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康 黃紹文
【導練命題一】 情與法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何小平曾在重慶一戶人家做保姆,只做了兩三天,就把主人家一歲多的兒子拐跑了,并把男孩兒當親生兒子養(yǎng)了26年。前不久,48歲的何小平無意中看了《寶貝回家》這檔電視節(jié)目,節(jié)目講的是一位七八十歲的老母親,一輩子都在尋找四五十年前丟失的孩子,滿頭白發(fā)了還在找。這勾起了何小平26年前的那件往事。她找到記者,說:“我一定要把這件歹事說出來,說出來,我才能贖罪?!焙涡∑降膬鹤訁s不想找:“怕我媽坐牢?!?/p>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立意點撥】
1.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林肯說:“道德是隱藏的法律?!币驗橐粋€人的行為首先需要經過道德來調整,當?shù)赖抡{整顯示出它的無力的時候,我們就要使用法律來進行調整。
2.為人處世要講道德。道德是以文明為方向、以禮義廉恥忠孝節(jié)悌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下的非強制性約束法則。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準,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3.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币粋€人犯了錯誤,能夠認識并改正錯誤,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何小平在看了一位母親一輩子都在尋找丟失的孩子的電視節(jié)目后,決定把自己做的歹事說出來以贖罪,說明她體驗到了父母丟失孩子之后的痛楚。何小平知錯能改,是一件好事。
4.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一種情感。七八十歲的老母親一輩子都在尋找四五十年前丟失的孩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5.法不容情,不可法外施仁。法不能為個人情感所左右,而法卻又是人基于共同情感上認知的共識,因而在法律面前,每個人都應理性對待。如一個人犯了法,不能因為親情、友情等,求其無罪,犯了法,就必須懲罰。兒子不想找,因為怕媽媽坐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公正,客觀,是法律的必然要求。
【素材金庫】
素材一:虎毒不食子
2018年1月5日晚,江蘇泰興黃橋一名9歲男童疑因弄丟了手機,被母親用膠布捆綁起來,用木棍從傍晚6點打到深夜11點,打了歇歇了打,大概打了5次,最后男童被毒打至死。
據(jù)知情人透露,當天孩子把手機弄丟,晚上5點多這位媽媽還在業(yè)主群內詢問有沒有人撿到手機,后來孩子回家后又不好好寫作業(yè),媽媽情急之下就動手打了孩子,沒想到釀成慘劇。
【素材化用】有人說,一個人不學習不進步,便和禽獸無異,但虎毒尚知不食子,有些人,別說對其他種類,他們連自己的骨肉都可以扼殺,就如因手機丟失而將孩子毒打致死的母親,我不知道這樣的人類,有何資格與禽獸相提并論。
素材二:何為師者
2017年10月4日,有網友爆料稱陜西科技大學一名教師與其妻子毆打環(huán)衛(wèi)女工。他表示,事發(fā)時自己正在屋內準備休息,聽見窗外有人大聲哭泣,“開始以為是家長在教訓小孩,過了幾分鐘哭聲越來越大,而且仔細聽不像小孩”。他從窗戶上看到,一名女環(huán)衛(wèi)工從垃圾堆里慢慢爬起來,一名女子推搡她,并稱“我掙多少錢,你掙多少錢,你擋著我掙錢”,此時,一名男子也上前毆打環(huán)衛(wèi)女工。
事件發(fā)生后,陜西科技大學“認為葛某(打人的男子)的行為違背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決定暫停其崗位工作,要求其積極配合處理”。此外,陜西科技大學成立專項工作組,并將根據(jù)公安機關的調查結果和責任認定,依據(jù)校紀校規(guī)對葛某進行嚴肅處理,有關情況會及時公布。
【素材化用】“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個沒有道德的人,怎配得上老師這一稱謂?怎么言傳身教?陜西科技大學教師葛某毆打女環(huán)衛(wèi)工,無視最起碼的社會道德,是極不道德的惡行。無視社會道德,踐踏道德底線,對勞動者粗暴之人,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素材三:良心老板
東莞最著名的臺升家具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28日發(fā)布公告稱,由于近年來訂單急劇減少、業(yè)務下滑,公司決定于2018年2月1日起停產,公司全體員工均足額按工資基數(shù)發(fā)放經濟補償金。公司數(shù)百名員工得知消息后,對企業(yè)依依不舍,含淚紛紛表示,要繼續(xù)工作到解散的那一天。網友們把這個公司的老板叫“良心老板“中國年度好老板”。
【素材化用】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東莞臺升家具有限公司的老板之所以被網友譽為“良心老板”“中國年度好老板”,是因為他做事講道德,有良心,無論何時,都將“人”放在第一位。
素材四:法不容情
渭南市華州區(qū)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和隊員巡邏至華州公園門口時,嫌疑人賀某某的父親賀某向民警咨詢投案自首的相關法律問題。交談期間,父子二人神情緊張,說話吞吞吐吐,憑借多年的辦案經驗,民警猜測此人或親屬可能涉及相關法律問題。民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父子二人進行耐心講解。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耐心勸說,賀某終于放下思想包袱,最終說出自己的兒子賀某某是一名涉案人員,并現(xiàn)場規(guī)勸兒子到華州區(qū)公安局投案自首,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爭取寬大處理。經核查發(fā)現(xiàn),賀某某2014年在渭南市城區(qū)伙同他人先后搶奪、盜竊作案10起,涉案金額為35000余元。目前,賀某某已被依法移交渭南市公安局臨渭分局。
【素材化用】親情與法律相沖突,選擇哪方?賀某給出了答案。面對觸犯法律的兒子,他沒有隱瞞,沒有袒護,沒有為之開脫,而是規(guī)勸兒子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可以說,在親情和法律的衡量上,賀某是一個很明智的人。
【導練命題二】何為做人之本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三口路過車站候車廳門口時,四五歲的小男孩撿起一個錢包,回頭交給他身后的父親。進入候車室后,孩子父親將錢包遞給孩子母親,孩子母親將錢包裝進了自己隨身帶的包里。
失主跑來求助,民警便調閱了相關監(jiān)控錄像,監(jiān)控視頻顯示了上述一幕,并顯示出,失主在候車室來回尋找錢包時,曾與撿包的三人擦肩而過。民警借助監(jiān)控找到撿錢包的一家三口,撿包人第二天將錢包返還,但一條回復短信讓民警感到有些無奈:“我撿到的東西我還他是人情,不給是我做人的本分,我沒偷沒搶,沒有觸犯到任何法律,我告訴你,現(xiàn)在不是‘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年代……”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立意點撥】
1.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雷鋒精神主要體現(xiàn)于“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等方面??梢哉f,雷鋒精神為我們社會提供了一個基本生活準則和道德標準,這種精神不管什么時代都需要,怎能說“現(xiàn)在不是‘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年代”呢?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應只給予孩子衣食上的保障,還應是孩子思想道德上的導師。錢包是孩子撿起來交給父母的,身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非但沒有讓孩子將拾物現(xiàn)場交給警察或工作人員,反而欲將別人的錢物據(jù)為己有,這將傳達給下一代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要知道,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響將會直接關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質、法紀觀念、人生觀等的形成。
3.做人的本分是什么?本分即做人之本,指的是一個人本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本分就是人品,人的道德素養(yǎng)。無論什么時代,本分都必須守住。材料中的父親說“不給是我做人的本分”,撿到別人的錢包不退還,這不是本分,而恰恰是本分的遺失。
4.沒觸犯法律但喪失了道德底線。所謂道德底線,就是道德的最起碼的基本規(guī)范,即對行為主體的最低道德要求。道德底線的某些部分與法律接壤,某些部分與法律邊線存在“交叉地帶”。像拾物不退還或不主動退還,雖然沒有觸犯法律,但喪失了道德底線,這會受到社會公眾和自我良心的譴責。
【素材金庫】
素材一:拾金不昧
孟銀苗像往常一樣在公廁內進行打掃時,無意中撿到錢包一只,包內有現(xiàn)金三百余元及身份證等相關重要證件。為能及時物歸原主,她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相關管理員,在多方努力下,最終成功找到了失主徐先生。
面對失而復得的錢物,徐先生十分激動,他一再感謝孟銀苗。孟銀苗真誠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撿到錢包時,我第一反應就是這些東西對失主很重要,他丟了一定很著急,必須盡快聯(lián)系上失主。”
【素材化用】“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我們許多人從小就會哼唱這首童謠,就知道撿了東西要歸還的道理。千百年來,中國人把拾金不昧作為一項傳統(tǒng)美德,像孟銀苗一樣將其默默地傳承了下來。
素材二:憐憫之心
2018年1月10日中午,翠華南路的飯館里,張夢欣和同事正在吃飯,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要吃她們剩下的飯,她們就給了??粗先舜蠖煸谕膺叧允o垼瑥垑粜烙X得很難受,就讓同事叫老人先別走,她又點了一份面給老人送了過去。在和老人交流的時候,老人說,他還有一個兒子要照顧,兒子不吃辣子。于是張夢欣就又囑咐飯館別放辣子。給飯的時候,老人一直在鞠躬,她就感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于是,她和飯館里的其他人湊了幾十元錢給了老人。
張夢欣說,由于大家身上帶的現(xiàn)金都不多,她和周圍人一共湊了40多元錢給了老人,想著他拿這些錢晚上可以買些吃的。
【素材化用】做人,需有憐憫之心。有憐憫之心,能敬畏生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何為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是張夢欣點的一份面、一份飯,是飯館里吃飯的人湊的40多元錢。
素材三:暖心執(zhí)法
2018年1月14日下午,長沙望城坡街道二級網格北片區(qū)城管隊員朱志斌、劉明先、姚玲等巡邏時,看見一位70多歲的老人穿著單薄的衣裳,正坐在冰冷的馬路邊上兜售自己腌制的辣椒。朱志斌上前對老人家進行勸導,希望他能前往規(guī)范的市場經營。但是老人卻一定要賣完辣椒才回家。他說,自己早上5點多就出門了,挑著擔子走了幾里路才趕上公交車,出來一趟實在太不容易,而且他在市場內也沒有自己的私人攤位。
城管隊員耐心勸導了老人近十分鐘后,劉明先想著老人年紀也大了,大冷天穿著單薄的衣服,確實很不容易。于是他將老人家的腌辣椒全部買下,讓老人早點回家。劉明先的舉動讓不少圍觀群眾為城管人員的暖心執(zhí)法點贊。但劉明先說,“這只是一件小事,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且作為一名一線城管執(zhí)法隊員,我們要文明執(zhí)法,更要用善心執(zhí)法”。
【素材化用】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城管與小販之間水火不容。小販看見城管就要跑,城管看見小販就要抓。究其根本,還是互相之間沒有足夠的包容和理解。劉明先的做法詮釋了包容的力量,也表現(xiàn)出了溫暖的情誼。
【導練命題三】莫以道德綁架他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輛公交車上,一車人擠得滿滿的,車上有很多老人。一位姑娘坐在顯眼的愛心位置上,旁邊一位老人讓姑娘給他讓座。姑娘沒起來,老人生氣了,拿起拐杖朝姑娘的肚子戳了一下。但誰也沒有想到,姑娘竟然是個孕婦。姑娘說,我懷孕了,你干什么戳我的肚子。這一句話讓車上的乘客議論紛紛,盡管大家都在批評老大爺,但這位老大爺依舊沒有向姑娘道歉。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立意點撥】
1.切莫以道德綁架他人。我是老人,你應當讓座。這難免有道德綁架之嫌。所謂道德綁架,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看似道德的邏輯去約束或規(guī)范別人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車上的那位老人以老者自居,倚老賣老,更不顧及促其讓座的是一位孕婦的實際情況,這于道德或者于情理都是說不過去的。
2.學會換位思考,善待他人。換位思考,是指與他人進行角色轉換,站到他人的立場上來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或情感狀態(tài),并比較和反思自我的一種思維方法。換位思考,善待他人,是一種生活藝術,也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
3.不做冷漠的局外人。對于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要明辨是非,敢于贊美正義,鞭撻丑惡,表明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面對生活,不能麻木不仁,不能做冷漠無視的局外人。這絕不是多管閑事,而是從道義上去評論或譴責,用道德情感的標尺去衡量別人的言語和行為。同時,要學會更加平等地去看待別人,理性地去看待事件。面對眼前一幕,乘客們議論紛紛,表明情感態(tài)度,值得點贊。
4.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卑讶说淖灾Q為“貴”,可見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稱之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xiàn)。自知之明,其實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有時候,人往往會認為自己的言行都正確,沒有半點不是,或者,做了錯事,卻死倔著不認錯。因此,當別人評論或指出其不是之處時,他要么裝聾作啞,要么置若罔聞。面對乘客的議論,大爺沉默不語,始終沒有道歉或解釋,太缺乏自知之明了。
【素材金庫】
素材一:公交車上的文明美德
近日,發(fā)生在瀘州277路公交車上的文明禮讓一幕讓人特別暖心:一名拄著拐杖的殘疾人上車時,車內一位六旬老人主動給她讓座。
記者看見,這名殘疾人在市政府公交車站上車時,車內已經沒有空位了,就連車廂內的過道上也站了不少人。此時,坐在前車門旁的老奶奶主動站起來給這名殘疾人讓座。經過詢問,老人已經60多歲了,她說,“車內人多,沒有空位,且大部分都是年齡稍大的乘客坐著,我身體還硬朗,讓座給她,是因為她比我更需要座位”。在老人和其他乘客的幫助下,這名殘疾人慢慢坐下,口中不停地表示感謝。
【素材化用】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從自我的角度出發(fā),一味要求他人應該對自己怎么樣。60多歲的老人給殘疾人讓座,是體恤人心、急他人之所需的做法,值得稱贊。
素材二: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
一位智者在和一個少年談論為人處世時,智者送少年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把別人當成自己,即與人交往時,遇事應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事落到自己頭上,我會怎樣想,該怎么辦?對別人多點同情心,多點幫助。把別人當成別人,即做人不要自以為是,要學會尊重別人,任何時候都不應怠慢別人,不能強求別人怎樣做,怎樣做是別人的自由,你無權干涉。
【素材化用】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之所想,理解至上,“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諒解是理解的一個方面,也是一種寬容。
素材三:不做旁觀者、局外人
2017年12月10日,西安世紀金花賽高購物中心發(fā)生了一起墜樓事故,一名女子從11樓高空墜落,正在巡查的購物中心保安李國武伸手試圖接住這名女子,卻不幸被砸,兩人當場身亡。
一人墜樓,卻造成兩個家庭的破碎,這是誰也不愿意看見的沉痛悲劇。李國武救人身亡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諸多爭議。有人覺得李國武人挺善良的,就是缺乏常識,不知道高空墜物的勢能有多大。更有甚者,還用了“智商欠費”等輕飄不屑的詞語來評價李國武的徒手救人行為,大有將其視為徒有其勇的莽夫之意。
【素材化用】“看客”是魯迅先生最深惡痛絕的一個人群,是指那些冷漠、自私的“旁觀者”。對于身邊的人、事、物,他們總是擺出一副事不關己或者輕飄不屑的態(tài)度,不會平等地看待別人,也不懂理性地看待事件。李國武救人是人性的閃光,任何活著的人都沒有資格去貶低一個舍己救人的人。
【導練命題四】親情無價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據(jù)《成都商報》報道,2017年6月,宋健揮先生用摩托車載著84歲的老母親去了一趟西藏。他們一路經過夾江、洪雅、雅安、瀘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和最終地拉薩,在游覽拉薩后平安返回。歷時17天、行程5000公里。
對宋先生的行為,有人叫好,有人則不認可這種做法。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這件事,你怎么看?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標題自擬,完成寫作任務,不少于800字。
【立意點撥】
1.及時行孝,讓人生不留遺憾。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百善孝為先,盡孝不僅是一種道德責任,也是一種法定義務,不僅是個體之責,更是社會之責。盡孝沒有形式之限,卻有時間的限定。不要等到父母都老了,或者父母都不在了,才想到去盡孝。世上最大的欠缺,莫過于“子欲孝而親不在”。
2.物質贍養(yǎng)不可少,精神贍養(yǎng)更可貴。孝順不僅僅需要子女給父母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讓他們衣食無憂,更要讓父母過得開心快樂,并盡可能地讓父母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真正的大孝,是對父母的尊重,心系其想,念其所念。帶母騎游西藏,宋健揮先生的這種行為演繹了盡孝的內涵。
3.愚孝不可取,行孝不能冒險?!耙粋€人的生命比地球還重”,熱愛生命,尊重生活,才能讓生命更有意義。八十高齡,卻騎摩托,加上行程遙遠,時間漫長,難以意料的高原環(huán)境,帶母騎游西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若出意外,反而令人后悔。因此,行孝要講究方法,不可貿然行事,不能以身涉險。
【素材金庫】
素材一:珍惜親情
汪曾祺的女兒汪朝在《懷念父親》中寫道:“但只有在父親去世后,我才覺得我的生命中空了一大塊,知道父親在,是多么幸福和幸運。父親這個稱呼一般只見諸書面,一旦這樣稱呼我們叫慣的‘爸和‘老頭兒,其實就已經是‘先父了。父母都還健在的人們,珍惜吧?!?/p>
【素材化用】汪朝的《懷念父親》表達的情感正是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應該知道行孝是進行時,而不是將來時,正如畢淑敏所說:“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p>
素材二:彩衣娛親
老萊子是春秋時期楚國的隱士,傳說居住在蒙山之陽。楚王想讓他出仕,他和妻子便遷居江南,不愿應召?!端囄念惥邸ば⒁信畟鳌份d:“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學瓊林》載:“戲彩娛親,老萊子之孝?!?詩曰:“戲舞學驕癡,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氣滿庭幃?!?/p>
【素材化用】為了使父母免受戰(zhàn)亂之苦,老萊子帶全家到蒙山隱居,開荒種糧自給自足。為了讓雙親心情愉快,老萊子便想辦法逗老人開心。父母并不希望過多地從兒女身上獲得什么,只要兒女過得好,做父母的也就心安了,但因為如此,做兒女的也應趁父母還健在之時,用寸草心報答那三春暉。
素材三:生命與親情
2017年,憑著自己曾經做演員和從事武行練下的身體素質,吳詠寧開始嘗試在各大風景區(qū)、各地城市地標建筑和工地高空最驚險的地方拍攝極限短視頻,并發(fā)布在各大短視頻APP平臺上。短短幾個月時間,他便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獲得了總數(shù)超過100萬的粉絲,并自稱為“國內無任何保護,極限挑戰(zhàn)第一人”。
2017年11月8日,吳永寧在湖南長沙的一次高樓挑戰(zhàn)中因失手墜樓身亡。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已經筋疲力盡的吳永寧貼著墻面,努力掙扎了20秒,做生命最后的一次求生!可是墻面太過光滑,而他體力也已經透支殆盡,最終不幸失手墜落。
據(jù)媒體報道,吳詠寧之所以選擇賭上性命去冒險,是因為要掙錢給媽媽治病。
【素材化用】“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庇薪】档纳眢w,才能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才能享受人生、創(chuàng)造價值;沒有了生命,哪來的生命價值?一顆年輕的心在本該綻放的年紀便停止了跳動,吳詠寧的命運令人扼腕。但是,他這種無保護的危險舉動,不顧生命安危的孝順,無疑是對自己、對家人和對社會公共安全的不負責任。
【導練命題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痹唬骸笆侵洳豢啥鵀橹吲c?”(《論語·憲問》)
張岱在《四書遇》中寫道:“不知不可為而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人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圣人也?!?/p>
對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句話,你有什么樣的看法?請以此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立意點撥】
1.這是一種為理想、信念而拼搏的精神。明知所從事的事情不可能取得成功,卻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的人無疑是理想主義者,如填海的精衛(wèi)、移山的愚公。他們意志堅決,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信念和理想而拼搏奮斗,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2.這是一種敢于擔當、實現(xiàn)道義的使命。有些人只關注事情的成敗,只關注局部的、暫時的利益?!安豢蔀椤?,在他們看來是無法實現(xiàn)的,是費力不討好的,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去做,或者不能去做。然而,有一些人,如為革命而流血犧牲的革命先烈、為推廣“仁道”而周游列國的孔圣人等,他們?yōu)榱怂鍪虑榈膬r值、道義,為了全局的、長久的利益,勇于擔當,積極履行職責,挺身而“為之”。
3.對于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我們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事關民族大義、社會道德、個人良知的問題上,有的人為一己之私,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之”,如通敵賣國的秦檜、汪精衛(wèi)之流,瘋狂侵占人民財產的成克杰、胡長清之輩,他們“知其不可為”卻頑固執(zhí)拗,死不低頭,不擇手段“為之”。這類人必定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素材金庫】
素材一:愚公移山
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了出入,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他的家人終日劈山運土,將土運到渤海邊上,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愚蠢”。愚公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就派夸蛾氏二子把大山背走了。
【素材化用】愚公為什么要移山?是因為山在那里,還是因為沒有其他大事可做?為什么不搬家?是因為搬不動雄心,還是因為說服不了自己?愚公其實不是在移山,而是想移動自己的命運。這是一場造山運動,他成功地將自己復制成子孫后代們仰望的高山。
素材二:鐵肩擔道義
明朝兵部員外郎楊繼盛一生反強權,與奸臣嚴嵩對立,將生死置之度外。據(jù)說,在他第二次被誣陷下獄,臨刑前在獄中墻上題了兩句述志詩:“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李大釗十分推崇楊繼盛的品德,在1913年主編《晨報》副刊時,他就在創(chuàng)刊號上選刊了“鐵肩擔道義”一句作為警語。對于李大釗的學問人品和廢寢忘食的工作態(tài)度,章士釗和他的妻子吳弱男是極為尊敬的。后來,當章士釗倒向北洋軍閥政府時,李大釗感到非常遺憾,他希望吳弱男能勸勸她丈夫,不要與反動軍閥同流合污。一天,吳弱男請李大釗寫副條幅以為紀念。李大釗在楊繼盛的名句上改動了一個字,將“辣”改成了“妙”,成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一字之巧改,實在是他自己的述志和寫照。
【素材化用】沒有雄健的肉體和鐵的臂膀,書齋苦讀的柔弱文人卻在精神上筑起鐵肩,楊繼盛、李大釗們化文章為匕首,擔當?shù)懒x,以微薄之力書寫壯麗篇章??v然沒有真正的鐵一般的雙肩,他們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家為國為道義架起精神的鐵肩。
素材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
東漢楊震是個頗得稱贊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后調任為東萊太守。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史任內舉薦的官員,王密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并帶金十斤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舉薦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關照??墒菞钫甬攬鼍芙^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意思是說晚上又有誰知道呢?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素材化用】“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說的就是楊震這類人,他們分得清大是大非,能夠時刻保持敬畏,不踩紅線,不越底線,防微杜漸,嚴守做人之準則。
【命題導練六】教育與做人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7年6月30日,浙江大學舉行2017屆本科生畢業(yè)典禮。在現(xiàn)場播放的視頻里,不僅有畢業(yè)生代表和教師代表,最后還出現(xiàn)了食堂廚師、宿管員、校醫(yī)院醫(yī)生、保安等5位后勤工作人員代表。后勤工作人員代表在大屏幕上說了一些很日常的話語,比如“要記得按時吃飯”“注意身體,多多鍛煉”,比如“?;貋砜纯础薄爱厴I(yè)快樂”……聽到這些最樸實的話,很多畢業(yè)生都流下了眼淚。
對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學校、班級、姓名;不少于800字。
【立意點撥】
1.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應該關心學生的成長,賦予學生真正的靈魂。大學要推崇人文教育,因人文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的教育。它能引導受教育者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人自身,幫助其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善待他人,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有理性的認知。
2.教育要敢于另辟蹊徑,勇于創(chuàng)新。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浙江大學敢為人先,在畢業(yè)典禮這樣一個重大而莊嚴的場合,隆重推出一些“微不足道”的后勤工作人員,這不僅僅是對普通員工的尊重,也是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一種突破與顛覆。
3.常懷感恩之心,憐取眼前人。社會有分工,勞動無貴賤,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社會不但要尊重精英,也要讓每一個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大學畢業(yè)典禮上,校長講完“高大上”的“最后一課”,給后勤保障人員露個臉,給學子上一堂接地氣的感恩課,這樣的畢業(yè)典禮讓人感動,引人深思。
4.平凡中孕育偉大,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人生。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平凡。食堂大叔們、保潔阿姨們的工作并非“高大上”,但是他們能夠在自己的職業(yè)“深耕”,能夠致力于自己喜愛的事業(yè),并能書寫人生的價值。
【素材金庫】
素材一:教育豈可將愛“置之度外”?
2016年,青島大學商學院大四的于同學因為72歲的姥姥癌癥晚期擴散,情況不好,所以想請假回家看姥姥,但遭到任課老師崔老師的阻攔,“你姥姥任何情況下都得支持你的學習,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你在學校全力以赴地學習有利于她的健康”。崔老師還告知她,如果非要請假將會按曠課處理。此事一經爆出,立刻引起網上熱議。
【素材化用】“人才”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皩⑸乐弥韧馔度雽W習”的畸形觀念不僅對學生造成了傷害,更給教育帶來了重重一擊,這種只重視專業(yè)知識而忽視人文關懷的教育歪風如何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教育應該有利于發(fā)展我們的高尚情操,而不應侵損人性中的人文情懷。
素材二:會場上發(fā)的瓶裝水,你會隨手扔掉還是帶走?
在杭州拱墅區(qū)第七屆“運河公民節(jié)”上,由長陽小學師生完成的《礦泉水容量選擇研究》讓人驚嘆。參加一場會議,會場上發(fā)的瓶裝水,你會隨手扔掉還是帶走?絕大多數(shù)成年人都會忽略的“小事”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浪費。孩子們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不合理控制礦泉水容量,一場普通的會議就要浪費1.6萬毫升礦泉水。
通過系列調查,長陽小學的孩子們提出按不同場合配置不同容量的礦泉水的建議,因為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節(jié)約用水的目的,并且根據(jù)季節(jié)、會議時長,繪制了一張較為詳盡的會議配水建議表:時長1小時以內的會議,不提供水;時長1到2小時的會議,春夏秋三季,提供300到400毫升的小瓶礦泉水,冬季不提供水……
【素材化用】長陽小學這種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轉化為活動主題的教育,讓學生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并逐步提升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在聯(lián)系上的整體認識,這種教育無疑能夠成學校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的一個實例資源。
素材三:香港大學之寶
2009年9月,香港大學把“榮譽院士”的稱號授予了外號叫“三嫂”的82歲掃地老太袁蘇妹?!叭睆奈唇邮苓^學校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曾在香港大學食堂服務44年,擔任服務員及廚師。她對住宿生的照顧無微不至,除起居飲食,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宿舍靈魂人物”。有學生發(fā)燒,她會主動送藥、煲粥;學生溫習功課至深夜,她會為其預留晚餐;學生遇到煩心事,會找“三嫂”傾心交談……多數(shù)時候,“三嫂”只是耐心地聽完故事,說一些再樸素不過的道理或是請他們喝瓶可樂。在頒獎臺上,這位82歲的普通老太太被稱為“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學生)生命的香港大學之寶”。
【素材化用】食堂大叔登上大學畢業(yè)典禮、做飯阿姨獲“榮譽院士”稱號,每個崗位都可以做得精彩,每個舞臺都可以創(chuàng)造輝煌。無論干什么工作,只要秉持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做好事,老老實實做好人,哪怕默默無聞,一樣是受人敬重的成功人生。
素材四:田中耕一的逆襲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既非教授,也非碩士、博士。他只是日本社會的一名普通工程師,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甚至連同行專家對他也一無所知。田中耕一于1987年在高分子研究領域提出了性質界定和結構解析的原創(chuàng)思想。經過十幾年的實踐,這個思想已發(fā)展成為世界感應度、精確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歐美學術界的高度評價,成為田中耕一獲獎的重要依據(jù)。諾貝爾化學獎評委主席稱田中耕一是開啟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領域大門的第一人。
【素材化用】海爾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無論是多么平凡的職位,田中耕一從未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田中耕一的逆襲告訴我們,懷有一份追求,并不斷奮斗,平凡人生,依舊可以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