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德衛(wèi) 陳應南君 丁美順 王守海 張培申 杜士云 吳爽 張效忠
摘 要:該試驗對兩優(yōu)289進行了人工栽插和機插秧2種種植方式,采用210kg/hm2、240 kg/hm2、270 kg/hm2純氮3個肥料水平,探討該組合的適應性和抗倒性。結果表明,兩優(yōu)289適應不同的栽培方式,在高氮肥條件下,人工栽插實際產量10466.76kg/hm2,機插秧實際產量9186.36kg/hm2,證明該組合具有適應廣、耐肥抗倒伏等特點。
關鍵詞: 兩系雜交水稻; 兩優(yōu)289;抗倒性; 氮肥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03-04-0023-2
兩優(yōu)289是湖北谷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聯合選育的高產穩(wěn)產兩系雜交中秈新組合,2012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1204),2015年通過安徽省新品種引進。本文主要對兩優(yōu)289進行不同栽培模式和施肥試驗,探討該組合的適應性和抗倒伏,為推廣種植優(yōu)質水稻提供參考依據[1]。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品種為湖北省審定的兩系雜交水稻兩優(yōu)289。試驗是在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合肥試驗田內進行的[2]。
1.2 試驗方法 試驗品種分別采取人工栽插和機插秧種植方式,其中人工栽插4月25日播種,5月25日移栽,秧齡30d,株行距16.7cm×20cm;機插秧5月15日播種,6月4日移栽,秧齡20d,株行距15cm×30cm。施肥采用210kg/hm2、240kg/hm2、270kg/hm2純氮3個水平,采用分次施肥方法,即氮肥在移栽前、分蘗中期、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期施用其用量分別為氮肥總量的55%、20%、15%和10%。鉀肥和磷肥以復合肥的形式在移栽前作基肥一次施用,用量為300kg/hm2紅太陽復合肥。成熟時分別取10株考種,考察株高、穗長、平均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農藝性狀;收取3株烘干后稱籽粒和植株干重,計算出收獲指數;收獲小區(qū)面積為13.3m2,3次重復,測量實際產量[3]。
2 結果與分析
2.1 全生育期 全生育期在高氮肥的條件下,適當延長平均在140d以上,其次是在中氮肥,最短的是在低氮肥條件下,僅有131d(表1)。由于人工插秧的播種日期是4月25日,機插秧播種日期是5月15日,前期溫度低,全生育期人工插秧比機插秧長5~7d。作一季中稻種植,早播全生育期延長,遲播全生育期縮短。
2.2 農藝性狀 株高和苗高隨著氮肥的增加逐漸增高,人工栽插最矮僅有113.3cm,最高是人工栽插高氮肥為123.4cm。劍葉和倒二葉長度與寬度差異顯著,劍葉長度變幅在33.67~46.29mm,寬度變幅在2.02~2.43mm,倒二葉長度變幅在44.20~57.71mm,寬度變幅在1.77~2.10mm,增加氮肥明顯增長了劍葉和倒二葉長度與寬度(表2)。穗長變幅不明顯,而相對高氮肥條件下穗長較長,人工和機械插秧平均穗長分別達到25.7cm和25.2cm(表3)。
2.3 產量性狀 由表3可知,在高氮肥的條件下,人工和機械插秧平均有效穗分別為9.9個和10.7個,比低氮肥7.8個和9.0個平均高2.1個和1.7個。隨著氮肥的增加成穗率逐漸下降,機插秧在高氮肥下成穗率最低僅有56.7%,其次是人工插秧在高氮肥下成穗率最低僅有60.2%,在低氮肥下成穗率人工插秧和機插秧分別達到80.6%和77.9%,說明前期分蘗快早,有利于提高穗數達到高產的目的。人工栽插在3種氮肥條件下平均穗總粒數分別為215.2粒、217.5粒和232.2粒,差異較大,但實粒數差異不大,分別為179.7粒、176.6粒和176.9粒,同樣在機插秧栽插方式中也有類似的表現,3種氮肥條件下平均穗總粒數分別為217.8粒、202.2粒和240.6粒,差異較大,實粒數分別為177.7粒、179.0粒和188.1粒,。說明單方面增加氮肥并不能增加實粒數,增加的只是空癟粒。在高氮肥的條件下,人工和機械插秧結實率都低,分別為76.2%和78.2%;低中氮肥結實率都在81%以上。千粒重變幅在22.0~24.0g,高氮水平下千粒重沒有增加反而降低,分別為22.0g和22.4g。
2.4 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 由表1可知,人工栽插理論產量高氮肥最高為11502.79kg/hm2,其次是中氮肥為9741.78kg/hm2,產量最低的低氮肥為9241.21kg/hm2。機插秧理論產量高氮肥10396.54kg/hm2為最高,其次是中氮肥為9518.80kg/hm2,產量最低的低氮肥為8877.28kg/hm2。人工栽插實際產量高氮肥10466.76kg/hm2為最高,其次是中氮肥為9401.31kg/hm2,產量最低的低氮肥為9005.53kg/hm2。機插秧實際產量高氮肥9186.36kg/hm2為最高,其次是中氮肥為9099.78kg/hm2,產量最低的低氮肥為8319.96kg/hm2。
2.5 生物量和收獲指數 單株籽粒和總生物量隨著氮肥的增加而最大重量,人工栽插籽粒變幅在31.60~39.63g,總生物量變幅在51.30~67.51g;機栽插籽粒變幅在37.89~44.64g,總生物量變幅在63.39~80.10g。收獲指數隨著氮肥的增加反而降低,變幅在58.70%~61.60%;55.73%~59.77%(表2)。
3 討論
通過試驗表明兩優(yōu)289具有以下特點:
3.1 適宜人工和機械插秧種植栽培 兩優(yōu)289在湖北和安徽兩省適宜人工和機械插秧栽培,生育期和結實率都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各種肥水條件下都能表現其潛力,在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3.2 耐肥抗倒伏 試驗顯示兩優(yōu)289株高在125cm左右,植株較矮,莖稈韌軟彈性好,在高氮肥條件下沒有出現倒伏現象。
3.3 高產 試驗產量在8319.96kg/hm2以上,最高產量達到10466.76kg/hm2,試驗證明兩優(yōu)289是高產穩(wěn)產,集高產優(yōu)質多抗為一體的兩系雜交水稻組合,是雜交水稻育種一個新突破。
4 結論
本研究表明,在高肥的情況下,沒有出現倒伏,兩優(yōu)289能達到高產,說明該品種耐肥抗倒性強,適合在高肥條件下種植栽培。也是適宜當前機械化生產理想品種。
參考文獻
[1]張效忠.兩系雜交中秈稻兩優(yōu)289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4,53(4):758-759,764.
[2]張效忠.兩系雜交中秈稻新組合兩優(yōu)289[J].雜交水稻,2014,29(5):83-85.
[3]敖和軍,王淑紅.不同施肥水平超級雜交稻對氮、磷、鉀的吸收積累[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8,41(10):3123-313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