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瑩 陳慧
摘 要: 為更徹底地了解多語環(huán)境下崇左少數(shù)民族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為邊境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學獻計獻策,改善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及個案訪談的形式,剖析初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多語環(huán)境 學習現(xiàn)狀 學習動機 學習風格 學習策略
1.研究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內外開始出現(xiàn)很多不同的關于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及學習策略的研究理論,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關于學習動機的研究方面,1970年國外學者Maslow提出了一個基本的人類需求五層次論,他認為每一個低級的需要被滿足以后,才能向高層移動,自我實現(xiàn)需要處于最高層次。由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自身素質及外部學習環(huán)境的不同,導致學生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需要層次,因此學習動機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重大的作用和影響[1]。其次,關于對學習風格的研究方面,國外學者Reid較早提出了學習風格類型的不同模式,她把學習風格分成了三類:感知學習風格、認知學習風格和個性學習風格。將學習風格細化成具體的不同類型有助于了解學生學習風格上存在的差異,為教師在教學中采取針對性措施提供依據(jù)[2]。最后,關于學習策略的研究方面。1987年,Rubin把學習策略概括為學習者為了使獲得、貯存、重新獲得及使用語言信息而采取的任何操作步驟、計劃和管理行為,并發(fā)現(xiàn)如果用一定的策略學習,其學習效果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3]。
近年來,我國眾多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但學者們關于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一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4]、留守初中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5]及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現(xiàn)狀的研究[6],針對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研究較少。而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地處中越邊境、緊鄰東盟的崇左初中學生,其文化、語言背景不同于漢族學生,也不同于內陸的少數(shù)民族,其英語學習的內外影響因素具有特殊性。因此,對該地區(qū)的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開展研究便很必要。
2、研究過程
2.1研究問題。
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主要包括三個問題:(1)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如何?(2)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哪些?(3)能夠有效改善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策略有哪些?
2.2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初中生160人,從中抽取6名學生分別進行訪談。之所以選擇該學校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是因為這些學生都來自邊境地區(qū),多數(shù)學生屬于少數(shù)民族,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本族語言的影響,學習環(huán)境較為特殊[7]。此外,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是崇左市直屬的重點中學,對其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較為可信。
2.3研究方法。
2.3.1學生問卷調查:筆者通過論文網(wǎng)站查閱有關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相關文獻,瀏覽部分論文中的學生問卷,借鑒張艷(2016)《初一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調查研究》中的學生調查樣卷,結合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和研究內容,自行編寫包括21道選擇題的學生問卷,并發(fā)放至160名研究對象手中,對他們逐一展開調查,以此保證研究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2.3.2學生訪談提綱:在問卷調查結束后,筆者客觀分析了調查結果,并就調查中反映的問題,從160名研究對象中隨機選取6名學生進行訪談,訪談地點是教師辦公室,訪談時間為2017年12月,訪談形式為錄音記錄。
3.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對調查結果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筆者總結了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3.1學生的學習動機。
從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查結果分析,筆者總結出以下結論:第一,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度不高,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且學習動機強度的不同導致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差異較大,學習動機強的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學習態(tài)度積極;學習動機弱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制力,學習態(tài)度消極,容易對學習產(chǎn)生倦怠感,害怕失敗。第二,學生的學習動機多為外部因素,屬于機械性學習動機,這類動機雖然能幫助學生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但動機不穩(wěn)定,帶來的效果持續(xù)時間短,不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第三,大多數(shù)學生把對英語的情緒歸因于外部因素,而沒有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動機及態(tài)度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才是最有效最強烈的因素。學生只有建立正確的歸因觀,才能正確看待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自主意識。
綜合上述結論,筆者認為引起初中學生學習動機所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處于邊境地區(qū)的學生,由于地區(qū)發(fā)展相對緩慢,小學時未能受到良好的英語教育,因此造成了其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度不高。第二,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不夠明確,學習動機多為近景性學習動機,效果明顯但持續(xù)時間短。第三,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易產(chǎn)生叛逆心理,情緒不穩(wěn)定,會在學習和人際中迷失自我,極易導致學習動機不強及不穩(wěn)定等問題。
3.2學生的學習風格。
從學生學習風格的調查結果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大多數(shù)學生習慣在教師“講授式”的模式下學習英語,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這樣的學習風格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容易抑制他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不利于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第二,學生的學習風格單一。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技能,單一的學習風格不利于各方面的掌握和提高,相反,這樣的學習方式會降低學習效率,導致學習質量不高。第三,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弱。研究表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能夠在學習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只是學習知識而不加以鞏固,則導致學習效果欠佳。
綜合上述結論,筆者認為引起初中學生學習風格所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習慣于接受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此難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第二,邊境地區(qū)的學校,由于語言文化背景特殊,師資力量薄弱,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難以掙脫主張學生機械性記單詞、練語法、翻譯閱讀文章的枷鎖,這樣不但導致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不高,而且教師要求的機械性任務完成情況不佳,最終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自主性降低。第三,由于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期,自制力較差,因此,學生的自主意識薄弱。
3.3學生的學習策略。
從學生學習策略的調查結果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部分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缺乏計劃性,部分學生雖有短期的學習計劃,但少有長期計劃,且擬定計劃缺乏可行性,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第二,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不均衡,不太靈活,不善于對突發(fā)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容易死記硬背。第三,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善于采用合作探究策略,在學習上極少與人溝通交流。大量已有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外語學習者是有效學習策略的掌握者。第四,大部分學生不能巧妙運用學習工具或資源,不利于動手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開拓。研究表明,學會適當?shù)乩幂o助工具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相反缺乏綜合運用學習工具的意識,不便于學生獲取大量的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習成績的快速提升。
綜合上述結論,筆者認為引起初中學生學習策略所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邊境地區(qū)的學生普遍來自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鄉(xiāng)村,從客觀上講,經(jīng)濟落后,知識面狹窄,受教育的條件相對落后,思維方式呆板,導致其學習策略呆板。第二,由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容易在學習上迷失自我,對英語學習策略仍處于盲目的狀態(tài),因此缺乏良好的學習策略。
4.結語
就初中英語學習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總結出了一些改善邊境地區(qū)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建議。
4.1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靈活選取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適當運用情景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語言的燦爛;改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4.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幫助學生探索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在提問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鼓勵學生多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擺脫填鴨式教學模式,運用合作探究模式,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自主探討的機會。
4.3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策略。
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定期抽查學生學習計劃的實施進展,對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給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授予學生聽、說、讀、寫的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又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包括預習、復習、有針對性練習等。
參考文獻:
[1]Maslow, A. 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0.
[2]Reid, J..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 EFL Classroom[M].Boston,MA: Heinle and Heinle Publication, 1995.
[3]Rubin, J.. Study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1(2):117-131.
[4]張艷.初一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調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5]朱剛.留守初中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3.
[6]劉宏勤.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現(xiàn)狀及其改進措施[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7]周莉.初中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7,22(4):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