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力
摘 要:漢語言文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具有濃厚的民族意識的文學載體,在初中階段學習漢語言文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是學校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加強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非常必要,本文,筆者重點探討了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2-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28
漢語是我國公民交流的母語,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都離不開它,漢語已經被世界所知曉,有很多外國人民喜歡學習漢語、研究漢語,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尤其受到人民的喜愛。漢語言文學是東方文化的代表,體現(xiàn)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不斷的探究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下文中,筆者分析了漢語言文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闡述了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比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將漢語言文學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等。分析了初中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現(xiàn)狀,最后重點分析了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對策,比如將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和德育結合、強化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等。
漢語言文學體現(xiàn)著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文關懷,它體現(xiàn)著一定的民族意識,它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術載體,對促進我國的傳統(tǒng)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漢語言文學旨在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學習漢語言文學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的選擇,我們要避免盲目性,要注重其內容的合理性,選擇適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絕不隨意的選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內容,選擇那些能夠對學生起到積極的驚醒和教育意義的內容。
(二)將漢語言文學知識和實踐相結合
在進行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懂得不斷地總結有用的教學經驗,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水平不斷地得到提升,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把與漢語言文學有關的知識和實際實踐相結合。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有效的漢語言教學方法,我們的漢語言教學模式才能得到提升。
(一)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
目前,我國的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注重對知識的講解,教師主要圍繞課本講解漢語言文學重點,學生對老師的講課方法已經非常熟悉,甚至有的學生會覺得厭倦。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已經不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夠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我們必須要懂得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學會利用先進的互聯(lián)網技術,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短視頻等引入課堂,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還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
(二)教學資源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國的初中語文漢語言教學資源相對陳舊,缺乏更新,不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不利于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引進新的教學資源、更新教學資源,以不斷地提升漢語言文學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有利于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時效性。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資源,將有趣的人文故事和信息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當?shù)夭┪镳^參觀學習,組織學生游覽文化古跡,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古代文化,從而使其對我國的漢語言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一)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重其內容的合理性,我們要避免盲目性,絕不隨意的選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選擇那些能夠對學生起到積極的驚醒和教育意義的內容。首先,我們要分析當前的課程結構,明確其優(yōu)缺點,依據最前言的理論設置課程內容,避免在各個學科間重復的內容再次出現(xiàn)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以避免學生的厭煩情緒的產生。
(二)強化教學實踐
強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踐性是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方法,雖然說初中學生還有很長的一段學習路程要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經常與社會打交道,因此他們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踐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口才表演內容、設置實際問題解答競賽,還可以通過游戲教學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課外實踐組織學生到當?shù)夭┪镳^探索博物館的發(fā)展歷史,搜集與博物館有關的古代文獻,了解與博物館有關的事件。
(三)德育結合
德育教育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個人修養(yǎng)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我國素質教育背景下對語文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學會將漢語言文學教學和德育教育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一些與德育有關的真實案例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享有關孝道的漢語言文學方面的文章,然后再找一些與孝有關的現(xiàn)代案例,和學生一起探討孝的重要和不孝的不良影響,讓學生明白“為人子,止于孝”的責任和義務。將德育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學相結合,既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總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注重創(chuàng)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唯有如此才能順應新時代下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1] 張怡.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1(11).
[2] ? ?張有英.淺談中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J].文學教育(中), 2010(7).
[3] ? ?謝奇勇.從專業(yè)出發(fā)認識特色的基本特征 ?促進特色專業(yè)建設——以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為例[J]. 中國大學教學,2012(3).
[4] ? ?徐景宏.淺談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3(32).
[5] ? ?石華馨.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對接性思考[J].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