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摘 要:本文主要是本人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和對曾經(jīng)所授課程以及所見課程的一些看法和感悟,文章首先闡述了新課程標準對于“設計·應用”領域教學的一些要求,其次,介紹本人的教學感悟,分別從美術學科本身、課堂的設計和教學、設計規(guī)律、教學方法、設計材料的表現(xiàn)以及教師自身對課堂的把握幾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設計·應用;教學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2-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46
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美術課程也進行了新的改革,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添了“設計·應用”這一領域,該領域相對于以往的課標要求來說,內(nèi)容更多、涉及的范圍更廣,并且對于學生來說趣味性也增加了,實際應用性也很強,并且更貼切于學生的生活。
1.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chuàng)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fā)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jù)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3.養(yǎng)成勤于觀察、敏于發(fā)現(xiàn)、嚴于計劃、善于借鑒、精于制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tài)度,增強以設計和工藝改善環(huán)境與生活的愿望。
針對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和我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新增加的美術教學中的“設計·應用”的教學內(nèi)容,是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發(fā)展要求的,是希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能夠切實地面向學生,要求教師從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角度出發(fā)來落實美術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美術這一學科要求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這幾點在“設計·應用”這一領域體現(xiàn)得極多。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經(jīng)常會有奇思妙想,也樂于動手,美術教師要善于抓住孩子們這方面的特點來深化學生們對于美術的理解,進而升華為對于美的理解,提升學生們的美術學科素養(yǎng)。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指導,讓學生增強對于這一領域的了解與認知,從而使學生提高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
教育本身就是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對象是有思維、有情感的一個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對于小學美術學科設計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來說,把審美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是其最大的特征。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們可能更為關注的是學生審美性的培養(yǎng),但是其人文性往往關注的不夠。而新課標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所以需要在具體的教學流程中予以落實,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落實的:
1.尊重學生,關注學情,從學生實際出發(fā)?,F(xiàn)代學科教學理念之一就是以生為本,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我們教學的最終落腳點,因此要充分關注和尊重學情。例如《椅子的鑒賞與制作》這一課中,我們在課上可以這樣進行導入,拿出一把課前準備好的椅子,找學生到前面來摸一摸、坐一坐、量一量,然后,總結出椅子的材質、舒適度和尺寸,并思考為什么?用這樣的方式來體現(xiàn)這堂課的“人文性”,體現(xiàn)出學科的“以人為本”。在學生們進行作品設計時鼓勵學生從人文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
2.設計是一種觀念。不同的設計師設計出不同的餐桌,而不同的人會需要不同的餐桌,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同樣,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們因為知識積累程度、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本身在思想上肯定會存在差異,這樣在設計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結合自己的心理認知(如興趣愛好、價值觀、知識能力)來進行自己的設計。所以說設計本身就是個體構思的過程,我們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們設計的作品本身,而是更要關注學生們的構思過程,這樣更容易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所以小學階段讓學生進行一項實踐操作畢竟是少數(shù)的,因為,小學生和公司里的專業(yè)設計師是有區(qū)別的。我們要重點研究學生和物品(指設計對象)之間是如何對話的,所以學生產(chǎn)生創(chuàng)意的過程將成為教學的重點。其次才是用簡單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如畫設計稿、制作紙工模型等。手繪線條和視覺筆記在這一鄰域有充分的施展空間。我認為所謂的手繪線條也是視覺筆記的一種形式,可以幫助學生記錄自己經(jīng)歷的體驗,并由此產(chǎn)生一種思考創(chuàng)作的過程。對小學生來說構思不是一種抽象的語言描述,需要有載體將其記錄和梳理。這時視覺筆記將是學生最好的選擇。視覺筆記的隨意性和個體性非常符合小學生的繪畫心理特點,而紙工模型可以解決小學生在平面空間表現(xiàn)上的障礙,使設計造型活動變得“隨心所欲”。比如我曾經(jīng)看到過一幅鉛筆手繪汽車,是一位對汽車充滿熱情的四年級男生的視覺筆記,那是他在學校午休時向同學描繪的心中“藍圖”。汽車的各個角度造型效果、尺寸、型號等都有細致的思考,就用普通的鉛筆輕松手繪,充分體現(xiàn)了這位男孩設計愛好,這樣的視覺筆記在學生中間比比皆是,只要老師細心留意將成為設計教學一種很好的途徑。
1.教師的課堂設計思路一定要清晰,要主動學習設計應用的專業(yè)課程。并教授一些簡單的設計方法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設計構思。
2.教師在課堂中要將美觀與功能(實用)想辦法進行統(tǒng)一。要在課后進行深入的反思,不要流于形式,而是切實的找出自己設計的不足。
3.教師和學生平時還要注意視覺積累,多看資料,多留意生活,因為設計來源于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
總之,要掌握設計·應用這一領域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最主要的是教師一定要起好主導作用,課下認真?zhèn)浜妹恳惶谜n,爭取在課堂上多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看得多了,眼界開闊了,學生的思維自然就打開了,然后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們?nèi)ブ谱?、去實踐,我相信一定會出現(xiàn)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1] 尹少淳.讓文化的輝光映照美術教育[J].中國美術教育,2006(1).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3] ? ?辜敏,楊春生.美術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