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龍
梅生的朋友圈很大,人也很多。沒辦法,認識的人多嘛。這年頭,認識的人多,就意味著朋友多,圈子就大,而且人也多。掐指算來,梅生共有12個圈子。每天,他像蚱蜢一樣,從這個圈子蹦到那個圈子,忙得不亦樂乎。當然,他的圈子和大家的都一樣,無外乎就是八卦新聞、養(yǎng)生秘訣、坊間奇聞……但不管怎么說,圈子讓他感到人生不那么寂寞,許多有意思或沒有意思的話題盡在其中。
先說梅生最大的圈子——同學圈。這里面真真假假有108位神仙,小學、中學、大學的都有。為什么不是107位或109位?這本身就是個似是而非的話題。別問了,你懂的。這個圈子,自然要通報同學離婚的信息,還有中學時代一知半解的順口溜以及當下同學聚會“拆散一對兒是一對兒”的真諦。很多同學都不明白這是怎么了,反正現(xiàn)在是個多標準的時代。
再說梅生的第二個圈子,也就是搞藝術的圈子。他總是以藝術范兒示人,開口閉口就是我們藝術圈如何,常常以會跳三步、四步為驕傲。這個圈子,發(fā)布的都是藝術新聞。搞藝術的人,也真能侃,石頭開花兒都不重樣,什么瞎話都能編出來,而且,帶著藝術的花邊。比如,“我的鞋子我做主”,“豬會笑”,“大師為神話而哭泣”……這些唬人的東西,除了抓人的眼球之外,還會令人的肌膚涌現(xiàn)密密麻麻的小米。梅生卻不以為然。會跳三步、四步的人,梅生封為舞蹈大師;能掰魔方的人,梅生封為雜技精英。什么大就封什么,反正玩呢吧!是吧?
當然了,梅生的第三個圈子是非說不可的。這是個海外的圈子。不用問,什么膚色的朋友都有。朋友們分布在世界各地,你說,梅生玩得大不大?是的,剛開始,這就是個海員的圈子。天知道,梅生怎么成了海洋俱樂部的榮譽會員。梅生知道,海員們航海期長,顯得特別孤獨和苦悶。但是,海員們見多識廣,最有發(fā)言權。海員的身上,總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東西。而海外與海員不同,海外的圈子像大海一樣遼闊與深沉,除非他是個沾沾自喜的井底之蛙!這樣,梅生就把海員改成了海外。改過以后,大有好處。海外的朋友經常說出一些名言,令他目瞪口呆。比如,有個黑人朋友說:“給你個皇帝做,又能怎么樣?”梅生充滿感慨地想:“海外的月亮就是圓??!”
不說了,梅生圈子里的秘密我泄漏得不少了。
平心而論,有些圈子,梅生不大進去,除非微信自動地跳到手機上。什么知青圈、車工圈、老阿姨圈、晨練圈、糖尿病圈、彩票圈、寵物圈……他很少進去。奇怪的是,有一天,他去買彩票,沒有一個人攔他,好像他發(fā)了財,該買。沒想到,他一出彩票站,一輛卡車就飛奔而來……
梅生在醫(yī)院躺了三天三夜。他醒來的時候,看到病榻前守護的全都是家人親戚,朋友圈的人一個沒有。這怎么可能?就是有這種可能。自己的朋友圈再大、人再多,竟沒有一個朋友來看望。事后,很多朋友在圈里轉發(fā)了他受傷的消息。這更讓他受不了啦,他索性把自己的手機摔了。
摔了就摔了吧。朋友圈的人聽說了,都笑了。有個朋友說,我們去不去看他,有什么用呢?我們又不懂得怎樣救人!如何救人,還是要靠醫(yī)生!另一個朋友說,現(xiàn)在的醫(yī)療技術這么先進,梅生他死不了!
梅生果然沒死。傷筋動骨一百天。百天后,人們又看見梅生在圈子里蹦蹦跳跳了。
人們看見,梅生正在用手機往朋友圈子里發(fā)微信,還配了照片或插圖,可謂圖文并茂了。梅生呢,站在花叢中,忽而打拳,忽而做廣播體操,模仿的全都是戲劇里的小生動作。嘴里還“咿咿呀呀”地唱著什么。唱什么呢?聽不懂??傊歉嬖V人們,我的命運是堅強的,我的毅力是堅不可摧的。
這就是梅生。
閑下來的時候,梅生就建立新的朋友圈,淘汰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熊貨。梅生想,什么是朋友?狗屁。我把他當朋友他就是朋友,我不把他當朋友他就不是朋友!
就這樣,梅生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審視手機上的朋友圈。審視的結果是,大部分朋友是好的,或比較好的。從心里上說,他舍不得將朋友們刪個一干二凈。不知為什么,他很希望有一些荒誕離奇的事件在朋友圈里發(fā)生。他就是這個態(tài)度,很關注朋友圈的一舉一動。
也許,大家都是他這種態(tài)度,不管誰有了什么事,“哈”一聲,就過去了。
就是這個態(tài)度吧,沒人說應該不應該。
誰讓自己的圈子多,圈子大了?梅生經常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