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群眾觀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是馬克思關于人民群眾的總的看法和觀點,是共產黨執(zhí)政的基本方針和根本宗旨。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掌握與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并將其運用到工作實踐中,才能真正做到執(zhí)政為民,立黨為公。
【關鍵詞】 群眾觀 黨員領導干部 理論知識 工作實踐
人民群眾是一切社會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會生產方式的主體,因而也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遵循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確立科學的目標和發(fā)展方向;才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要求;因此,掌握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堅持的終身使命。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本內涵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這是我們在分析問題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就是對待群眾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群眾的概念、群眾的構成、群眾的地位作用以及對待群眾的態(tài)度等方面構成。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以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和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為根本宗旨,堅持把群眾利益和要求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jù)。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每個共產黨員要站在黨和人民利益一致的基礎上認識和處理與群眾的關系。馬克思認為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他曾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隨著歷史活動逐漸深入,將會促進群眾隊伍不斷壯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馬克思群眾觀的理論基礎。另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要求要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利益需求,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群眾觀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能否做好群眾工作的思想源泉和思想基礎;也是規(guī)范和指導著群眾工作的理論方法。群眾觀的核心是“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只有將這個問題想清楚,想明白,才能用其指導我們的實踐與工作。因此,群眾觀不僅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同時也是方法論。
二、黨員領導干部掌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重要性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fā)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黨的群眾路線執(zhí)行的好,黨群關系密切,我們的事業(yè)就會很順利的發(fā)展;反之,我們的事業(yè)就會遭受挫折。所以,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重要性。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內在要求。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和靈魂。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強調: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與社會進步的主體和決定性力量。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歷史使命。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講到:“歷史上的活動和思想都是‘群眾的思想和活動?!瘪R克思主義的群眾觀要求我們黨要看到人民群眾的力量,更加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首先,要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決定力量。無論是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yè)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建設事業(yè),都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yè)。因此,只有相信人民群眾、尊重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才能最終取得事業(yè)的勝利。其次,要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宗旨,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無產階級政黨活動的根本出發(fā)點。再次,要堅持向人民群眾負責。人民群眾的利益就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應是黨的一切言行的最高標準。因此,要堅持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最后,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人民群眾在自己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主張和意見都是人民群眾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因此,無產階級政黨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遇事同人民群眾商量。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迫切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促進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這里的以人為本的“人”就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因此,以人為本就意味著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以人為本的價值標準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標準,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各項工作的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需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眾觀的指引。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將群眾觀擺在最根本的位置上。在《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他第一次將黨的群眾路線表述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認為人民群眾是改革的靠山,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這一路線的支持和擁護是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此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這一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取得了改革開放的新成就。今天,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繼續(xù)發(fā)展和完善黨的群眾觀,高度重視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習近平指出“一個政黨,只有順民意、得民心、為民謀利,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作為執(zhí)政黨,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就是公仆和主人的關系。離開了人民,我們將一無所有、一事無成;背離了人民的利益,我們這些公仆就會被歷史所淘汰?!贬槍h內出現(xiàn)的問題,黨中央領導集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學一做”、“八項規(guī)定”、“三嚴三實”以及堅決反對“四風”推進“四個全面”,這都有助于改善黨的作風問題,加強黨與群眾,干部與群眾的密切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黨員干部提高自身修養(yǎng)與覺悟的必然選擇。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始終堅守著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堅持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的觀點。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個黨員干部,就必須履行好黨的宗旨,始終堅持好黨的群眾觀點,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習近平指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離不開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量;黨的全部執(zhí)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币虼?,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基本理念,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支持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不管任何時候,黨員干部都應該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黨員干部要勇于奉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想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需,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關系入手,真真正正為群眾辦好事。執(zhí)政為民,就是要求黨的一切執(zhí)政活動從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發(fā),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最根本的價值取向和目標。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決定我們事業(yè)前途和命運的最終因素、最根本的力量,因此,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群眾的作用,樹立正確的群眾觀。
三、黨員領導干部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途徑
群眾觀點是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每個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觀點。要想我們的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必須要采取適當有力的措施與方法,保證黨員領導干部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觀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學習。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同時又指導著實踐。因此,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實踐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黨的群眾觀點如果長期不提不重視,就會使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淡化,精神懈怠。所以,要保證黨員領導干部能夠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將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深化于心,就必須通過不斷的宣傳教育與學習,強化群眾觀念,提高全黨尤其是領導干部執(zhí)政為民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堅定性。無產階級政黨自從登上歷史舞臺,就十分重視理論的宣傳工作。馬克思講到“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表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币虼?,良好的理論宣傳不僅可以使黨員領導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靈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也能使黨員領導干部充分認識到群眾觀的作用,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轉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真正做到執(zhí)政為民。習近平多次強調,我們黨是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中成長、發(fā)展和壯大起來的。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之源、執(zhí)政之基和智慧之根。沒有人民的支持,黨就不可能生存和發(fā)展,就一事無成。當前,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群眾觀和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督促黨員領導干部學理論學知識,這對于全體深刻理解和踐行黨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具有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二)提高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能力和水平。馬克思主義重視實踐的作用,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黨員領導干部不僅需要學習科學群眾觀理論,還應該將這種理論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在長期的工作和實踐中不斷踐行群眾路線,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各級領導干部在工作中,經常要與人民群眾打交道,因此,如何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中部既要尊重客觀的歷史規(guī)律,也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尊重人民群眾。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任何事物、任何矛盾都是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的,因此,堅持調查研究是各級領導干部努力了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從而進行科學決策的必經階段。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提出“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lián)系群眾制度”,強調“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得失成敗的大問題”,只有調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密切聯(lián)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三)建立健全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體制機制。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之下,黨的群眾工作更應該建立在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基礎之上,首先,減少權利運行的濫用和隨意必須健全群眾的監(jiān)督制度。例如,我們要堅持完善和推行各種基層代表大會制度,真正做到財務公開、政務公開,群眾評議領導干部制度,群眾代表質詢聽證制度,群眾監(jiān)督員制度以及群眾監(jiān)督獎勵制度等等。其次,在黨員領導干部組織內部,也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保證其工作的有效進行。要健全領導干部聯(lián)系基層的制度,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式。要健全體現(xiàn)民意的民主科學決策機制,凡涉及重大利益、重大事項的決策,都可以讓群眾參與其中,表達自己的意愿。要健全服務人民群眾制度,聯(lián)系人民群眾制度和信訪制度,保障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在健全各種制度的同時,也要加強制度的約束力和執(zhí)行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工作,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從而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
總而言之,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任務,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將群眾觀貫徹于自己工作的始終,只有與人民群眾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為民執(zhí)政,才能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巨大作用,才能真正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16.
[5]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16.
[6] 王立新.黨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歷史經驗[J].濱州學院學報,2013,(2).
作者簡介:李希君(1992—),女,漢族,河南省洛陽人,碩士,法學碩士,學校: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