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杰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長沙 410000)
既有建筑工程會受到長期荷載的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地基變形趨于穩(wěn)定,地基承載力不斷提升,另外,由于建筑工程周邊環(huán)境、建筑使用功能等處于不斷變化中,這樣就會造成既有建筑工程地基承載力減弱。只有對既有建筑工程地基安全進行準確評價,才能夠保證建筑安全。因此,亟需對既有建筑地基基礎檢測技術進行詳細探究。
剪切波速試驗能夠判定建筑地基土的力學性質(zhì)的指標,包括了地基土泊松比、彈性模量、剪切模量、阻尼比等。推算飽和土層的孔隙率和具備的容量,確定和劃分建筑場地的類型,并且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建筑地基的加固進行檢測。同時可依據(jù)基礎標準灌入試驗對建筑地基的承載力進行判斷。
荷載試驗技術是當前建筑地基基礎檢測技術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技術,對建筑地基的檢測和評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荷載試驗檢測時,選取的建筑應具有條形基礎或獨立基礎,然后選擇合理的試驗位置進行地基承載力的試驗,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要求及相關規(guī)范進行評定。
探地雷達試驗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主要用于對建筑樁基礎的檢測,通過使用探地雷達試驗技術,能夠準確的得出基樁位置和埋深的相關參數(shù)。但在地下水對探地雷達測試的精準度有巨大的影響,為了提高探地雷達的精準度,在地基基礎的檢測中,若發(fā)現(xiàn)地下水位較高,則在使用探地雷達的過程中,需要及時調(diào)整檢測的方法。
在低應變法在應用的過程中,為了對基樁的樁身結(jié)構(gòu)進行完整的檢測,通過基樁反射波法進行。為了能夠在樁基結(jié)構(gòu)中產(chǎn)生應力波,在建筑基樁樁頂上施加激振信號。應力波的產(chǎn)生后,通過樁身進行傳遞,若遇不到連續(xù)樁底或截面,應力波則會在反射下形成反射波,并通過波形、幅值、傳播時間的特征進行判斷,從而得出樁身的完整性。
某建筑工程地上結(jié)構(gòu)為18層,地下為1層,長度為76.1m,寬度為16.1m。該建筑工程基礎為筏板基礎,在地基施工中應用CFG樁復合地基,樁體長度為20.0m,樁體數(shù)量為596根。在該建筑工程樁體、墊層施工完成后,選取3根樁進行低應變檢測。
使用的相關儀器設備見表1。
表1 儀器及相關設備參數(shù)
為了確保在建筑地基基礎檢測中應用低應變法的效果,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應用的水平:①檢測前期,采用鑿除浮漿的方法對樁頭進行處理,保證樁頭表面的清潔和平整;②在選擇接收條件和激振方式時,應進行科學的試驗,選擇最佳的接收條件和激振方式;③應通過試驗,合理選擇激振的位置;④合理選擇激振的方式,如通過小能量的激振檢測,則得出檢測的分辨率也不高;⑤保證樁能夠被檢測兩次以上,降低檢測誤差,提高建筑地基基礎檢測的準確性。
(1)在樁頂以下20~50cm位置鉆孔,孔深控制在0.5d以內(nèi),然后再進行鋼板梁安裝,同時,在樁側(cè)位置需要安裝傳感器,并應用重錘敲擊鋼板梁,確保錘擊能量能夠傳遞至基樁中。
(2)采用上述方式,在完成水鉆開孔后,在孔內(nèi)應用鞭炮作為激發(fā)振源,然后對聲波信號進行采集。
在現(xiàn)場檢測中,對3個樁體在不同受力狀態(tài)、激振狀態(tài)下的數(shù)據(jù)信號進行采集。在樁體以及主體施工完成后,3組信號采集情況如圖1所示,通過對圖1進行分析可見,3根樁樁底反射明顯,信號的重復性比較好,為標準的低應變動測曲線。
圖1 成樁后動測實測曲線
在進行主體結(jié)構(gòu)施工過程中,對3根樁體進行低應變檢測,首先,將炮竹作為爆炸激振,并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多次信號采集,發(fā)現(xiàn)采集信號沒有明顯規(guī)律,不具備典型的低應變動力測試曲線。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原因在于,在炮竹爆炸過程中,聲波頻率范圍與傳感器的聲波頻率范圍有一定的區(qū)別,振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頻率比較復雜。因此,需對傳感器的頻帶范圍進行改進,促進激振方式的推廣和應用。
應用洞內(nèi)錘擊激振法,對3根樁體進行低應變動力測試,所采集到的信號重復性較好,信號具有典型的低應變動測曲線特征。由此可見,3根樁均為Ⅱ類樁,與主體施工前采集的動測曲線對比,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可以被應用于樁基、復合地基檢測中。另外,在應用適宜的激振方式后,與主體施工前的測試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本文對地基基礎檢測技術分類進行簡要概述,并對低應變檢測技術在既有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檢測中的應用方式進行詳細探究。根據(jù)本文分析可見,低應變法在建筑地基基礎檢測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檢測的水平,確保檢測的準確性,值得推廣和應用。
[1]孫苗.關于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礎檢測與評定技術的探討[J].低碳地產(chǎn),2016,2(11).
[2]魏飛.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礎檢測與評定技術的研究[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4,27(9):9.
[3]韓文永.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檢測的重要性和關鍵技術[J].建材發(fā)展導向,2017,15(1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