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麟 王海波
摘 要:工具痕跡是作案人使用工具破壞客體,客體因受力引起的變形,工具痕跡的表現形式有線條痕跡和凹陷痕跡。工具痕跡檢驗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通過工具痕跡的檢驗,可以推斷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特點、工具種類及作案手法,從而為案件偵破提供方向、為串并案件提供依據、為案件審理提供物證。本文主要對工具痕跡檢驗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工具痕跡檢驗;研究現狀;發(fā)展趨勢
1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推進發(fā)展,工具痕跡檢驗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各種新技術不斷應用普及。對于刑偵技術人員而言,不但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主觀能動性,充分認識到工具痕跡檢驗技術的重要價值,同時還需要進一步豐富自身理論和實踐知識,了解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現狀,科學利用這一技術來打擊罪犯,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2工具痕跡檢驗技術
痕跡檢驗技術指的就是有關的偵查人員通過對于痕跡檢驗理論的掌握、通過對于痕跡檢驗方法的使用、通過對于犯罪現場證據的收集,在進行整體性分析之后,可以明確物證痕跡和犯罪事件的聯系,這樣可以確定出更加有效的刑事偵查方法。
工具痕跡檢驗鑒定意見一直是重要的法庭物證之一。現場工具痕跡不僅能反映工具接觸部位的形象特征,還蘊含著痕跡形成方式、作案人的行為動作,痕跡與痕跡之間的關系等許多有利于案件偵破的信息。通過對工具痕跡的分析,可以推斷嫌疑人職業(yè)特點、分析作案手段、揭露偽造現場、推斷工具種類,有利于縮小偵查范圍,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對工具痕跡的檢驗鑒定,認定工具痕跡,為訴訟審判提供證據。工具痕跡提取是工具痕跡檢驗的前提,傳統(tǒng)的硅橡膠、硬塑料、注塑器制模方法受到材料不穩(wěn)定、操作繁瑣、易受環(huán)境影響等客觀因素導致提取失敗率高。且提取完成后的分析環(huán)節(jié)中,主要依據是檢驗鑒定人員手工測量特征、標記比對,這些因素制約了工具痕跡檢驗鑒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故其提取檢驗途徑有待于進一步豐富和提高。
3工具痕跡的使用現狀
目前,工具痕跡在案件中的出現率很高,據統(tǒng)計工具痕跡的出現率在80%以上,甚至要比指紋和足跡高,但其利用率很低。工具痕跡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首先是案件的偵查人員在現場勘驗時,由于主觀原因對手印、指紋、腳印和DNA方面的物證格外重視,不重視工具痕跡,對現場工具痕跡的態(tài)度往往是“視而不見,見而不提,提而不驗”。其次是在工具痕跡檢驗鑒定時會用到許多學科的知識,如力學、材料力學、物理學等,工具痕跡檢驗鑒定具有一定的難度,技術人員在對工具痕跡進行檢驗時,不能夠對痕跡中所隱藏的信息進行高效地提取分析,不能為案件的偵破提供有關工具方面的線索。
4工具痕跡檢驗技術的應用
4.1臻別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
根據指紋自身具有的特性,指紋信息與人的一一對應就得到了完美的實現,這樣一來,指紋信息成為確定嫌疑人身份的依據就得到了有效的保證。在進行案件偵破的過程中,只要將在案發(fā)現場采取到的指紋信息輸入到指紋信息數據庫中,并且和有關的信息進行比較,之后再利用指紋的唯一性以及獨特性,那么就可以實現有關人員的身份確認
4.2推斷工具種類
不同的工具痕跡形態(tài)能夠體現出工具接觸位置的結構形態(tài)。例如說凹陷痕跡,較淺痕跡的痕起緣反映接觸部位形狀,較深痕跡主要為痕止緣的輪廓,反映工具的具體形狀;對于線條痕跡應當密切觀察起點與終點的形狀以及工具停頓位置產生的印壓痕跡形狀,很多時候因為工具殘缺所留下的痕跡不是非常完整,殘塊斷片能夠反映出工具接觸位置的豁口、斷角位置的形態(tài),再根據現場其他條件來對工具形狀進行分析。另一方面,按照破壞方式和痕跡尺寸來判斷工具的具體功能。工具功能直接決定了破壞形式,結構則影響痕跡反映。由于功能的差異性,鉗剪類為剪切破壞,刀斧主要是砍切痕跡,鋸銼為割削;由于結構不同導致的斷頭差異,鉗剪斷頭為雙坡,坡面上線痕從兩側指向中心,刀斧、鋸銼斷頭基本上是單坡,刀斧斷頭中的線條一般從始端流向止端,而鋸銼斷頭上的線條通常和破壞方向呈垂直狀態(tài)。
4.3認定作案工具
痕跡檢驗技術屬于刑偵破案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工具痕跡也是很多刑事犯罪現場出現幾率非常高的物證。近年來犯罪分子作案技能不斷提高,其破壞作案現場、毀滅痕跡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刑偵技術人員在犯罪現場所能夠提取到的手印、足跡等痕跡更加困難,而工具痕跡表現出明顯、不易毀壞的特征,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判斷作案工具,還可以為刑偵破案工作帶來有價值的線索。所以,工具痕跡檢驗技術尤其是針對持械破壞客體的犯罪現象,已經成為現階段刑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4.4為刑事案件的審理提供有效證據
通常情況下,指紋檢驗是可以在刑事案件審理時作為直接的證據的。在絕大多數的案件審理過程中,最為復雜的一項工作內容就是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查,另外,在對嫌疑人審查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嫌疑人不配合,或者是不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但只要采取到了犯罪現場的指紋痕跡,并且確保這些指紋痕跡與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一致,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的情況,同時這也可以直接作為確定犯罪事實的重要證據。
5工具痕跡檢驗的發(fā)展趨勢
5.1工具痕跡檢驗新技術的開發(fā)
工具痕跡檢測新技術主要是立體和顯微跟蹤試驗。一方面,常見的工具痕跡在場景形態(tài)中是一個三維的軌跡,刀具痕跡的提取可以與三維掃描儀相結合,開發(fā)出一套適用于現場的便攜式萃取設備,并能清晰提取三維跡線,清晰度滿足檢測的三維跟蹤要求,另一方面,我們應研究顯微檢查的方向,結合掃描電鏡的使用,擴大跟蹤在高放大度下,研究了痕量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并通過顯微檢查的方法進行了研究。它可以在工具痕跡的檢測和識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5.2工具痕跡標準化檢驗
建立可執(zhí)行標準可以防止技術人員操作失誤和腐敗,也可以保證鑒定人的權利。標準化檢查是保證評價結論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基礎。標準化檢查的研究主要從理論和實際操作兩個方面出發(fā),在理論方面,有相關的資料表明線條特征總數結合率在60%以上可以做出同一認定,這個結合率是否適用于所有情況,選擇不同的標記特征點,是否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在實際操作方面,通過對公安實際工作的研究,結合有關物證提取、顯現、鑒定的工作,制定一套符合于我國基本國情和公安實際工作的執(zhí)行標準,并且加強對基礎技術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確保標準可以順利執(zhí)行。
5.3工具痕跡信息化建設
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工具痕跡樣本數據庫和信息化協查平臺是公安科技發(fā)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公安科技所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之一。為響應公安部提出的“現場必須勘查、質量必須保證、鑒定必須準確”的刑偵工作要求,結合目前在工具痕跡檢驗鑒定工作中存在的系列問題,從提高工具痕跡利用率的角度出發(fā),建設適合于我國國情的工具痕跡信息協查平臺,有利于實現工具痕跡信息的實時共享,提高檢驗效率,實現快速排查,偵查縮小范圍。目前,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但是今后要結合實踐總結不足的地方,不斷完善功能,并且擴大數據庫容量,思考是否存在更優(yōu)的比對檢驗程序算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建設我國工具痕跡信息化。
6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工具痕跡檢驗技術的發(fā)展領域,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希望基層技術人員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機構不斷創(chuàng)新,為我國工具痕跡檢驗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劉瑋.如何有效提高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應用水平[J].法制與社會,2014,14:136-137.
[2]陳海珊,何建發(fā).關于工具痕跡檢驗有效利用方法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0:115.
[3]李超賢,呂炎強.淺談工具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案件偵查中的作用[J].法制與社會,2016,26:264-265.
[4]何勇強.工具痕跡檢驗判斷網絡知識庫的設計與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No.1730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