml ∶
20 mg),開始注射速度為1~5 μg/(kg·min),10 min內以1~4 μg/(kg·min)速度遞增,以達到最大療效,總劑量為3 mg/kg。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硝普鈉(規(guī)格:50 mg),使用前先將50 mg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 ml中,再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1 000 ml中,避光輸液瓶中靜脈滴注;開始速度為0.5 μg/(kg·min),根據(jù)治療反映以0.5 μg/(kg·min)速度遞增,逐漸調整,常用速度為3 μg/(kg·min),最大速度為10 μg/(kg·min);總劑量為3.5 mg/kg,逐漸調整用量。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3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心功能指標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差異。
根據(jù)《心腦血管類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心功能恢復或改善達到Ⅱ級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減輕,心功能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心功能均未發(fā)生改變??傆行?(顯效病例數(shù)+有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呼吸及心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incideces of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注:1 mm Hg=0.133 kPa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積>左心室的25%時,就有可能導致左心衰竭,如果心力衰竭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梗死面積就會更大,患者也因此會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對于左心衰竭患者,傳統(tǒng)治療手段主要從利尿、抗栓和減輕心臟負荷等方面進行,雖然可以有效預防再次心肌梗死,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8]。近年來,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較高[9]。
硝普鈉屬于臨床常見的血管擴張劑,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入人體后,可生成鳥嘌呤單核苷酸,使血管平滑肌得到舒張,左心室充盈壓明顯降低,最大限度減少靜脈回流所受到的阻礙,對于加大患者心臟排血量、緩解心臟負擔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還能有效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有效緩解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注射硝普鈉時,醫(yī)護人員應嚴密關注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的變化,并根據(jù)相關指標水平及時調整藥物的濃度和注射速度,在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同時最大限度發(fā)揮藥物的療效。多巴胺是一種關鍵神經遞質,不僅能改善人的情緒與狀態(tài),還能提高心肌的整體收縮力,使心臟的排血量得以增加[10]。多巴胺進入患者體內后,能選擇性地擴張腎臟部位的血管,增加腎流血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患者的排尿量和排尿次數(shù),具有利尿功效。多巴胺與硝普鈉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降低低血壓發(fā)生率,提高治療效果。由此可見,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能夠有效地發(fā)揮患者正性肌力作用,降低總外周阻力,同時不會影響心率[11]。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Tab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呼吸及心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上述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較高,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似[12-13]。
綜上所述,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