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慧
【摘 要】高中生物新大綱分為五部分,即教學目的、課程安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考試、考 查、教學評估及教學設備,內容突出了“面向全體學生,面向21世紀”的總體要求。研究新教學大綱特點,科學合理安排生物課堂教學,無疑更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大綱 特點 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新大綱分為五部分,即教學目的、課程安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考試、考 查、教學評估及教學設備,內容突出了“面向全體學生,面向21世紀”的總體要求。研究新教學大綱特點,科學合理安排生物課堂教學,無疑更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果。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主要呈現(xiàn)出哪些特點呢?
一、明確提出了教學目標的三方面要求
舊大綱只是提出了教學內容,而無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新大綱則在教學目標問題上,首次從知識、思想 、能力3 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知識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使學生知道如何運用生物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生產、科學技 術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并對現(xiàn)代生物科學的新成就和發(fā)展趨勢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繼續(xù)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加強科學世界觀教育,以形成生物的進化 觀點和生態(tài)學觀點;還要加強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促進對保護生物資源之重要性的認識。
能力培養(yǎng)方面: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動較活躍,思維方式即將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視基本技能 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和自學能力,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推 理的科學研究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
二、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新大綱選取補充的新知識點,普遍具有實用性。除重視教材內容與生產實際、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外,更從理 論聯(lián)系實際出發(fā),在講解某個知識點后,配合安排了相應的學生實驗或實習。有利于實現(xiàn)“要使學生……知道 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應用”這一教學目的。例如,必修課中,在講“組成生物體的化合 物”知識點后,配有“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在講“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知識點 后,安排有“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實習;在講“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知識點后,配合了“調查或觀 察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實習等。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理論在實踐應用上的示例。在選修課中聯(lián)系生產和生 活的新知識則更多,如“生物固氮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自生固氮菌的分離實驗”“微生物的營養(yǎng)和生長” “學習細菌培養(yǎng)的基本技術實驗”“營養(yǎng)與健康的關系”和“幾種果蔬V[,c]含量的測定實驗”等,都是教給 學生如何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具體典例,體現(xiàn)了國際上“科學—技術—社會”(STS)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
三、強調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
舊大綱在教學目的中僅提出了關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新大綱則提出了科學素質的培 養(yǎng)要求:“要使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學素質”。在教學目標中更進一步明確提出了“ 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包括了科學知識、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科學手段、科學精神、科學思維能力等方面。對 于生物學科來說,通過實驗和實習,能夠兼顧多方面的科學素質培養(yǎng),因而是培養(yǎng)科學素質的可行途徑。
從數量來看,舊大綱安排的學生實驗和實習,只有必修課的5 個(選修課的實驗為初中生理衛(wèi)生課和必修 課的重復)。新大綱的必修課則安排有25個實驗和實習,選修課又安排有6個。 各種不同實驗項目無疑是對各 種科學方法、科學手段的培養(yǎng)。
從類型來看,舊大綱安排的學生實驗和實習只有一種定性的、驗證性的觀察實驗類型。新大綱的實驗類型 除保留了觀察實驗,還增加了5種新實驗類型:定性分析類型(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定量分析類型(幾種果蔬V[c]含量的測定);模擬探究類型(性狀分離比例幾率的模擬,模擬通過分子雜交 鑒定人與猿間的親緣關系);自行設計類型(植物向性和感應性現(xiàn)象的實驗設計,設計并制作小生態(tài)瓶);基 本技術類型(細菌培養(yǎng)的基本技術和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這些不同類型的實驗必然有利于科學思維能力的培 養(yǎng)。
四、靈活度大為增強
舊大綱對于每單元的知識點有較詳細且具體的規(guī)定,限制了教學內容的拓展。新大綱則是概括性地提出了 應講的知識點,并未明確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在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上有著較大的伸縮余地。例如,“高等動 物的個體發(fā)育”問題,教材應涉及哪些卵裂階段和有關內容,新大綱不似舊大綱有詳盡規(guī)定,因而教師教到何 種程度,就有了相當的靈活性。既有利于“一綱多本”的教材編寫實施,還可以適應不同地區(qū)的各類學校和不同學生學習情況的需要,進行靈活教學。
此外,對某些難度稍大的知識點(基因連鎖與互換規(guī)律、光合作用碳代謝類型簡介、酶工程簡介等),新 大綱將之安排為選講內容,對某些需用時較長的實驗(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用當地某種生物做有性雜交試驗 等),新大綱又將之列為供學生選作的內容,充分顯示出新大綱有著彈性的特點。
總結,學習新大綱,領會新大綱的基本精神,研究新大綱的特點,認真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新大綱的各項要求,既能推動高中生物教學的進一步改革,又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