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客車檢車乘務員是旅客列車行車安全至關重要的角色之一,乘務員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必將關系到鐵路未來的發(fā)展。本文對西寧車輛段檢車乘務員隊伍現狀進行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年齡兩極分化、崗位吸引力低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通過對乘務員隊伍建設的探索,進一步提高乘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該段生產運輸能力,以保障高原旅客列車的行車安全。
【關鍵詞】 檢車乘務員 兩極分化 崗位吸引力 內部挖潛
客車檢車乘務員被稱為旅客列車的“隨車醫(yī)生”,是固定在旅客列車上的“列檢”,主要負責檢查、維護和監(jiān)控行車安全,及時有效地處理列車運行途中發(fā)生的各類應急故障??梢哉f,客車檢車乘務員是旅客列車行車安全至關重要的角色之一,乘務員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必將關系到鐵路未來的發(fā)展。
2013年10月,集團公司根據生產布局對西寧車輛段進行了調整,將原來“客貨合一”的車輛段分為了客車車輛段和貨車車輛段。這一生產布局的調整整體有利于生產的發(fā)展,但是也造成了客車檢車乘務員隊伍的人員儲備不足、年齡分布不均等問題,同時管理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隨著全路生產布局的進一步調整,多趟入藏列車轉屬集團公司,由該段乘務員擔當客車車輛檢車乘務工作,生產面臨艱巨挑戰(zhàn)。在本文中,筆者選擇西寧車輛段乘務車間作為樣本,通過對該段乘務員隊伍現狀的陳述,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客車檢車乘務員隊伍現狀
(一)年齡兩極分化,后備力量不足
1.年齡兩極分化
2013年以來,我段人員接收開始以大中專畢業(yè)生為主。2013年至今分配到該段的大中專畢業(yè)生約450人左右。但根據生產需要和乘務員崗位要求,現僅有100余名畢業(yè)生在乘務車間擔當乘務工作(乘務車間共270多名乘務員),且年齡均在22-28歲之間。這類畢業(yè)生雖然大多畢業(yè)于鐵路院校專業(yè),能勝任檢車乘務員日常檢修工作,但由于缺乏工作經驗,一些應急故障還不能很好地處理。
而本單位的檢車乘務員中,50歲以上的大概有70名,占到了乘務車間乘務員總數的近1/3。鑒于身體與年齡原因,已無法勝任高海拔的旅客列車任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生產能力。
2.超勞情況增加
按目前配備標準,“旅客列車單程運行時間在8(含)小時以內每次出乘設1名車輛乘務員,運行時間在8小時以上的每次出乘設2名車輛乘務員,運行時間在24小時以上的每次出乘設3名車輛乘務員”,“使用發(fā)電車供電的空調旅客列車每列每組設2人?!弊?014年以來,外局轉屬車輛逐漸增多,幾乎所有25T型青藏車的乘務工作均由我段乘務人員擔當。且格爾木至拉薩段必須配備發(fā)電車,相應的發(fā)電車乘務員亦不可少。但現有的乘務員已難以滿足逐漸增加的管內列車和轉屬車輛,出現嚴重的缺員情況。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決定了管內生產呈現季節(jié)性特點,而在崗的乘務員僅滿足一般狀態(tài)下旅客列車開行的乘務工作。每年5月至10月,大量臨客、軍運開行,除了抽調基地車間的人員作為少量補充,大部分工作均通過既有乘務員縮短休息時間,以列車套跑的形式完成生產任務,造成乘務員超勞情況頻發(fā)。加上每年11月秋季列車整備,使得多數乘務員到年底都無法兌現休假計劃。
3.乘務員后備力量不足
正如前文提到的,該段乘務員隊伍年齡呈兩極分化,處在30-40年齡段的乘務員為少數。雖然自2013年以來,已分配450余名大中專畢業(yè)生,但其中有126名為基地在崗的見習生,無法獨立從事生產工作?,F在僅有100余名畢業(yè)生在乘務車間擔當乘務工作,剩余的200多名大中專生均分布在基地車間的各個崗位上,以滿足基地檢修工作的生產需要。
根據規(guī)定,在基地車間從事庫檢及車電檢修工作至少四年時間,同時還需技能鑒定等級達到客車檢車員中級及以上的人員才能參與客車車輛乘務員的選拔。因此,一名車輛乘務員的培養(yǎng)周期至少在四年以上。2013年以來雖然分配了大量的畢業(yè)生,但受到工作年限及技能鑒定等級的限制,乘務員后備力量不足,補員困難。
(二)工作性質單一,崗位吸引較弱
客觀條件導致崗位吸引力低。一是客車檢車乘務員需隨車作業(yè),工作時長也由列車運行時長決定,少則兩天,多則一周。而在普遍觀念中,大多數職工傾向于守家在地工作,可以兼顧工作與家庭。加之大批新職員工都到了適婚年齡,導致崗位留人困難。二是乘務車間70%的工作量集中在格拉段,即高海拔地區(qū)。除圖定的幾組列車以外,每年的軍運臨客也都會經過唐古拉山口(海拔最高點)。因此,年齡大的職工的身體條件難以負荷,只得將更多的工作分配給青年職工。但因為這一工作特點,許多青年職工對此崗位認同程度較低。三是工作環(huán)境封閉單一,職工日常生活、人際交流等十分不便,特別是青年職工找對象尤為困難。
二、對策與建議
檢車乘務員在旅客列車行車安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增強乘務員崗位的吸引力,加強乘務員隊伍的建設,本文將針對該段乘務員隊伍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一)夯實基礎,補強乘務員隊伍后備力量
加強乘務員隊伍建設的當務之急是又好又快地培養(yǎng)出一支業(yè)務素質強、精神面貌佳的后備力量。一是結合生產實際和動態(tài)安全風險研判,組織既有乘務員,特別是青年乘務員進行理論培訓和實作技能考試。繼續(xù)發(fā)揚“傳幫帶”,組織有經驗的乘務員就旅客列車頻發(fā)故障、重點故障、難點故障進行理論總結,通過段微信公眾平臺和乘務車間乘務群進行普及,不斷提高客車車輛乘務員的業(yè)務素質。二是對有乘務員潛力但技能鑒定未達標者,加強理論和實作培訓,鼓勵職工積極參與技能鑒定考試,確保持證上崗。選拔段內主要行車工種,特別是車輛鉗工和車輛電工中可塑性強或表現優(yōu)異者,定期進行乘務相關知識及技能培訓,滿足標準化用工的需要。三是每年針對新分配的大學生,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地安排各類理論和技能培訓、應急演練,鼓勵參與技術比武活動,提高新職人員業(yè)務技能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為其成長為合格的乘務員做好準備。
(二)多措并舉,增強乘務員崗位吸引力
針對高原旅客列車乘務員崗位吸引力較弱這一問題,可多管齊下。一是巧用分配杠桿。拉開收入檔次,通過現場寫實,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計算乘務員值乘時間和定額工時,確保收入向艱苦崗位傾斜。二是轉變青年職工觀念,鼓勵其加強鍛煉。要求身體素質條件符合的大中專生適應性輪崗,引導畢業(yè)生增加乘務員崗位經驗。三是體恤職工困難及所思所想。積極為青年職工搭建社交平臺,豐富職工工休生活,使其減少對高原旅客列車乘務員崗位的偏見與抗拒。
(三)內部挖潛,優(yōu)化單位人力資源配置
除了在數量上增加乘務員儲備,還要對全段現員進行統計分析,深入現場,結合生產組織及工藝變化,對各項工作量、作業(yè)時間進行寫實,按勞動定額測算勞動工時,不斷改善勞動定額標準,合理配置人員。同時根據季節(jié)性特點及臨時工作任務量的變化,積極協調生產車間、職能科室,圍繞工作重點內部挖潛,合理地協調人員,滿足乘務工作和現場工作的需要,并盡可能減少超勞情況。從而盤活存量,切實建立起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用”的后備車輛乘務隊伍。
【參考文獻】
[1] 張文儒.機車乘務員隊伍分析與建議[J].鐵路技術創(chuàng)新,2003(5):21-22.
[2] 劉鳳林.關于加強乘務員隊伍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縱橫,2010(3):246-246.
[3] 陳思明.優(yōu)化我國鐵路勞動力資源的配置[J].華東經濟管理,1995(6):66-66.
[4] 譚超.鐵路企業(yè)大學生新員工的培養(yǎng)與激勵[J].管理觀察,2017(26).
[5] 李瑞青.鐵路基層站段大學生的培養(yǎng)及使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級(下旬刊),2015(8):49-49.
作者簡介:閆瑩瑩(1989-),女,漢族,陜西寶雞市人,企業(yè)職工,教育學碩士,單位: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 西寧車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