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小玲
摘 要:生物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學好生物對學生將來的進一步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及人們對教育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加上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工作者也要與時俱進,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研究總結,提高教學效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當前的發(fā)展,過去封閉式的教學方式,由于教師作為絕對主導,現在的學生已不能接受這種方式?,F代學生思想自由而活躍,教師要適應這種變化,把單純傳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討、師生互動的課堂,使學生在自主思考中鍛煉思維,提高思考能力和綜合素質。本文結合實踐與大家探討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策略;教學效率
一、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是把學生作為生物課堂教學的主體。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如何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學生才是思考的主角,離開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學也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就要改變思想,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生物課堂中,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思考習慣為過程,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展開教學。這就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把應試教育的思想放下來,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觀察現象之間的聯(lián)系。事實證明,在自由的思考模式下,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在興趣的推動下,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起來必然事半功倍。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自覺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但初中生這種意識相對較為薄弱,因此,教師要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學生說明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學生有了初步的意識之后,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習慣了。自主思考是自主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要做到這一點,比較好的方法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要運用各種手段,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及自己的人格魅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三、合理分組,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分組合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但當下教學,許多學校卻并不是很重視,特別是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合理地引進分組合作機制。但如何分組,需要教師進行思考。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狀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了解他們的喜好。在此,還要確定分組合作的目的,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分組,程度好的和程度較差的要搭配起來,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試想把程度較差的都分在一組,程度較好的都分在一組,這樣一來,組間差距過大,學生就沒有了討論的動力,因為程度較好的一組總是獲勝,就失去了分組的意義。還可以根據目標的不同進行其他類型的分組,如在觀察一件事物且教具有限的情況下,可以自由分組,并自由分配每個人的角色,相互幫助,互相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了。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物中的許多現象的相同與不同點都是通過觀察得出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然后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概括,才能得出一些結論。初中的觀察能力還比較弱,教師要從常見的事物入手,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镜挠^察做好了,才有可能培養(yǎng)進一步的觀察能力,進而得出別人得不到的結論。常見的觀察方法有類比、列比和不同時間段的比較等方法。如同類比較,教師可從常用的事物比較入手。直接觀察一般很難發(fā)現什么特別的地方,而通過類比能夠發(fā)現一些一般觀察而觀察不到的地方,還能通過類比理解一些一般講解理解不了的東西,進而獲得新的知識.列比也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手法。如可以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比較動物血管和植物毛細管等,通過比較這些生命現象,學生學到的東西將更具體。還有不同時間段的比較也是一般比較常用的方法。這個比較,可以是短時間的比較,也可以是跨越很長歷史時間的比較,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不同時間段內的比較來認識生命的進化歷程或是生長歷程,以獲得對事物動態(tài)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沈敏芳. 基于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研究[J]. 求知導刊,2014(9).
[2]張麗華. 研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導學,2014(32).
[3]李堃. 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 學周刊,2015(3).
[4]陳紅芹. 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