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青
“指導小學生作文,從內容入手。”它體現(xiàn)了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符合小學生作文的心理規(guī)律。要解決學生“沒有材料可寫”這一作文中的難題,老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作文的材料。實踐證明,從說到寫是行之有效的作文訓練途徑。學生在平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材料,產(chǎn)生了寫作的欲望,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努力為學生提供傾訴、表達的機會,給學生開辟一點用武之地。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边@是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揭示了小學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為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指引了正確的路子。
“指導小學生作文,從內容入手?!彼w現(xiàn)了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符合小學生作文的心理規(guī)律。那么小學生作文指導如何從內容入手?我通過多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一、豐富生活,指導學生有效獲取作文材料
葉老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要解決學生“沒有材料可寫”這一作文中的難題,老師就必須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作文的材料。
1.開展活動。為豐富學生生活,我根據(jù)各個階段的作文訓練要求,利用班隊會、課外活動,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活動,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訓練同步。例如:為配合學校開展“紀念雷鋒五十周年”活動。我設計了“我為他人獻愛心”主題隊會。要求學生“勤學習、守紀律、關心集體、學做家務、自己的事自己做”等一系列活動,開展了“學蜜蜂愛勞動從我做起”的系列主題活動。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也為小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作好了鋪墊。
2.參觀訪問。當學生對某些題材缺乏細致了解時,可引導學生到實地參觀訪問。如:我們村有個村干,他是省勞動模范,十幾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為人民,為社會做出了許多貢獻,多次受到嘉獎。我就利用活動課請他講述自己的事跡,結束后,我就讓學生寫一篇作文《一個值得敬佩的人》。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即讓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又豐富了學生的作文素材,起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3.觀察積累。我們這里指的觀察,不是指一般的對事物的即興觀察,而是從積累的角度進行的定向觀察。老師指導學生觀察積累要下狠功夫,要有意地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才是解決學生寫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導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兩種學習能力。一是學會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以前沒發(fā)現(xiàn)的事物特點;二是學會記錄這些新發(fā)現(xiàn),并加以合理的想象。通過整理、分析,轉化為作文材料。同時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事物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這樣的觀察積累,充實了作文材料的倉庫,才會寫出有新意的作文。
4.閱讀積累,創(chuàng)設情景。小學生的作文材料來自直接生活,也有來自間接渠道的生活。經(jīng)常組織指導學生閱讀書報,收聽廣播,講故事等。從他人他地區(qū)的社會生活、自然生活中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豐富生活內容,觸發(fā)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在作文指導課上,我為了幫助學生寫好作文,經(jīng)常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指導學生寫好作文。例如,讓學生實地觀察、聽錄音或演示,講故事、觀察圖片或小制作等,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示,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口描述,拿筆記載等,在作文運用時,才會得心應手,寫出滿意的文章。
二、加強交流,讓學生打好作文基礎
實踐證明,從說到寫是行之有效的作文訓練途徑。文章是表達思想的符號,“說”是內部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的橋梁。想得清楚,說得就清楚,寫出來的就明白。在作文指導中,安排課堂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課堂里,組織學生分析討論。這樣做,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拓了視野,幫助學生克服了沒有材料可寫的困難,而且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寫好作文打下了良好基礎。如每次的觀察活動以及其他有益的活動,我都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讓學生先說后寫。又如節(jié)假日,部分家長會帶學生到縣城游玩、參觀等?;貋砗螅麄儠幹f出自己的所見所聞,許多同學聽得津津有味。后來,我索性在語文課中擠出一節(jié)交流課,讓學生把觀察的情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見聞、感受整理后記錄下來。還經(jīng)常向學生介紹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書刊,指導他們認真閱讀,做好介紹準備。
在組織學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時,教師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組織學生分析評論,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統(tǒng)一的意見,教師不急于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再去搜集資料,進行學習,觀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確答案。在交流過程中,有重點、有條理地具體講述,學生在交流中回憶生活,想像情景。學生“常說口里順,提筆手不笨”,寫起作文來就得心應手了。
三、靈活訓練,讓學生寫出自己想寫的內容
學生在平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材料,產(chǎn)生了寫作的欲望,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努力為學生提供傾訴、表達的機會,給學生開辟一點用武之地。如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力求做到靈活訓練,讓學生多寫“放膽文”。寒暑假返校時的第一篇作文,基本上是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作文,假期中的見聞、感受,參加的活動,新人新事,都可以作為作文的材料。只要有中心、有內容、有條件,文句通順就可以了。命題作文,我也力求做到命題新穎、富有情趣,面廣量小,適合學生口味,引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此外,還有一些補充式作文、范圍式作文、圖像式作文等。這樣形式多樣的作文訓練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貼得更緊,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自己要說的話。
總之,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它不僅是個教學方法問題,而且是個教學思想問題,它具體體現(xiàn)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我們要進行探索、實踐,作文教學就一定會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中,更好地發(fā)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