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摘要】當前農(nóng)村初中生存在不少心理問題,包括青春期的困惑、學習上的煩惱、無法調控的情緒、人際交往的困惑等方面,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掌握與學生溝通的方法技巧,積極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和援助。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疏導 援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4A-0035-03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在生理、心理、意志和自我意識上都迅速發(fā)展,是人一生中發(fā)展最快、最關鍵的時期,他們面臨著升學壓力、人際困惑、心理壓抑等諸多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宣泄和疏導,就會造成學生心理上出現(xiàn)一系列負面問題,嚴重的還會給社會帶來不穩(wěn)定的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對農(nóng)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筆者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情況,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當前農(nóng)村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現(xiàn)狀
我縣是全國貧困縣之一,受落后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影響,全縣80%以上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他們的孩子長期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管教。我校是一所地處農(nóng)村偏遠山區(qū)的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受落后的自然經(jīng)濟條件制約,全校8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學生,他們從小缺乏父母關愛與照顧,大多性格敏感、多疑、沖動、困惑,考試前容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無助、煩惱、恐懼等心理和情緒,當這些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合理的宣泄和及時的疏導,有的學生其性格會更加孤僻、不合群,有的變得人格扭曲,嚴重的還會患上抑郁癥,更為嚴重的還會走上輕生之路。經(jīng)過幾年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工作,筆者總結了我縣當前農(nóng)村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幾大心理問題。
(一)青春期的困惑
“我們班的這個女生很漂亮!她會不會喜歡我呢?”“打藍球很棒的那個男生會不會給我回信呢?我好期待哦!”“最近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要和班里的那個男(女)生說話,同學們會不會懷疑我呢?我該怎么辦?這種朦朧感有什么辦法抑制呢?好煩啊。”這是青春期處在青春萌動的中學生常常面臨的困惑與苦惱,由于平時父母不在身邊,學生又不好意思告訴給其他同學,更不敢向爺爺奶奶傾訴,他們需要幫助、引導。
(二)學習上的煩惱
“快要段期考了,我好緊張啊,怎么辦呢?”“哎,平時的測驗,這道題,我肯定做得出來,可是一到考試,我就做不對呢,都是太緊張惹的禍?!薄斑@次數(shù)學沒考好,都不敢回家了,肯定被老爸罵個體無完膚,完蛋了!”考試綜合癥已成為當前很多中學生的心理問題,考試成績的好壞,成為學生心情的“晴雨表”。受考試壓力的影響,學生容易產(chǎn)生焦慮、煩惱、恐懼、厭學等情緒,他們需要宣泄,需要得到及時的疏導。
(三)無法調控的情緒
“本來這件事是可以避免的,當時就是控制不住, 和他打起來了,現(xiàn)在想起來就很后悔,我怎么那么沖動呢!”“這幾天我總是很不開心,心里很郁悶,無論怎么做都高興不起來,真煩人!”“我這火爆性格,能不能改改呢?怎樣才能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呢?”……在校園里經(jīng)常聽到學生傾訴他們的煩惱,學生明白自己的處境,卻苦于無法找到排解的方法,他們很煩惱,急需幫助。
(四)人際交往的困惑
敏感、多疑、沖動、困惑、孤獨,好表現(xiàn)自我,害怕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渴望友誼,渴望得到理解,渴望得到尊重,與同學的關系不好,也常為與老師、家長的關系不好而煩惱,不懂得怎樣與人相處、怎樣才能成為大家喜歡的同學,經(jīng)常與家長鬧別扭,與同學發(fā)生口角,得不到公平的對待等,他們需要有人傾聽,有人指導。
以上是筆者在“心晴小屋”中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困擾農(nóng)村初中生的幾大心理問題。心理咨詢教師要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輔導,讓他們盡快走出心理陰霾。而這些心理問題也應得到學校、家庭、社會的關注,讓這些農(nóng)村學生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導。那么,作為心理健康輔導教師,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心晴小屋”的特殊作用,深入學生的心靈,讓它成為農(nóng)村初中生心靈的避風港。心理輔導教師要向學生及時伸出援助的“橄欖枝”,讓學生在這里得到有效的宣泄,讓這個港灣成為學生心靈靠岸的棲息地。
二、教師進行心理疏導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由于每個學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不同,他們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個性差異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心理特點也就不一樣。這就需要教師隨時隨地地對學生進行深入地了解,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和心理問題,以便更好地對癥下藥,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個別談話、心理援助和心理引導等,也可以采取隨機交談和心理咨詢等方式進行。學生的動態(tài)心理活動與本能的心理封閉,會使心理輔導工作變得更加艱巨,這就需要教師在工作上講究藝術和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恒心,做到“潤物細無聲”。
留守兒童大多缺乏父母關愛,無人看管,形成自私冷漠、精神空虛、紀律意識淡薄、容易沖動等性格,甚至會為一點小事就離家出走、產(chǎn)生輕生念頭的極端行為。筆者曾經(jīng)在心理咨詢中接待過這樣的一名男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無人看管,他在春節(jié)期間結交了不良青年,沾染了賭博習氣。一天晚上,他把伙食費全賭光了,心里覺得愧對父母,一時想不開產(chǎn)生了跳樓輕生的念頭。當筆者心急如焚找到他了解情況后,首先讓他冷靜情緒,待他平靜之后,對他進行耐心的教育,讓他認識到賭博的危害,懂得父母打工的艱辛、掙錢的不易,要學會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懂得生命的珍貴。經(jīng)過耐心教育,筆者“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該生不僅放棄了輕生的念頭,認識到了賭博的危害,還決心改正不良習性。筆者拿出50元錢給他充了伙食費,還親自煮好早餐讓他吃,買來包子讓他品嘗,事后及時聯(lián)系他的父母匯報情況,讓他們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學習上的困難、思想上的壓力等,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最后,這名男生在當年中考考上了我縣的城關中學,他的家長對筆者充滿了感激。
作為心理輔導教師,筆者勇?lián)厝?,幫助學生克服各種消極情緒,反復耐心地做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用愛心去幫助學生,用情感去感化學生,并因材施教,嘗試用“心理疏導法”“情感管理法”“感恩勵志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中,筆者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大膽從心理素質方面探索對學生進行思想轉變的方法。每晚都下班輔導,與學生談心,對一些思想比較偏激、紀律觀念渙散的學生進行細致的教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他們進行思想轉化。在筆者的精心教育下,學生的思想覺悟逐步提高了。筆者通過建立班級Q群和家長微信群等方式,及時與家長交流思想,通過發(fā)布學生的周記等讓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配合家長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引導,使思想較為偏激的學生與筆者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與教師進行“心的交流”。
(二)掌握溝通技巧
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雙邊交流活動,也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關系。能否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有效化解師生的溝通問題,預防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意識與技巧。良好的溝通方式是化解師生矛盾的最大利器,也是教師在心理咨詢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心理疏導的至勝法寶。心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援助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溝通技巧。
1.關注學生
教師用肢體語言,如表情、眼神、身體姿勢、動作等與學生進行交流。如用真誠的語氣向受導學生傳遞這樣的信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現(xiàn)在最關心你?!薄澳闶俏易铌P注的目標,沒有什么事情比你的事情更重要了,我一定要幫助你?!碑斀處熡贸錆M關愛的眼神注視學生,用溫暖的雙手撫摸學生的頭部,會讓學生感到來自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學生對教師的感情依賴倍增,從而為他們與心理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提供前提保證,師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才能碰撞出交流的火花。因此,關注是尊重學生的基本體現(xiàn),也是心理輔導活動獲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2.學會傾聽與表達同感
當面對一些因早戀而陷入迷茫的學生時,教師不能用這樣的語言說:“不許你談戀愛,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學習,除了學習之外的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如果你再這樣下去,我就要采取措施了,你就等著家長來把你接走吧!”“如果屢教不改,就讓你的家長來見我!”“你以為你很聰明嗎?不要自以為是,其實你簡直太愚蠢了!”以及“你應該……”“你必須……”“如果……你就會……”等命令式的語言,這樣的語言不但沒有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對學生起到幫助作用,反而會讓受導學生更加厭惡反感,做出過激的行為,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適得其反。作為教師,要沉得住氣,學會“蹲下身子”,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師要改變平常處理學生問題時使用的那種教導式的教育方式或訓導式的口吻,要用心去傾聽學生的心聲,以積極的體態(tài)語言,如“我認為……你可不可以……我認為你能不能這樣……”等,以尊重、商量和委婉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受導學生內心體驗的認同,使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信賴感,他們才會主動向教師傾訴自己的煩惱與困惑。
3.引導學生宣泄郁積的情緒
當一些青春期較為叛逆或長期處于壓抑狀態(tài)的學生求助時,心理輔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援助,如可以在“心晴小屋”內專門設置“宣泄屋”“宣泄墻”。“宣泄屋”內放置沙袋、拳擊裝備等,讓情緒較為偏激的學生進行合理宣泄,讓他們通過擊打沙袋、進行拳擊運動,或對著“宣泄墻”發(fā)泄自己內心的郁積情緒,待他們情緒恢復平靜后,心理輔導教師再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告知學生人類的喜、怒、哀、懼等是正常的情緒表現(xiàn),應該學會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同時也可以運用注意轉移法等方式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等。心理教師在對學生引導的過程中要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接納學生,學生在比較安全而保密的環(huán)境中才可能將自己郁積已久的精神苦惱向教師傾訴,從而擺脫惡劣的心境,得到極大的精神解脫,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強化戰(zhàn)勝自我的勇氣與決心,以達到受導的作用。
4.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輔導能力
心理輔導教師要有過硬的本領,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更多關注人的發(fā)展性問題,經(jīng)常學習一些心理專家的知識講座,積極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心理輔導活動,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給學生自我調節(jié)心理的技能和技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和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除了要有過硬的心理輔導理論知識外,教師還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憑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及時加強心理道德培養(yǎng),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總之,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標志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初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道德品質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挖掘一切育人因素,采取多種渠道,充分利用“心晴小屋”的育人功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點滴實踐中,幫助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