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期間,球迷們調侃“法國隊似乎是本屆世界杯唯一的非洲隊了”。法國足球在使用球員方面一向“不拘一格降人才”,高盧雄雞成高盧“烏雞”,也算是法國移民政策及法國人對待移民態(tài)度的一個縮影。
法國足球史上的偉大球星,十有八九是移民或其后代。比如,齊達內是阿爾及利亞移民,曼丹達出生在非洲,勒馬爾出生于法屬海外省……如今風頭正勁的小將姆巴佩,父親是移民至法國的喀麥隆人,母親是法籍阿爾及利亞人。
那么,如1998年“彩虹”冠軍隊一樣代表著“多元精神”的本屆法國國家隊是否能贏得民眾歡心?《巴黎人報》給出了答案:半數(shù)以上法國人不喜歡這屆國家隊。足球始終是植根在一定的種族、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上的,《巴黎人報》認為,對種族多樣化的排斥以及“漂白”國家隊的訴求,可能是某些受訪者對本屆法國國足產(chǎn)生抵觸情緒的根源。
與1998年相比,當今法國乃至歐洲右傾崛起、反移民浪潮不斷,經(jīng)濟復蘇舉步維艱,移民問題尤其尖銳,法國人面對移民也已經(jīng)不再像此前那么“圣母心態(tài)”了。從經(jīng)濟上看,老一套的移民政策早已無法適應“移民社會”的現(xiàn)狀,有不少底層移民家庭通過多次生育享受政府補貼,給福利體系造成巨大壓力,也造成了人口素質逆向淘汰的現(xiàn)象。除此之外,移民帶來的治安問題似乎更為明顯。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加速滲透,更導致法國民眾對移民態(tài)度空前緊張。
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后,越來越多的法國社會研究者把眼光投向了郊區(qū)青年。有觀點認為后者在法國社會缺乏歸屬感,更容易被激進組織誘導。
曾獲得“法國足球先生”稱號的本澤馬未能入選國家隊,就當下環(huán)境來說,也算是“意料之中”。拋去球星光環(huán),北非穆斯林后裔的本澤馬可以說是典型的郊區(qū)“小混混”。他從小在祖籍國和法國兩個文化認同之間游走,即使成為足球巨星,也仍視郊區(qū)為自己的精神寄托。
他不唱法國國歌《馬賽曲》等做法一直備受爭議,甚至有法國媒體認為:“本澤馬的問題是,他想要代表法國出場,但卻不愿做法國人?!倍緷神R本人卻認為自己是“種族歧視受害者”,曾深感困擾:為什么我為國家隊進球了,球迷便認我是法國人;沒進球就叫我阿拉伯人?
巴黎政治學院研究生 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