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富 張淑娥 時宇 謝奉哲 王景慧 王真 張家睿 殷東 翟春城
結核病以肺結核為主,是危害國民身體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之一。目前,我國仍是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每年新增結核病患者約90萬例,居全球第3位[1]。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結核病防治形勢不容樂觀[2],部分農村地區(qū)依舊存在結核病防治(簡稱“結防”)服務缺位、部分醫(yī)療機構診治條件較差、防治設備不足等問題[3]。然而,有效遏制結核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除了在硬件與醫(yī)療服務方面提升外,公眾對于疾病的認知和對防治政策的知曉程度,同樣影響著疾控政策的制訂與實施進程[4]。筆者基于實證調查研究,旨在了解黑龍江省農村居民對肺結核防治知識的掌握程度、相關信念及防治行為現(xiàn)狀;同時,本研究還側重對影響農村居民肺結核防治知識掌握現(xiàn)狀的諸多因素進行探討,以期為農村結核病防治與政策宣傳提供參考,并為今后黑龍江省制訂農村地區(qū)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方法,根據(jù)地域空間分布情況,于2016年8—12月,抽取黑龍江省5個縣(市)(大慶市林甸縣、綏化市蘭西縣、伊春市鐵力市、牡丹江市林口縣、大興安嶺區(qū)塔河縣)的30個自然村作為調查點,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根據(jù)村的大小,每個村抽取30~40名居民,共抽取1100名居民作為調查對象。
調查員由接受培訓的省、市級結防人員擔任,每個村的村醫(yī)作為調查協(xié)助者,協(xié)助調查員開展入戶調查。調查前,調查員向調查對象介紹調查目的和內容,并承諾不會泄露個人隱私信息,取得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由調查員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現(xiàn)場問答式調查。
本研究使用了2個調查問卷,包括調查對象人口學信息問卷和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問卷。人口學信息問卷為自擬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生活方式、經濟狀況、職業(yè)狀況和家庭年收入等居民基本信息。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問卷采用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中的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問卷[2],該問卷包括10個項目。問卷采用“0=否認、1=贊同、2=不確定”作為評判尺度,其中“0=否認”與“2=不確定”在數(shù)據(jù)處理時統(tǒng)一記為0分,“1=贊同”記為1分。數(shù)據(jù)處理時分值越高代表受調查者答對的題數(shù)越多。單一問題知曉率=每題答對人數(shù)之和/接受調查的總人數(shù)×100%;總知曉率=被調查者正確回答題數(shù)/(被調查者人數(shù)×每人回答問題數(shù))×100%[5]。
本研究共發(fā)放1100份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941份(剔除缺失項過多或存在明顯錯誤作答傾向的無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5.5%。
借助EpiData 3.0軟件對所有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雙錄入并進行數(shù)據(jù)管理。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研究對象人口學特征和知曉率采取描述性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多分類變量采取啞變量的方法進行分析,以編碼為1者作為對照組。單因素分析中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逐步后退法進行變量篩選,影響因素的納入標準為P<0.05。logistic回歸模型分類變量的賦值見表1。
941名農村居民中,男412名(43.8%),女529名(56.2%);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同等學歷的人數(shù)最多,占40.9%;有75.9%的農村居民職業(yè)為務農。詳見表2。
表1 賦值變量表
表2 黑龍江省納入調查的941名農村地區(qū)居民的基本情況
注因受調者未回答問卷內容造成部分選項有所缺失,缺失值并未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方法對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居民對肺結核防治核心知識的知曉情況進行分析。5條核心信息總知曉率為66.0%(3105/4705),其中第5題“在治療肺結核治療過程中是否一定要堅持按時、全程、規(guī)律服藥”知曉率最高,為84.8%。詳見表3。
采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肺結核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現(xiàn)狀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及是否吸煙是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居民對肺結核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影響因素(P值均<0.05)。詳見表4。
將單因素分析篩選出的3個影響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采用逐步后退法進行自變量選擇。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是影響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居民肺結核防治信息知曉率的2個影響因素(P<0.05),與受調者是否吸煙無關,見表5。
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方法對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居民肺結核防治行為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會刻意疏遠肺結核患者的居民有319名(33.9%),主動了解肺結核知識的居民有606名(64.4%),主動為他人講解肺結核知識的居民有580名(61.6%)。
本研究結果顯示,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肺結核防治核心知識總體知曉率(66.0%)遠低于《“十三五”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中要求的85%[1]。其中,處在未上過學與小學水平的農村居民對于肺結核核心知識的知曉率亦低于初中、高中及其同等學歷居民的知曉率水平,該結果與既往研究一致[6]。對于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居民來說,他們的知識儲備相對豐富,對于疾病防治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也相對較高。
表3 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居民對5條肺結核防治核心知識的知曉情況
注括號內分子代表知曉者人數(shù),分母代表實際接受調查者人數(shù)
表4 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居民對肺結核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表5 影響肺結核防治知識知曉得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相比之下,低文化水平的農村居民對于結核病知識的知曉率較低。這可能與既往健康教育政策缺失有關,即以往的肺結核健康教育并未向該類人群側重。此外,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村居民理解知識的能力較為薄弱,對于健康宣傳員與宣傳品所普及的疾病防治知識可能無法完全掌握與應用。由此可見,今后的健康教育應適當向該類人群傾斜,提高對低文化水平的農村居民的關注度。此外,更加普遍、易懂的宣傳手段與宣傳工具對于提高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村居民對結防知識的知曉率同樣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貧困的農村居民,經濟水平高的農村居民擁有較高的肺結核防治知識的知曉率,他們的健康意識與保健意識更強[7]。為了保持自身健康,他們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了解疾病知識,并且付諸實踐。值得一提的是,與經濟狀況較高的農村居民相比,貧困的農村居民除了在結防知識知曉率方面落后[8-9],他們往往還對醫(yī)者與醫(yī)療水平持有過度的信心和依賴;這也往往導致他們持有“偏差”的疾病信念,即只要接受治療,任何疾病都能治愈?;诖耍窈髮r村貧困居民的“健康精準扶貧”就顯得尤為重要。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指通過向人們普及疾病相關知識,使其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提高對疾病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消除危害健康的行為[10-11]。貧困居民為了保障自身的健康而擁有的資源相對較少,故除了經濟扶貧外,大量的疾病防治知識輸入能夠從“知信行”上讓他們避免陷入“因貧致病-因病更貧”的惡性循環(huán)。
從研究結果看,農村居民普遍具有主動的疾病防治行為,這對肺結核的傳播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知信行”理論認為,公眾對“知信行”的改變是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行為的改變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遺傳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公眾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是建立在正確信念的基礎上,而信念和態(tài)度則是行為轉變的驅動力[12-13]。正確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是塑造積極健康信念的關鍵,也是保證公眾采取正確疾病防治行為的核心[14]。農村居民在接受到正確的健康教育后,他們傾向于將所獲取的知識互相傳遞;在知識不斷地強化與鞏固后,積極的健康信念也將逐步形成,從而避免不當?shù)姆啦⌒袨椤?/p>
本研究結果表明,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是黑龍江省農村地區(qū)居民對肺結核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影響因素,而且多數(shù)接受調查者能夠選擇正確的結核病防治行為。有效遏制結核病需要政府、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與公眾三方的“聯(lián)動”。當前,農村肺結核疫情形勢嚴峻,農村地區(qū)居民對防治肺結核的正確態(tài)度及對公共衛(wèi)生服務的主動利用,對于控制肺結核疫情至關重要。因此,今后肺結核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應當繼續(xù)面向農村地區(qū)文化程度較低的貧困人員。此外,提升農村地區(qū)居民的保健意識對于肺結核的防控也不可忽略,只有將疾病防治知識的普及與保健意識的提升相結合,對肺結核的防治效果才會更顯著。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十三五”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的通知[EB/OL].(2017-02-16)[2017-11-20].http://www.nhfpc.gov.cn/bgt/gwywj2/201702/7b2a 362da2da4841a362f8eb36575b67.shtml.
[2] 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辦公室. 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 中國防癆雜志, 2012, 34(8): 485-508.
[3] 王黎霞. 中國結核病防治工作現(xiàn)狀分析.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2, 28(4): 413-414.
[4] 孫潔. 北京朝陽區(qū)居民健康教育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影響.慢性病學雜志, 2017,19(5): 482-485.
[5] 竇相峰, 王全意, 田本淳, 等. 中國居民結核病防治知識信念行為調查總體方案介紹. 首都公共衛(wèi)生, 2011, 5(1): 28-30.
[6] 高翠南, 許卓衛(wèi), 譚青云, 等. 結核病核心信息對結核病知曉率影響的研究. 中國防癆雜志, 2012, 34(7): 433-436.
[7] 鐘靜, 梁冰, 黃平, 等. 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2, 12(8): 951-953.
[8] 伍小英, 鐘小燕, 譚守勇,等. 廣州市海珠區(qū)肺結核患者就診延誤影響因素的研究.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6, 20(6): 564-567.
[9] 高曉鳳, 張梅, 許平, 等. 2001—2009年西部地區(qū)兩個貧困縣肺結核疫情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 2012, 34(1): 59-61.
[10] 余興艷, 畢娜, 劉寧,等. “知信行”模式在脊柱結核術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中國防癆雜志, 2017,39 (12): 1313-1317.
[11] 汪清秀, 孫旭文, 石鴻艷,等. 知信行模式干預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護理學雜志, 2015, 30(1): 88-90.
[12]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ir development and use (5th edition). Aust N Z J Public Health,2016,40(3):294-295.
[13] 邱新香, 鄭倩玲, 夏麗華, 等. 知信行模式對塵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預應用研究. 中國職業(yè)醫(yī)學, 2014, 41(3): 265-271.
[14] Hassan AO, Olukolade R, Ogbuji QC, et al. Knowledge about tuberculosis: a Precursor to effective TB control-findings from a follow-up national KAP study on tuberculosis among Nigerians. Tuberc Res Treat, 2017, 2017(1): 63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