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
“無論夏天多么悶熱,冬天多么寒冷,羅老師都要把我的4個孫子一一送到家?!苯?,瀘溪縣洗溪鎮(zhèn)巖寨村的向清德老人給當?shù)卮逍〉睦蠋熈_云華寫了一封500多字的感謝信。
這封感謝信背后有一個感人故事。2017年8月底,巖寨村小鬧“師資荒”,梁家潭學區(qū)的校長楊明禮很無奈,由于環(huán)境艱苦、工作量大,安排誰去都是一件棘手的事。羅云華原本在梁家潭完全小學任教,知道這件事情后,主動到校長室申請去巖寨村小任教。第二天,他就帶著鍋碗衣被來到了巖寨村小。
羅云華并不是師范科班出身,在外面闖蕩多年,雖談不上有多大成就,但待遇和鄉(xiāng)村教師不可相提并論。2017年,他在回鄉(xiāng)探親時看到城鄉(xiāng)教育的巨大差距,下定決心回到家鄉(xiāng)當老師。
剛來到巖寨村小時,羅云華并不適應,甚至打了退堂鼓。但看到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和村民們熱情的態(tài)度,羅云華的心軟了,也靜下來了。
羅云華的心里只有學生,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他堅持接送每一個孩子上學。向德清的家距學校2公里,由于腿腳不便,他無法接送4個年幼的孫子上下學。羅云華就每天分2次,背一個、牽一個,將他們安全送到家。由于一整天站著上課沒有休息,放學后又馬不停蹄地護送學生回家,羅云華時常感到腿腳很酸痛。家長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三番五次邀請羅云華到家里休息一下,但他從來都是笑呵呵地說還有事。
“讓孩子們得到溫暖,在學校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绷_云華擅長音樂舞蹈,他就教學生唱歌、跳舞,校園里充滿了歡聲笑語。他一心撲在了教學上,雖然復式教學很累,但他仍然堅持免費給后進生補課。他還組織孩子們在學校跳繩、打球、做游戲。
向德清在感謝信中寫道:“羅老師在抓教學質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完每單元后會對學生進行測試,用自己的工資給學生發(fā)獎金,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特別是我的孫女向靜怡,學習比以前大有進步,一進屋就拿起書和本子,認認真真地做家庭作業(yè)……”
為了顯示足夠的真誠,向德清特意跑到鎮(zhèn)上的打印店打印感謝信。巖寨村交通不便,到洗溪鎮(zhèn)需要2個小時車程,腿腳不便的他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才把感謝信打印好。
本來這份感動會永遠沉寂在大山里。近日,瀘溪縣教體局體衛(wèi)藝股股長鄧良英來到巖寨村小指導藝術教育工作,不經(jīng)意間看到辦公桌上的感謝信,才將這個故事帶出大山。鄧良英為羅云華和學生拍了一張照片。大樹底下,羅云華抱著一個拿乒乓球拍的學齡前幼兒,15個山里娃圍著他,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
回到縣城后,鄧良英在工作群和朋友圈寫道:“其實震撼我的不是感謝信,而是這張照片。羅老師歌唱得好、字寫得好,素質非常全面,曾在外打拼多年,如今站上講臺,品嘗到為人師表的幸福。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就是一座大山的希望!”這番話引發(fā)朋友圈的大量轉載和點贊。
“看著孩子們快樂成長,我無怨無悔?!绷_云華說這話時,心里滿是對農村教育的情和對學生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