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張赤志
1.湖北省中醫(yī)院肝病科 (湖北 武漢, 430061) 2.湖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3.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我們采用用溫補脾腎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為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就診患者, 辨證屬于脾腎陽虛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41.5歲,平均病程15.3年;HBV DNA均數(shù)為(6.21×107)copies/ml。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0.7歲,平均病程15.8年,HBV DNA均數(shù)為(5.88×107)copies/ml.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慢性乙型肝炎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94 年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均辨證為脾腎陽虛型[1],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nèi)科學[2]和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且具備以下條件:①HBsAg陽性 ②HBV DNA ≥105copies/m l;③ ALT≥ 2×ULN(正常值上限)。
1.3 納入標準 ①年齡18~65歲;②乙型肝炎病史>6個月,HBV DNA ≥105copies/m l;③ ALT≥ 2×ULN;④自愿參加本研究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好,能主動配合檢查與治療,不中途退出者;⑤6個月內(nèi)未進行抗病毒治療和護肝降酶治療者;⑥中醫(yī)辨證為脾腎陽虛型。
1.4 排除標準 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 排除其他類型的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③精神病患者;④ 未按規(guī)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⑤合并心臟、肺臟、腎臟、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器質(zhì)性疾病者;⑥證侯相兼,證候錯雜者;⑦對該藥成分過敏者;⑧未簽知情同意書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雷易得),0.5mg/次,1次/d,晚上睡覺前服用。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服溫補脾腎方治療,藥物組成為:熟地、菟絲子、淫羊藿、炒白術(shù)、當歸、白芍各15g,黃芪30g,茯苓、五味子、法半夏、干姜、大棗各10g,黑附片、肉桂、甘草各6g。若乏力、納差明顯,加用焦三仙各15g;痰涎較多加用陳皮、益智仁各10g; 熱邪壅盛選用白花蛇舌草30g,連翹12g;肝區(qū)疼痛明顯加用元胡、郁金各12g;合并黃疸加用茵陳30g,虎杖15g;合并失眠多夢者加用酸棗仁、夜交藤各30g; ALT持續(xù)不降者加垂盆草20g。1劑/d,水煎服,取汁400ml,早晚各服1 次,200ml/次,3月為1 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證候積分、肝功能(ALT、AST、TBil、r-GGT,ALP)、HBV DNA定量、HBV血清標志物的變化及臨床療效。
1.7 證候積分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標準: 證候消失記為0 分,輕度記為1 分,中度記為2 分,重度記為3分,分值越高,表明證候越重。
1.8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癥候積分比治療前降低70%或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比治療前降低30%或以上但小于70%;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比治療前降低程度小于30%,顯效及有效納入總有效率[4]。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證候積分情況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檢測結(jié)果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BV DNA水平變化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比較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2.5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HBeAg陰轉(zhuǎn)率, HBeAg/HBeAb血清轉(zhuǎn)換率情況 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后HBeAg陰轉(zhuǎn)率,HBeAg/HBeAb 血清轉(zhuǎn)換率比較 [n(%) ]
與本組治療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2.6 不良反應 兩組中各有1例出現(xiàn)皮膚紅疹,12h之內(nèi)自行消失,未見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
恩替卡韋屬于核苷類藥物,可有效地抑制患者體內(nèi)HBV多聚酶活性,抑制HBV DNA正鏈合成,達到抑制HBV復制的目的。但資料顯示單用恩替卡韋,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不高, 有一定的耐藥和停藥后病毒復制水平升高,病情反彈現(xiàn)象。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不僅是機體對病毒免疫清除機制建立的標志,也預示CHB患者發(fā)生肝硬化、肝癌風險降低。因此,尋求能提高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的治療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
CHB歸屬于中醫(yī)學的脅痛、黃疸、肝著等范疇。CHB患者正氣不足,易出現(xiàn)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腎失氣化情況;疏泄太過則子盜母氣,腎氣受損或肝木乘脾,脾陽不足,從而出現(xiàn)脾腎陽虛。
本方中熟地、菟絲子、淫羊藿、黑附片,肉桂溫腎助陽為君,固補腎中元陽,強精氣,大補先天之本,激發(fā)腎之精元;炒白術(shù)、黃芪、茯苓、干姜、大棗益氣健脾,溫補后天之本,使之氣血生化有源;肝臟體陰而用陽,當歸、白芍滋養(yǎng)肝陰;柔肝止痛,以防溫燥之氣耗傷肝陰。五味子不僅可以益氣養(yǎng)陰,還可以協(xié)助降低轉(zhuǎn)氨酶,增強細胞免疫;甘草除了能夠益氣補中,緩肝之急,還有增強機體免疫和抗HBV的作用[5];白術(shù)能激活NK細胞活性[6],抑制HBV復制[7];茯苓則能增強細胞免疫[8]。胡兵認為大劑量的選用黃芪不僅可以補益人體的正氣,減緩藥物對機體的損傷,同時還可以抗炎抗腫瘤,增強機體的免疫力[9],全方共奏通陽、溫陽之功。
研究結(jié)果表明溫補脾腎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CHB屬脾腎陽虛型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1] 陳佑幫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0-11.
[2] 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835-1836.
[3]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肝臟,2015,27(10):345-357.
[4] 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nèi)科肝病專業(yè)委員會. 病毒性肝炎中醫(yī)辨證標準[J]. 中醫(yī)雜志,1992,33 (5):39-40.
[5] 彭勵,胡正海.甘草生物學及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5,36(11):1744-1747.
[6] 姚淑娟,劉伯陽,孫艷. 白術(shù)對荷瘤鼠NK和IL-2活性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5,34(12):52.
[7] Tjwa ET,Van Oord GW,Biesta PJ,et a1.Restoration of TLR3-aetivated myeloid dendritic cell activity leads to improved natural killer cell func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J Virul,2010,86(8):4102-4109.
[8] 張敏,高曉紅,孫曉萌,等.茯苓的藥理作用及研究進展[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9(1):63-68.
[9] 胡兵等,沈克平.黃芪抗炎抗腫瘤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藥材, 2008,31 (3):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