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鷹
36年的教師生涯,15年的校長經(jīng)歷,讓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教師的夢想在其專業(yè)成長的每一步都發(fā)揮著巨大而深刻的影響。而國家的教育意志、校長的教育思想與辦學理念,如果不能有效轉(zhuǎn)化為教師的夢想,也很難在學校層面落地生根。
校長是精神首席
2016年4月,一場全國性的語文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在我校舉行。來自同區(qū)相鄰學校的一位語文教師在聽了我的“開放式語文閱讀教學”專題報告之后,第一時間找到我,希望能調(diào)到我校來學習開放式語文教學思想,參與開放式教育教學實踐。歷經(jīng)各項調(diào)動程序后,她終于如愿以償成為坪洲一員。一年后的一次私下交流時,她突然悄悄對我說:“校長,你知道嗎,我現(xiàn)在的夢想就是要成為像你這樣內(nèi)外兼修的校長?!?/p>
這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自我期待,讓我陷入思考?;叵肫饋?,也許是我走進她的課堂,點撥指導過她的教學,讓她一步步走上“千課萬大”的平臺;也許是我浸潤傳統(tǒng)文化的言傳身教,讓她在海峽兩岸暨香港的德育研討會上展示教學;也許,愛生活、懂得美、有精神追求,這些看似校長的外在形象與個性品質(zhì),連同學校處處可見的文化,浸潤著身在其中的每一位教師。
而這樣的精神感染力還會映射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次教師培訓,讓教師心情激蕩、拒絕平庸;每一次教學點評,讓教師叩擊靈魂、思維碰撞;每一次文化活動,讓教師享受愉悅、夙興夜寐;每一次檢測評估,讓教師鍥而不舍、誨人不倦。
10年來,我筆耕不輟,出版了《開放式教育》等5本教育教學專著……是的,要點燃教師的夢想,校長要以身示范,做精神首席。
教師自身是第一要素
曾有人問我:“你從州個普通教師成長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自身是第一要素,內(nèi)驅(qū)力才是不竭動力?!?/p>
我是1978年入學的中師生,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當時的精英學生,但我很清楚自己非科班出身,底子薄弱,理論積累、思想見識、文化視野有局限性。1981年8月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學教語文。我白天聽課備課教課,晚上讀書做題迎考。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一路苦攻,夯實文化底蘊。之后又主動申請到小學,用5年時間完成了小學6年的教學任務,并獲得全地區(qū)檢測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還將這個班一直帶到初三畢業(yè)。10年的最好青春奉獻給了三尺講臺,我不知上了多少匯報課、觀摩課、研究課和比賽課;不知寫了多少案例、感悟和論文。1991年8月,27歲的我成為當時湖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語文教研員。我相信不管是誰,只要有了理想信念,有了夢想,就能自我覺醒,就能燦爛輝煌。
南下21年,深感粵籍教師樸實無華、為人厚道,但也有部分年輕教師精神生活缺失,追求生活享樂;一些老教師職業(yè)倦怠滋生,不愿意適應學生的話語體系和思維方式,讀不懂新時代學生。這些問題隨著社會結構、經(jīng)濟結構和職業(yè)結構的急劇變化,已成為廣大教師不可避免的困惑與挑戰(zhàn)。要破解它,關鍵還在于自身對專業(yè)認知的不斷覺醒,自覺開啟職業(yè)之旅。
未來的教師將打通學科教學、肩負學科整合的使命,成為融會貫通的“多面手”。因此,教師需要自覺追隨孔子的“因材施教”、孟子的“言近旨遠”、荀子的“謹順其身”、韓愈的“教學相長”和朱熹的
“春風化雨”……學而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思而得遠慮。
教師的職業(yè),我一直認為有三種境界:生存、責任、幸福。隨著黨和國家在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上不斷加大力度,教師過上充實而美好的生活將不再是一種奢望。承擔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教師的責任意識在當下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校長要進一步引領教師意識到,職業(yè)幸福才是教師精神世界的核心,享受教師職業(yè)的幸福,享受立德樹人的快樂,幸福是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點滴之中“奮斗出來的”。
尋找專業(yè)成長的燈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塔。1981年我畢業(yè)初期,心中的教育偶像是蘇霍姆林斯基,至今我還珍藏著一元七角錢買來的已經(jīng)泛黃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那時起,我便立志做這樣的教師。36年過去了,我深深感覺到這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遙遠的燈塔。這樣的燈塔還有夸美紐斯、愛彌兒、王陽明、陶行知等大家,這種影響力是深遠而持久的。
有不少校長感言,現(xiàn)在的教師能盡到職業(yè)本分都很難,有些人年紀輕輕但已老朽;而有些人年紀大了,但似乎終身不會成熟。為教師尋找眼前的燈塔,用身邊的標桿和榜樣鼓舞教師,成為實現(xiàn)教師夢想的一個現(xiàn)實路徑。
張文質(zhì)教授說:“教育是中年人的事業(yè)?!蔽艺f,最好的教師從中年開始。我校53歲的傳媒中心主任兼教四(1)班語文,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閱讀積累不夠,便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背誦《小古文100課》。為此,他幾乎天天都在用QQ或微信與家長和孩子交流,督促、引導、檢查孩子的閱讀背誦,有時凌晨一兩點還有家長發(fā)來孩子背誦情況的照片、視頻。有些孩子對古文理解比較困難,他就讓家長把孩子帶到學校,為學生講解,領著學生一起背誦。結果腰椎病犯了,去年大年三十的團圓飯都沒能好好吃完就得臥床休息。但孩子們卻愛上了古文,一個寒假全班孩子全部完成了規(guī)定背誦篇目。時光會老,唯有夢想長青。這樣的教師雖已到中年,該喝著人生的“下午茶”,但還常常流露“舍我其誰”的決心和勇氣,融入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情懷,去理解和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節(jié)律。
教師夸我“會選人、會用人”。我無非是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使用了一批有教育夢想、有教育激情的管理干部。也有不少學校的骨干教師,因做了中層干部就不上主課了;原本想伸張正義,因怕得罪人就充好好先生了;原本有教育夢想,因遇到挫折就止步不前了。而我挑選的中層干部的確是真正的中堅力量,他們要用智慧、用經(jīng)驗、用眼睛和大腦去管理,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思考、在思考中決策,不僅有態(tài)度有力度,還要有溫度有深度。
學校德育主任是藝術行家,吹拉彈唱樣樣擅長,他組織的大型文藝活動堪比央視春晚;學校辦公室主任是省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她帶領的車模航?!半r鷹隊”在亞太地區(qū)參賽中獲得冠軍。我們的管理干部中,還有國家級柔道、健美操一級教練,還有鳳凰衛(wèi)視特邀評論員,還有享有書法家美譽的人才……
沒有人是天生的優(yōu)秀教師。很多時候,我們是一群有志之士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影響,觀摩一堂研究課,組織一次辯論賽,觀看一場電影,品味一個閱讀茶會……持之以恒,才慢慢懂得了教育之愛,才明白了教育的真諦。
教師成長的節(jié)奏
坪洲小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有一群初出茅廬、生機勃發(fā)的青年教師。他們雖缺乏經(jīng)驗,卻滿懷激情。如何引領這群年輕人走向?qū)I(yè)發(fā)展之路,成了我心頭牽掛的事。
遇見《易經(jīng)》,參悟《乾》卦,讓我豁然開朗?!肚坟灾赋觯壕邮冀K如一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讓教師精神“自強不息,健行不已”,體會“乾”卦的含義,有助于規(guī)劃好職業(yè)發(fā)展之路。
第一步“初九,潛龍勿用”??芍?-19歲的人為
“一條潛藏的龍”。喻指剛走上教師崗位的人,雖具備了較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但職業(yè)還未“入格”,只能以名師為鏡,以前輩為鑒,默默無聞地塑成教師
“雛形”。第二步“九二,見龍在田”。古指19-29歲,人的才華逐漸浮出水面,初出茅廬,嶄露頭角。年輕教師經(jīng)歷了10年的適應、磨礪,將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種子在心中萌芽。不少教師在教材解讀、資源利用、構課方式上
“亮點頻出”,名師逐步產(chǎn)生。第三步“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古指29-39歲,這是人生中厚積薄發(fā)的年齡。有著多年教齡的教師往往會遇到第一個瓶頸期——所謂熟悉之處沒有風景,教師最初的熱情容易在輕車熟路的教學中退卻。因此,應給教師新的思想沖擊,讓他們窮則思變,終日勤勉,始終對教育教學懷有敬畏之心。第四步“九四,或躍在淵”。古指39-49歲,這是人生成敗的分水嶺。因“終日乾乾”,勤勉精進,逐漸成為名師名家,形成了自身獨有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思想。對行政管理心有憧憬的教師,也逐漸在各部門擔當重任。更多的具有使命感的教師,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但已桃李滿天下。也有些人,因碌碌無為,甘于平庸,泯然于眾人。第五步“九五,飛龍在天”。古指49-59歲,是人生最輝煌的階段。有的教師活躍在大江南北,傳播教育思想;有的身體力行,推動區(qū)域教育變革;有的著書立傳,實現(xiàn)從平凡到卓越的跨越。他們成為了教育的領航人。第六步“上九,亢龍有悔”。人的職業(yè)生涯與人的生命一樣,總是有一定期限的。當我們告別講臺、告別孩子的時候,回首一生,應該盡量少些后悔,做到無愧于心。
《乾》卦為六十四卦之首,以“天”喻指其剛健、正大的美德,又以“龍”宣揚“天”之主動、陽剛的精神,解釋天體的運行規(guī)律,暗示了人州生的發(fā)展。一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可以引為借鑒。
“場”的力量
記得2008年11月,我應邀前往貴州進行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講學。當我走進培訓會場時,“下子被驚住了,臺下滿滿的聽眾,臺上也擠滿了教師,講課臺被圍得“水泄不通”,我的身邊就是聽課的教師。這個充滿濃郁氛圍的學習“場”,即使10年過去了,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誰說教師不思進???
如果說學校就是個磁場,這個“場”是積極向上、充滿活力,還是隨心所欲、養(yǎng)老院式的?這對教師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1年9月,坪洲小學剛開辦,當時僅10個班47名教師,但我以為,他們是學校發(fā)展的源泉,只要他們發(fā)展好了,形成j乞個以“正”治校、以“正”治教的教育“場”,之后走進坪洲的教師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熏染。
我們有個美術教師是從外區(qū)外校調(diào)來的,剛來時很不適應我們的工作節(jié)奏和標準,教學也較懶散,當看到身邊的美術老師個個有絕活、天天馬不停蹄時,她開始研究開發(fā)“剪紙”課程,還編寫了“剪紙”校本教材,其自身和學生作品也多次獲省市大獎。我們教科院藝術中心主任、美術教研員對我說:“你們學校是教師成長的大熔爐,再弱的教師到你們那里都會奮進。”
幾年下來,學校已擴大到48個班2632名學生和148名教師,一批批陸續(xù)走進坪洲的教師在這種“我的工作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為自己的履歷工作,為學生的未來播種”的學?!皥觥?、教師“場”的無聲陶冶下,為學校贏得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比賽榮譽;學校也因他們榮獲特區(qū)“創(chuàng)新領跑學?!薄白罹咦兏锪W?!钡确Q號。我想,正是這種無聲無言的強大
“磁場”力量,感召著每一位教師奮力前行。
特區(qū)教師的獨特精神
“泥娃娃,泥娃娃,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配方”課程的泥塑工作室開班了。孩子們變魔術般地掏出來一個個泥娃娃:有的繪聲繪色介紹天津“泥人張”泥塑作品;有的眉飛色舞推廣無錫惠山“大阿福”泥塑系列;有的聚精會神觀賞憨態(tài)可掬的“大狗”、胖墩可愛的“小豬,”.神采飛揚的“龍寶寶”……“十二生肖”系列作品的陳列,不僅打開了孩子的想象空間,更是觸摸到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靈魂。孩子們覺得沒有什么比將一團團泥巴捏成各種各樣動物更有趣的事了,這是我們學校教師的創(chuàng)新性92項“配方”課程之一。
創(chuàng)新是特區(qū)精神的核心,創(chuàng)新更是特區(qū)教師的價值導向、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特區(qū)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意識決定著學校發(fā)展的速度、結構、質(zhì)量和效益?!皠?chuàng)新”也意味著首創(chuàng),意味著“勇爭第一”。所謂第一,不僅是比賽第一、考試第一,別人沒有嘗試過的教學方法你嘗試了、成功了,你就是第一,“第一”不僅是速度,經(jīng)得住科學、實踐檢驗的“第一”才是真正的、持久的第一。
特區(qū)精神不僅是創(chuàng)新,更要求腳踏實地。在學校治理過程中,我要求學校管理層“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對學校既定的目標、方案、計劃與任務,狠抓落實,將理想變成計劃,將計劃付諸行動,將行動做出效率,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對教師要求道德自律、工作自勵,堅定不移地完成各項任務,對每一個學生、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活動,都要追求高標準、高質(zhì)量。
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學校團隊有其獨特性,教師來自五湖四海,林林總總的教師夢色彩斑斕,因而我們必須依靠教師集體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機配合,營造“獻出個人經(jīng)驗,送你集體智慧”的團隊文化。面對功利主義商業(yè)文化價值觀的沖擊,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就是服務,教師就是奉獻。要理解社會、政府、家庭、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學會接受來自不同渠道的批評,學會在滿足各種教育期待的努力中,超越自己、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