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林海音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是以一個十二歲小女孩英子的視角展開對往事的記敘,記錄了“我”在愛與離別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十二歲,本是一個享受快樂和幸福的年紀,而英子卻承受著與至親永別的悲痛與哀傷。在面對父親去世的噩耗時,她的那種鎮(zhèn)定、安靜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什么造就了這樣一個心思細膩、堅強早慧的孩子?
一、在疼痛中成長
“自從一年級的那次下雨我想逃學(xué),不起床,挨了您的打以后,我再也沒遲到過?!庇⒆诱V鴪A圓的大眼睛解答著爸爸的疑問?!澳谴未蚰悖氵€記得???”爸爸聽到英子的回答有些意外。“打得好疼呀,想忘也忘不了?!卑职痔巯У乜粗⒆诱f:“你恨爸爸嗎?”英子用清澈的眼睛望著爸爸說:“不恨?!彪娪啊冻悄吓f事》中的這一段對話,曾讓無數(shù)觀影者為之動容。是啊,英子怎么會恨爸爸呢,畢竟是這一次挨打讓英子刻骨銘心,也成就了她的成長。
“爸爸左看右看,結(jié)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zhuǎn)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fā)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薄拔摇北话职謴拇采洗虻酱蚕?,從床頭打到床尾,房間里的咻咻聲夾雜著窗外淅瀝的雨聲,將“我”的哭聲襯托得凄慘無比。最后,帶著滿身傷痕的“我”冒著大雨,第一次花錢坐了洋車去上學(xué)。但“我”沒有想象中的坐洋車的喜悅,卻活像一只狼狽的小狗,只能躲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輕聲嗚咽。
“我”被父親打了,而且打得還不輕,以至于檢查傷痕都只能輕輕撩起褲腳,因為傷口只要稍不小心碰到布料,那一條條鼓起來的、紅腫著的、還發(fā)著熱的鞭痕,便會卷起火辣辣的疼痛,提醒著我剛才發(fā)生的一切。爸爸的這一次痛打讓“我”長了記性,自此后,“我”再沒遲到過。如果父親不這樣對“我”,只是把“我”哄到學(xué)校,或者任由“我”遲到,那這六年來“我”還會遲到嗎?在畢業(yè)典禮時,“我”還會“代表全體同學(xué)領(lǐng)畢業(yè)證書,并且致謝辭”嗎?
疼痛,是會幫助人記憶的,這是父親的教育觀。多年之后,當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中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她是真真切切地讀懂了爸爸的心,也是懷著感激與懷念之情寫下這段文字的。因為正是這一次挨打讓她徹底改掉了賴床的毛病,養(yǎng)成了勤奮自覺的好習(xí)慣。同時也影響了她的一生,“由于這件事,我從此一生做一個守時守信的人?!?/p>
二、在磨練中蛻變
“闖練,闖練,英子?!卑职质沁@樣殷切地對英子叮囑著。
為了闖練“我”,爸爸要還是孩子的“我”獨自去銀行寄錢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我”知道這是爸爸專門為“我”設(shè)置的一道難題,也是爸爸為“我”安排的一次考驗?!拔译m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去,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弊罱K,我順利地完成了爸爸布置的任務(wù),可見父親對“我”的教育已經(jīng)有效果了。
是啊,在爸爸“硬著頭皮去做”的殷切叮囑中,英子闖過去了,也是在父親的教育下,英子克服了依賴的思想、恐懼的心理。當她獨自走在去正金銀行的路上的時候;當她克制住內(nèi)心的恐懼,在臺子上要了一張寄款單,一筆一畫地填上“金柒拾元整”的時候;當她勇敢地將手里緊捏的一卷鈔票交給柜臺里的小日本兒的時候;當她從高臺階的正金銀行出來,望見街道花圃里種滿蒲公英的時候,英子懂得了,懂得了自己也可以像蒲公英一樣獨立勇敢———風(fēng)一吹就能四處飄散落地生根,懂得了爸爸“硬著頭皮”的教育方式的良苦用心。
闖練,是能讓人克服自我局限的,這也是父親的教育觀。所以,參加畢業(yè)典禮時,盡管“我”很害怕,還是硬著頭皮獨自去參加了畢業(yè)典禮,并且克服了害怕上臺說話發(fā)慌的自身局限。因為爸爸曾叮囑“我”,“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父親“硬著頭皮”的“闖練教育”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成長需要“硬著頭皮”去闖!逃避不一定能逃得過,但“硬著頭皮”去闖卻有可能闖出一片嶄新的天地,遇見更好的自己,如同“經(jīng)歷風(fēng)雨才能見到彩虹”的道理一樣。
三、在離別中長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英子唱了五年的驪歌,今天終于輪到別人為自己唱了。在和母校的離別中,“我哭了,我們畢業(yè)生都哭了”。我想此刻離別的憂傷分明讓英子意識到了“唯有離別多”的苦澀。于是,她匆匆趕回家中,望見院子里枯萎的夾竹桃和凋落的石榴花,她生氣地責問妹妹們,卻在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時,以“從來沒有過”的鎮(zhèn)定和安靜趕去醫(yī)院里。
“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卑职值娜ナ罉酥局⒆油甑慕K結(jié)。至親的離別教會我們什么是永遠。永遠見不到一個人、永遠聽不到他的聲音,永遠有多遠……“永遠”這個詞,讓任何一個孩子都感到脆弱無力。而在一個孩子的世界里,對抗這種脆弱無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努力長大,變得有力、變得堅強。我們的主人公英子,又何嘗不是一個孩子呢?面對爸爸的離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謹記爸爸在病中對她的教誨:“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大了……”帶著爸爸生前對自己的悉心教育和愛的鼓勵,英子激勵著自己快些長大,學(xué)會承擔責任,不辜負爸爸的期望。
同學(xué)的離別,父親的離別,教會了英子堅強,教會了她許多事情,也慢慢讓她懂得了爸爸的用心良苦。爸爸的花兒落了,也正是英子這朵花要開放的時候了。驀然間,這個聰穎早慧的小女孩確確實實已經(jīng)“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今天,英子面對父親離世的噩耗能表現(xiàn)得鎮(zhèn)定堅強,那么在未來人生的坎坷中,還有什么是她所不能夠面對和接受的呢?此刻,站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全新的英子,她鎮(zhèn)定、堅強、有擔當。這場離別驗證了她的成長,也驗證了時光之火終將把成長淬煉為長成。
多年后,小女孩英子長大了,成了作家林海音。雖然年僅十三歲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幫著喪夫的母親,帶著四名弟妹在北平艱難度日,但當林海音每每回憶這段往事時,心中充滿的是對父親的理解與感激,于是她在紀念父親的文章《我父》中寫到,“父親的死,給我造成這一串倔強,細細想來,這些性格又何嘗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強的父親呢!”
成長,就是坦然地接受成長帶來的痛苦和責任。我們是吃飯、讀書長大的,也是在愛與責任中長大的?;貞浲?,林海音在嘆息年華逝去的時候,對自己的成長做了深入細致的思考。我想這或許就是本文或者說作者想要傳遞給讀者的啟示吧?;ㄒ崖?,但香如故;離別傷,但愛依然。時光逝去,但淬煉成長。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xué)研究工作者協(xié)會“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xué)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JK17C082)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衡東縣霞流鎮(zhèn)洋塘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