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云
摘 要: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小學語文可以說是小學學段中最適合全方位滲透美育的學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增強美育的滲透意識,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實踐中主動積極地滲透美育,為實現(xiàn)天津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美育工作目標貢獻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育;教學滲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響應國家和天津市政府的號召,增強美育意識,深入挖掘語文學科所蘊涵的美育資源,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美育內容,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盡心盡責。在此,談一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一些認識和做法,與同仁交流,還請大家斧正。
一、對美育的再認識
“美,首先是藝術珍品,能培養(yǎng)細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細致,人對世界的認識越敏銳,從而對世界的貢獻也越多?!盵1]從國辦文件中可以看到對美育的明確界定:美育不是德育,但其與德智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別餓壞了那匹馬》,課文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寫了擺書攤的殘疾青年看到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xù)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善意謊言助看書,良苦用心顯關愛。”善意的謊言是出于美好愿望的謊言,是人生的滋養(yǎng)品,也是信念的原動力。它讓人從心底燃起希望之火,也讓人確信世界有愛、有信任!“別餓壞了那匹馬”就是課文中殘疾青年一個善意的謊言。殘疾青年為什么要撒這個謊呢?快到文中一探究竟吧!“謊言也是一種美麗?!睔埣睬嗄暧靡粋€美麗的謊言讓孩子汲取了精神食糧,譜寫了一曲令人感動的愛之歌。愛其實很簡單,就是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悄悄地伸出援助之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就會給人們帶去勇氣和希望。
由此可以看出,美育是育美的教育,是人類社會對教育的最高需求,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事實上,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育美的過程。
二、美育與各學科的關系
“求知識以外兼養(yǎng)感情,就是治科學以外,兼治美術。有了美術的興趣,不但覺得人生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就是治科學的時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潑的精神?!盵2]從國辦文件中可以看到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但各學科又是相互滲透融合的。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融合,貫穿在學校教育全過程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各個學科之中。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文《小橋流水人家》,看到題目,不由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橋流水人家”。課文的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處人們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源。文章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由此可見,美育相對獨立,但并不單獨存在,與德智體相融合,滲透在各個學科中。由此,挖掘不同學科所蘊涵的豐富美育資源,充分發(fā)揮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數(shù)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中的美育價值等,就顯得十分必要。而在小學階段,尤其要注重深入挖掘小學語文學科的美育功能。美育——小學語文教師應盡之責,分內之事。
其實,當我們用中國哲學思想仔細思考美育與各學科關系時,實則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美育的虛與實都在育美過程之中?!盎摓閷崱卑ń滩?、教學、活動等;“虛中有實”包括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自然學科的美育價值。
三、小學語文學科外延的美育功能
“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盵3]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從人文性的角度來說,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取首先關注的是中華民族與人類悠久燦爛的文化,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特別是文化內涵對學生人文情感、品格與心靈的熏陶。我們看到部編新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中無不充滿了人類豐富、美好的情感。小學語文教材文以載道的“道”除了政治思想內容之外,還包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燦爛文化和美好情感,其中,文以載“文(文化)”、文以載“情”、文以載“美”則是小學語文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這里的“美”又包括心靈美、自然美、環(huán)境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美,期間蘊藏著強大的美育功能。例如部編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項鏈》猶如一段優(yōu)美的風光片:大海蔚藍,寬闊無邊;沙灘金黃,綿軟細長;浪花雪白,嘩嘩而來。幾個小娃娃赤著腳,拾海螺、撿貝殼。他們臉上寫滿快活,嬉笑著、奔跑著,享受著美好的生活。課文如同影視拍攝一般,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xiàn)海邊最富特色的沙灘、海浪、海螺、貝殼,并對之做色彩描繪;然后又呈現(xiàn)腳印、沙灘、大海的遠景,很有動感。其中,對小娃娃動作的描寫先后有序、一氣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腳印比作大海的項鏈,非常傳神。作者巧妙構思,把從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加以詩意表現(xiàn),學生從中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皣W嘩地笑著”中連續(xù)兩個詞讀輕聲,“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貝殼”比較長,可以采用教師范讀或者小老師帶讀的方式反復練習。例如我們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學習第一句
(1)讀第一句。交流:你看到過大海嗎?誰來夸夸大海?
(2)看大海的視頻。交流:說說剛才看到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相機導學,并指導朗讀:怎么才能讀出海水很藍很藍的感覺來呢?老師范讀“藍藍的”,學生跟讀,反復練讀。
引入:大海有多寬,又有多遠?學生可以說一說,也可以用手勢來比一比。教師帶讀:大海無邊無際,看不到頭,真是“又寬又遠”,學生跟讀,反復練讀。
2.學習第二句
(1)讀第二句。交流:你知道這一句在說什么嗎?
(2)理解并指導朗讀。交流:哪些東西軟軟的?你想在軟軟的沙灘上做什么?
(3)提問:沙灘黃黃的,又長又軟,漂亮又舒服,你能夸一夸嗎?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引入視頻。這么漂亮的沙灘,你們想欣賞欣賞嗎?請大家再來夸一夸。
學生練習朗讀句子。
3.學習第三句
(1)引入:請同學讀讀這個長句子。教師反饋。
(2)你喜歡句子中的浪花嗎?說說為什么喜歡。
4.美美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小學語文學科美育滲透的切入點
前文說到,小學語文課文多有優(yōu)美、抒情、敘美,文以載“美”的特點,其中之美又有多個方面,包括心靈美、自然美、環(huán)境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的美育滲透,正可以以美為切入點,配合課文內容,在習得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感受、領悟期間所蘊藏的美。教師點撥,學生感悟,體驗文中蘊藏之美。由教師的宣美、贊美,到學生的識美、辨美、尚美,再到學生的愛美、護美、行美。“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大自然、藝術、人們的關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蘇霍姆林斯基。例如部編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沿著長長的小溪,
尋找雷鋒的足跡。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溪說:
昨天,他曾路過這里,
抱著迷路的孩子,
冒著蒙蒙的細雨。
瞧,那泥濘路上的腳窩,
就是他留下的足跡。
順著彎彎的小路,
尋找雷鋒的足跡。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路說:
昨天,他曾路過這里,
背著年邁的大娘,
踏著路上的荊棘。
瞧,那花瓣上晶瑩的露珠,
就是他灑下的汗滴。
乘著溫暖的春風,
我們四處尋覓。
啊,終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獻出愛,
雷鋒叔叔就出現(xiàn)在哪里。
神州謠
我神州,稱中華,
山川美,可入畫。
黃河奔,長江涌,
長城長,珠峰聳。
臺灣島,隔海峽,
與大陸,是一家。
各民族,情誼濃,
齊奮發(fā),共繁榮。
韻律美,真正做到文以載道,凈化心靈。
五、小學語文學科美育滲透的嘗試
“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誠摯態(tài)度的具體體現(xiàn)……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嘆賞和驚異,猶如一條應當通往兒童心靈的小徑。”——蘇霍姆林斯基。小學語文教材還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圖畫美與語言美。教材中有生機勃勃的四季美景圖片、雄偉壯麗的祖國山水森林畫卷;有美麗多姿的都市風景,也有幽靜秀逸的田園風光。這些富有童趣和美感的插圖帶給學生強烈的美的視覺效果,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遇到這樣的課文,可以讓學生習得知識的同時,感受自然之美、環(huán)境之美,明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懂得人與自然、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之美是更大之美。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既要讓學生體會到課文的文字之美,又要讓學生體會到百里小興安嶺的廣袤之美、四季森林的自然之美、人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更要花幾分鐘補充一下林場的工人由伐木工轉變?yōu)樽o林工的變化過程和由此而帶來的生態(tài)變化、經濟轉型、社會效益。同時讓學生想象,如果林場工人的伐木工身份不轉變,今天小興安嶺將會怎樣?進而讓學生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提升學生審美的水平,形成尚美、護美、行美的意愿,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強烈意識。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篇目,幾乎都可稱得上是語言的佳作。文章詞語豐富、精細、生動、傳神,句式規(guī)范整齊、靈活多變,修辭方式多樣,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的藝術美,同時又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形象,反映了社會、自然、心靈、行為、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足以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得到美的滋養(yǎng)。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把握文中語言的內涵,引領學生去領悟、感受、體驗其中的語言文字之美以及其中詩意情趣和思想,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智慧啟迪和心靈凈化。
小學語文可以說是小學中全方位滲透美育的最適合的學科,能夠做的美育滲透工作也還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予一一列舉。如果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增強美育的滲透意識,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帶動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主動積極地滲透美育,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天津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美育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
[2]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論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