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達耀 林彩英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寫作文,主要的是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作文內容是作者能動地再現(xiàn)在文章中的現(xiàn)實生活及這一現(xiàn)實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內心與外界的聯(lián)系后,‘物我同在‘情景交融的產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要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睂懽鹘虒W應貼近學生生活,立足實際,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其寫作的“激情”。讓學生有話可說,說真話,表真情,從而根本上解決學生在習作中說假話、套話、空話的弊病,還原真實的生活,表現(xiàn)真實的童心,體會生活的樂趣。
一、學會觀察,體會真實的生活,言之有“物”
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上語文課最害怕的就是寫作文。一到寫作文多數學生便坐在位置上抓耳撓腮,絞盡腦汁,寫出的習作內容空洞無物、語言干癟無味。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睂τ诹曌鱽碚f,生活就是它的源頭活水。特別是農村孩子,有著廣泛的習作素材的天地。但由于缺乏觀察的敏銳性、積累素材的意識,于是身邊的人、生活中的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了。一到寫作就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那么如何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匱乏呢?魯迅先生說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需要觀察。觀察是獲取寫作素材的主要途徑,尤其對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有意識地適時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生活去觀察,打開觀察之門。如要寫一種熟悉的動物、一個熟悉的人,就要有目的去觀察(它)他的樣子、習性等,預防出現(xiàn)“身在此山卻不識真面目”的弊病。筆者在教完《爬山虎的腳》之后,要求學生走進大自然通過自己的視覺、嗅覺,味覺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在觀察時,學生注意了植物花瓣,香味,葉子的形狀、顏色,生長變化情況,并及時記錄下觀察的情況。接著在課堂上筆者輔以多媒體展示各種植物的圖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把抽象的植物變成生動逼真的畫面。美麗的畫面伴著悠美的樂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形象生動、色彩斑斕的教學情境,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觸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靈感和表達欲望。學生寫起文章信手拈來、得心應手,各種植物在他們手中“競相生長”。
二、動手實踐,體驗真實的情感,言之有“情”
俗話說:“文章不是無情物”。情感是寫作的原動力,又是作品感人的催化劑。學生情動辭發(fā),文章才能做到情真意切。因此教師應告訴學生僅僅寫出事情的具體過程是不夠的,還要把自己對生活的喜怒哀樂、得失懊悔、內心情感訴諸筆端。有次筆者給學生上了一節(jié)“有趣的科學實驗”作文課,內容是把雞蛋從高處摔下去,有什么辦法能讓雞蛋不破?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致勃勃,議論紛紛,暢所欲言。此時,筆者因勢利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親自動手實踐,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真實的情感。學生這樣寫道:實驗成功后,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樣甜,比獲諾貝爾大獎還要高興,感覺自己太棒了……”“接二連三的失敗,讓我心灰意冷,簡直像只挫敗的公雞一樣顯得無精打采……”通過動手實踐,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表達了自己實驗中的真實心情與感受。在此基礎上,可鼓勵學生嘗試運用課內外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與修辭手法,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三、傳授方法,感受真實的技巧,言之有“道”
1. 借鑒課文,模仿寫法。仿寫是學習之母、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從兒童的特點來看,模仿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初學寫作時的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怎樣遣詞造句,怎樣開篇收尾,怎樣過渡銜接……這些問題往往無所是從,所以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些范文,讓他們揣摩領會其寫法。例如:《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這篇課文抓住了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愛財如命的吝嗇鬼形象。教完之后筆者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法仿寫一個生活中的“貪吃鬼”形象,由于有了課文示范、借鑒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位學生這樣寫道:“鄰居家的小孩子真是個名副其實的貪吃鬼,只要一聞到香味,就算他正在專心致志地觀看自己喜愛的動畫片,他都會猛地站起來仔細搜索‘目標,緊接著以風馳電掣的速度跑過來,一邊扯著嗓子大喊一邊跑到食物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了過來,迫不及待地塞進嘴里,風卷殘云;如果你要是不給他,他就會一個勁地跺腳,一臉委屈地跟你撒嬌,嚴重了,他就會在地上不停地打滾,哭喊,直至你把美味的食物遞給他……”當然,仿寫練習不能單純從形式上仿,還要做到仿中有新,仿中有創(chuàng),融進個性。
2. 博覽群書,樂于積累。葉圣陶說過:“學生所寫的,必須是學生積累的?!睂τ谡幱谡Z言發(fā)展階段的小學生而言,讓學生伴著名篇佳作成長猶為重要。為此,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求與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利用班級的圖書角,定期為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名家名篇,并教給其閱讀方法,引導做好摘抄,積累素材,寫好感受,養(yǎng)成讀書動筆的習慣,讓其在閱讀中尋找寫作的“魔法”。
3. 自改作文,提高水平?!拔恼虏粎挵倩馗摹!毙抡n標也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與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作文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笨梢娭笇W生修改習作是多么重要。要指導學生運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可重點指導學生從文章的遣詞造句到標點符號,從立意到分段,從篇章結構到行款格式……逐個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
四、自由表達,還原真實的習作,言之有“理”
學生畏懼作文除了不會寫,還有不敢寫的原因,這與教師總是給學生設置太多的條件限制有關系。新課標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會放手,放寬要求,實現(xiàn)寫作的“解放”。讓他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描寫自我,展示真實的心靈世界。只要學生語句通順,真情實感,就予以肯定、鼓勵,不要犯“期望過切”的毛病,簡單粗暴地給予否定。也許剛開始在學生習作內容可能還很稚嫩,在表達上可能還很簡單,在語言上可能還很平淡,但要相信凡事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本著包容的心態(tài),客觀對待并適時給予糾正,精心呵護,讓學生心無顧慮,保持一顆童真的心,擁有一種真實的寫作態(tài)度,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使習作成為快樂、簡單的事。
(作者單位:平潭流水鎮(zhèn)中心小學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