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闭n標中這句話,為語文教學指明了方向,語文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借著“語用”的東風,各種形式的隨文練筆,在一線語文教師的課堂上層出不窮,但多數(shù)處于機械式的重復練習,高耗低效。那么該如何促進練筆效益的提升,優(yōu)化讀寫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呢?下面筆者以蘇教版語文教學為例,從文本的言語表達形式方面,就如何進行隨文練筆提出幾點做法。
一、關注特色結構?搖?搖?搖?搖培養(yǎng)篇章意識
“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重要要素,它是作者習作時立意布局的總體方式和構想。教學生寫作文,先要教會學生如何謀篇布局。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篇課文具有特色的結構,引導學生認識作者是如何謀篇布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意識。例如:《夾竹桃》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的結構是“總—分—總”。教學時,我們先讓學生感知課文,知道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總”這一結構謀篇布局,啟發(fā)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可以用到這樣的結構。有時還可以試著讓學生學著課文的特色結構,編寫寫作提綱。我們不僅要重視高年級篇的結構意識,還應重視中年級的段落結構意識,如:《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總分結構十分明顯,教學時就可抓住這一結構特點進行寫話訓練。總之,我們在教學時要善于探究文本的結構,用心關注作者怎么安排材料?為什么這么安排?實現(xiàn)“學課文”向“學語文”的完美轉變。
二、關注表達方式?搖?搖?搖?搖學習表達技巧
于漪老師認為:“一篇文章的精髓總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的,如果只是講語言文字而忽視文章的精髓,就沒有感染力;如果離開了語言文字,只講文章精髓,語言表達的奧妙也得不到反映?!睘榇耍喿x教學應以言語形式為切入口,抓住課文言語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文本的言語表達方式,適時練筆,定能收到有所收獲。例如:《夾竹桃》這篇文章最值得關注的表達方式有寫實、聯(lián)想、襯托、反問、排比、比喻等?!短煊畏宓膾呗啡恕贰啊?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撲棱棱的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边@是側面描寫?!短禊Z的故事》寫一只老天鵝破冰和一群天鵝破冰,采用的是點面結合……借助諸多的案例,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就是通過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詮釋他們的寫作意圖,表達情感的。教學時要關注文本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模仿并適時隨文練筆。例如教學《夾竹桃》我們聚焦于第三段中“襯托”這一表達方式對學生進行隨文練筆。讓學生練習寫一種花的品格,也用上襯托的表達方式。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我們讓學生學習側面描寫的寫法,寫一個安靜考試的場景。教學《天鵝的故事》,我們引導學生學習點面結合的寫法,寫一個大掃除的場景,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著眼遣詞造句?搖?搖?搖?搖學會準確用詞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作文過程中遣詞造句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作文中遣詞造句講究的是鮮活,鮮活的詞句能吸引人的眼球,打動人的心魄。語文課本中的不少關鍵詞句,都是作者通過千錘百煉而寫出的,我們要善于抓住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品析,讓學生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秘妙和表情達意的方法,并適機隨文練筆?!痘编l(xiāng)五月》寫槐花的樣子美麗動人是因為“抱”字用得傳神,寫花香的濃郁讓人陶醉是因為“浸”字用得靈動;《荷花》寫荷花開放時的充滿生命活力是因為“冒”字出神入化……這些經(jīng)過作者反復雕琢的字詞,在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感悟、內化、運用是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品味這些詞的溫度和情感,還要引導學生如何在習作中巧妙應用。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金蟬脫殼》文中第四自然段對蟬兒脫殼過程的描寫非常具體生動,深深吸引了讀者,那是因為作者抓住了蟬兒脫殼的動作展開合理的想象。教學時筆者緊緊抓住表現(xiàn)蟬兒脫殼動作的“抖動、伸著、仰去、撲、抽”等動詞加以品析,繼而隨文練筆。讓學生也學著作者這樣抓住準確的動詞,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的情景,如:烏龜爬動、小金魚吃食的過程。最后我們還現(xiàn)場讓學生體驗“穿針引線”的活動,隨后進行寫話,效果明顯。詞語有溫度,字字總關情,我們要緊緊扎根于語言文字這塊肥沃的土壤,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遣詞造句,對語言形式進行細膩品味,讓學生模仿文本中典型的富有特色的詞句,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適時進行隨文練筆,遷移到以后自己的作文中,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聚焦標點符號增強表達能力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標一點總關情。一篇課文除了篇章結構,遣詞造句,還有課文情感的載體標點符號也不可忽視。它是語言形式的有機組成部分,看似平常的標點符號,卻是向學生提供了主動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許多的想象。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文中一些看似平常而又特殊的標點符號,進行隨文練筆。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裝滿昆蟲的衣袋》第四自然段有這樣一段話:“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這個部分的省略號就能給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教學這一段時,筆者緊緊抓住這個省略號,讓學生想象奇妙的水底世界還有什么?啟發(fā)學生即興想象添白,進行隨文練筆。學生想象豐富,隨即寫出:活蹦亂跳的小蝦、音符似的蝌蚪、色彩斑斕的鵝卵石……這樣的隨文練筆,不僅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也讓學生走進了法布爾的內心,可謂一舉兩得。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一些秘妙,聚焦文本中一兩個獨特的表達方式,精心設計隨文練筆,精心指導,這樣既能讓學生內化文本的表達特色,又能為學生的習作奠定基礎。這樣隨文練筆,只要長期堅持,定能有所收獲。當然,課堂上怎樣才能更有效底進行隨文練筆,還有待進一步關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