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軍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山西忻州 034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會存在有呼吸困難、咳嗽、氣短等臨床表明,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隨著外界環(huán)境氣候等方面因素變化,當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死亡率也不斷增大[1]。現(xiàn)階段醫(yī)療技術以及醫(yī)療水平不斷發(fā)展,人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方面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該文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該院收治的5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研究,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5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250例、250例,最小年齡43歲,最大年齡82歲,所有患者經(jīng)胸片、病史以及肺功能等檢查病情確診,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診斷標準,排除認知、智力障礙、合并其他心肝腎等嚴重慢性疾病因素干擾,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與治療組各250例,每組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1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患者均在急性期癥狀好轉及急性期感染控制后(T1)進行極限評估,對治療組患者進行12周肺康復訓練,肺康復方案:①肺康復宣教:邀請呼吸疾病的專家定期為患者做關于本疾病康復治療方面的知識和保健常識的宣教,指導患者戒煙、氧療、藥物應用及營養(yǎng)補給等,對患者家屬進行康復教育,讓患者在生活、心理方面給患者以鼓勵,幫助患者建立康復治療的信心。②有氧呼吸體操訓練:包括縮唇呼吸訓練及腹式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方法是吸氣時用鼻緩慢吸氣,放松全身腹肌,然后縮小口唇緩慢呼氣,1次/d,每次訓練時間35 min,指導患者緩慢呼氣、呼氣時間相比吸氣時間較長,③步行鍛煉:平底步行,上臂盡量大幅度擺臂,5~10 min/次,4~5 次/d, 逐漸延長至每次20~30 min/次,4次/d,雙步行運動強度以維持目標心率及Borg評分要求中“有點累”與“累”之間進行鍛煉。對照組在此期間僅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肺康復宣教。1.3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各個階段肺功能變化情況,包含T1(期感染控制后)、T2(治療 6 周)、T3(治療 12 周),F(xiàn)EV1(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FVC(1 s用力呼氣容積占肺活量比率)使用肺功能測量儀測量;②對比兩組患者6MWB(6 min步行距離);③評價兩組患者呼吸順暢性。
該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均運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用(±s)表示,通過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FEV1(L)T1 T2 T3 FEV1/FVC(%)T1 T2 T3治療組(n=250)對照組(n=250)1.23±0.54 1.24±0.54 1.84±0.35 1.78±0.37 1.97±0.44 1.93±0.42 45.34±3.68 44.46±3.12 44.96±3.15 46.02±3.23 45.35±3.24 44.45±3.21
治療組各時間點6min步行距離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不同時間點的6 min步行距離(±s)
表2 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不同時間點的6 min步行距離(±s)
組別T1T2 T3治療組(n=250)對照組(n=250)302.26±40.56 299.29±40.50 369.8754±33.98 309.64±35.44 344.44±37.41 387.54±38.54
兩組患者治療前呼吸困難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護理困難評分分別為(2.34±1.05)分、(2.06±0.95)分,治療組患者呼吸困難評分明顯更好(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特征為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有著非常大的破壞性[2]。有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部有害氣體、顆粒炎性反應存在十分密切聯(lián)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發(fā)病之后生活質(zhì)量嚴重下降,勞動能力受到極大影響[3]。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必須要長期接受科學合理的藥物治療措施,25%患者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生活質(zhì)量和肺功能才能得到恢復。針對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開早期康復訓練,不僅能夠提高患者運動耐力,改善氣體分布,還可以降低患者吸氣過程中的功耗以及氧耗,步行運動以及呼吸訓練相結合,能夠很大程度上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死亡率[4]。
該次研究表明,在肺功能變化方面,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6 min步行距離方面,治療組各時間點6 min步行距離明顯更高(P<0.05);在呼吸困難評分方面,治療組患者呼吸困難評分明顯更好(P<0.05)。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展開早期康復訓練,能夠?qū)崿F(xiàn)對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呼吸順暢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錢紅玉,王玉珍,李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治療效果評價[J].天津醫(yī)藥,2015(10):1201-1204.
[2] 李新.不同APACHEⅡ評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效果分析[J].內(nèi)科,2016(3):395-397.
[3] 李平東,陳佩儀,李桂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有效排痰方案的建立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6(9):1068-1072.
[4] 孫虎,左蕾,葉遠征,等.全身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療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