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信勇
陶行知曾經(jīng)明確表示,提問是無數(shù)發(fā)明成就的起點,這顯然是對提問的關鍵性做出的高度概括。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效果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之上參照教學目標的情況下,深入解析教學內(nèi)容,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來設置相關的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問題研究和處理這兩個方面的能力。
一、有效提問要建立在教學目標之上
對學生而言,有效提問一方面能夠調(diào)動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能夠鍛煉其思考能力。在新課程標準中針對教學擬定了包括知識與能力等在內(nèi)的三個層次的目標:
1.這個層次的目標是知識與能力,其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各類能力的鍛煉;
2.這個層次的目標是過程與方法,其強調(diào)的是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及方法進行科學引導;
3.這個層次的目標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與情感認知等。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目標,即通過一堂課的教學而達到相應的目標??傮w而言,必須要設定正確的目標,才能夠決定教學的方向。教師在語文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緊貼三維目標,注意對每篇課文都設置相對應的教學問題。課文之間的共同點是教學目標是一體的,缺一不可,只是針對不同的文本側重點不同。這樣一來,老師才可以有效地提出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能力。而在高中語文的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把復雜的問題盡量簡單化,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促使語文課堂的氣氛積極調(diào)動起來,從而順利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效果上的提高。
二、有效提問要在反饋和引導上著力
孔子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因此可以看出,在現(xiàn)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jīng)不應該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灌輸式教學,更應該成為一個引導者。要始終圍繞學生主體對其學習過程進行指導,要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同時懂得利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好學精神。但也不是要沒完沒了的問個不停,這種提問方式可能活躍了課堂氣氛,但實際可能達不到教學目標。比如,在問題設置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定“點”。其或者能夠吸引學生關注,或者同教學知識密切相關,或者直擊課程難點。并且有效提問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或者是大部分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應該適當給予一定的“提示”,激發(fā)學生探索答案的積極性。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靈活處理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探討問題答案,從而達到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進步的雙贏。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問題做出了回答,教師要注意對其內(nèi)容進行指導或者鼓勵學生采用互評的形式對其答案進行說明。比如:“同學們有沒有不同的意見?”“你認為好的話,好在哪兒?”“不好的話,你來補充一下?”在此基礎上說出正確答案或標準答案,并表揚贊賞學生。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存在困難要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提升自信。這除了能夠給予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最恰當?shù)墓膭?,當然也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讓他們敢于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之上各抒己見。
三、有效提問要在文本的基礎上開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文本的重要性是相當基礎的,因為文本可以決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的各種方式。考慮到這一點,提問這個過程一定要有著強烈的針對性,保證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在文本的重要地方進行提問
分析一篇文章,首先就是要聚焦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重點,才能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教師也要注重把握重難點,而不是要面面俱到。在教學過程中展開重點提問就極有可能以點帶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小狗包弟》一課,可以這樣提問:“小狗包弟有過哪些經(jīng)歷?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隨著包弟經(jīng)歷的變化,巴金的感情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時,理清了文章的層次,分析了巴金的情感變化的原因,并且掌握了文章的主題。這也是這篇課文的重點所在。
2.在文本的細節(jié)之處進行相關的提問
有時,細節(jié)同事情成功與否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對教學而言,其涉及到多方面的細節(ji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細節(jié)描寫,抓住文本中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從而把握文本的重點。比如針對《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一教學文本,教師可要求學生對梁啟超的描述進行閱讀,并參照練習范例做出批注。這樣的提問,讓學生在找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的同時,分析了梁任公這個人物形象特點,掌握了梁任公是個怎樣的人。從而突出了這節(jié)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
四、有效提問要循序漸進
提問效果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大大提高可以讓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墒敲鎸σ粋€相同的問題,此時提出欠佳,彼時卻效果良好;或者面對一個相同的時機,提出這個問題可能差強人意,換個問題卻能引起共鳴。因為這個原因,教師的提問需要堅持深淺及難易結合并且循序漸進的有效原則。比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問題設置可通過遞進方式不斷向前推進,不斷加深學生思考:
1.先是抓住題目中的一個“退”字,讓學生思考燭之武為什么要去說退秦師,這就讓學生了解了當時的一個背景;
2.接著問燭之武是怎么說退秦師的,這就是分析文章重點部分;
3.最后再問燭之武成功說退沒有。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迅速的把握了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充分的備課,要合理安排提出問題的時間和順序,要一步一步的循循善誘。就同一教學文本而言,如果均借助課堂提問的形式來推進教學進程,那么教學問題設置的精心程度存在差異勢必導致教學效果的差異。教師也要熟悉提出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靈活變通,做到游刃有余。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大膽質(zhì)疑,要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一連串的有效問題才能串起一堂精彩的課,更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有效提問要在合適的情況下進行
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提問要注意控制提問的次數(shù)和質(zhì)量,而且還要對提問的廣度及深度做出全面的考慮。其實也就是課堂的提問要做到張弛有度并且難易適度。
1.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一節(jié)課不能提出過多的問題,使學生忽視問題本身的重要性,只是盲目的一味找答案,抓不住課堂知識的重點,這樣的提問方式就是無效的。
2.提出的問題太難或者是太容易,都沒有起到作用。太容易的題,學生完全不思考就答對,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覺得乏味。比如:這里寫得好不好?你們覺得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學生不假思索的跟著瞎起哄。又比如果問題難度過大甚至超出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往往會使其信心受挫。所以這個“度”,是語文老師提問時把握的關鍵所在。
3.教師要注意給學生留出相應的思考時間,問題的難度應當同班級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程度相吻合,鼓勵學生努力思考,提升其探索能力,確保語文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使學生借此進行自我完善。
六、總結
對于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課堂上的提問應該在連貫的基礎上注意提問策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讓整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并且其中的效果不斷改善。除此之外,也要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很大的互動交流。畢竟提問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正常狀態(tài),可是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它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但是如果提問的標準無法滿足,那么就可能讓相應的教學目標很難完成。所以總的來說,精彩的提問是每個老師追求的有效目標,這樣才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讓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為了達到這個要求,高中語文的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zhì),不管怎樣都和學生進行足夠的交流和溝通,創(chuàng)造更加活躍的教學氣氛。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建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