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可“游戲”,傳承教化“樂”中為。這種新的語文訓練方式,在課堂上受到了老師們和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章回體回目擬寫;弘揚傳統(tǒng)文化
中國小說中大量惹人喜愛的經(jīng)典大作,均采用了章回體回目的形式。章回體標題,既能概括一章一回乃至全書內(nèi)容的最精彩之處,又能成為獨立的審美存在,所謂自有芳華,自在妖嬈,韻味綿長,自古至今一直彰顯著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味。
最著名的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就都采用了章回體標題。這些作品中蔚為大觀的回目體系,深深吸引并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審美趣味與文化品位,閃耀著獨一無二、難以盡述乃至恒久璀璨的藝術(shù)光輝,具有強大的東方魔力和人文魅力。
試問諸公,讀著下文這些文字,誰能抗拒其獨特魅力?
《水滸傳》章回標題
第一回 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
《三國演義》章回標題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
《西游記》章回標題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
《紅樓夢》章回標題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第三回 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
章回體回目的形式就是這樣一種充滿神秘美和感性美的中國符號。它是澤被后世的中國古典詩歌韻文中最富特色的對仗藝術(shù)的美麗傳承;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獨具魅力的對聯(lián)文化的活力延伸;是平平仄仄的中國音韻藝術(shù)中抑揚頓挫的韻律文化的鮮明承襲;是名揚世界的中國古典小說中獨具風騷的說書藝術(shù)的最美標識。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文化,歌頌著優(yōu)秀傳統(tǒng),她值得后代讀書人發(fā)揚繼承。
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傳承,這樣的中國美必然能引起我們最熱切最強烈情感共鳴、審美共鳴和文化共鳴,從而更有利于我們的語文教育在新的世紀與學生共同構(gòu)建新的文化共同體,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基于此,我們做了“語文教學可‘游戲,傳承教化‘樂中為”的積極嘗試。老師帶領(lǐng)學生暢游名著,品讀經(jīng)典,感受章回體回目的獨特魅力。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章回體回目擬寫游戲”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融合”。
持續(xù)兩個多月的活動中,老師和學生一起讀中國經(jīng)典、品教材美文,精讀朗讀、提煉分析、概括討論,深研知識規(guī)律,反復修改推敲,學生們對對仗的知識都有了深刻的領(lǐng)悟;對對聯(lián)的妙處也有了更真切的體會。他們紛紛為每一篇古詩文篇目撰寫體現(xiàn)其主要內(nèi)容的章回體標題,佳作頻出,成果顯著,收獲頗豐。
下面分享我校師生的部分課題成果:
必修一:
1. 《燭之武退秦師》
英勇無畏闖虎穴 巧舌如簧退秦師
報舊怨秦晉雙圍鄭 解國難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臨危受命離秦間晉 秦穆公見利忘義背晉盟鄭
2. 《荊軻刺秦王》
別易水漸離擊悲筑 亂秦庭義魄繞青云
易水之濱荊軻去 咸陽殿上秦王驚
高吟淺唱豪氣沖霄漢 赴湯蹈火熱血撒咸陽
參加課題研究的廣大師生都深切感受到自己閱讀經(jīng)典和閱讀課文的熱情越來越高漲,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越來越高了。并且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老師和學生的合作更加緊密;交流的程度更加深入,感情的融合也更加親和。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都得到了的長足的鍛煉和實際的提高,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美也有了更豐富真實的感受和體會。
當他們看到我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生死疲勞》等作品采用的就是章回體回目的形式時,都心領(lǐng)神會地相視而笑;當他們看到隨便翻開中國的門戶報紙,到處都能看到摹仿中國章回小說回目形式所寫的標題時。他們感受到了無數(shù)人對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傳承;當他們看到各大電視節(jié)目上屢屢出現(xiàn)“先勝后負羅隊射手痛失良機,左撲右擋瑞典門神屢建奇功”這樣上下兩聯(lián)采用對仗形式做新聞通訊專欄等各種報道的標題時,他們感受到了惺惺相惜的文化認同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至此,相信我們都會深深愛上章回體標題這一傳承經(jīng)典的很好方式吧,那就讓我們再以一個章回體回目的形式來收束此文:
趣味教學提升概括能力傳經(jīng)典,弘揚國粹培育文化自信貴動心!
作者簡介:劉朝紅,河北省辛集市,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