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培紅??
摘 要:對話是閱讀課堂重要的學習方式,它是學生與教師、教材、文本編寫者進行“對話”的重要體現(xiàn),這是踐行新課標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的重要方式。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和閱讀能力,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思維水平搭建對話平臺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文本。本文從抓住文本解讀引導對話,實現(xiàn)對課文的深度解讀;設立閱讀問題引導對話,實現(xiàn)對課文的深度解讀;搭建交流平臺引導對話,實現(xiàn)對課文的深度解讀三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對話策略;閱讀課堂;深度解讀;運用研究
對話教學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方式,一直沒有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交流,無法清晰感知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進度,使學生的閱讀課堂變得效率低下。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許多學者與教師逐漸開始重視對話策略在閱讀課堂之中的運用,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不斷探索著各種運用方式,使對話策略的運用得到了很大進展。課堂對話能很好地改善課堂學生興趣度不高的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讓課堂變得輕松愉快起來,不但能加強師生、學生之間的溝通,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與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對話中不斷得到閱讀水平的提高。
一、 抓住文本解讀引導對話,實現(xiàn)對課文的深度解讀
課本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來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之中得到閱讀理解的加深。高年級學生正處于敏感焦躁的青春期,自主意識十分強烈,對重復枯燥的課文閱讀耐受性比較低,常常會在反復閱讀之中失去耐心,導致教師課堂閱讀教學工作開展不順利。因此,教師應該在課文之中深入探尋,對課文進行文本解讀,挖掘學生光憑自身閱讀挖掘不到的事物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且利用對話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撥開文章淺顯的表面去探尋更深刻的內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對魯迅人物理解得不多,學生在開展閱讀訓練時對關鍵句段的不熟練而磕磕絆絆,對文章含義更是一頭霧水。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魯迅的理解引導學生先展開匯報交流,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魯迅的認知,然后,教師再展示一些魯迅的人物小故事和當時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對魯迅及生活的背景有一個了解,再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中關于魯迅開始時與我聊讀書的幽默,而后面講到救助車夫之后的嚴肅表情,教師可以以此引導學生展開對比,對文章進行詳細的解讀后深入探索魯迅的內心與所想要抒發(fā)的情感,再根據(jù)這種情感開展閱讀訓練,學生自然會在閱讀之中更加飽含情感,對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二、 設立閱讀問題引導對話,實現(xiàn)對課文的深度解讀
課堂問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重要手段,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求知欲非常強烈,教師需要去引導與激發(fā)學生發(fā)散自我意識,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傳統(tǒng)閱讀課堂教學之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讓學生干巴巴地閱讀文章,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思考問題,遏制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而對話式的課堂問題的提出能讓學生在文章之中探尋自己的見解,和教師交流自己的看法,對文章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去觸摸文章的靈魂。這種閱讀問題的設立,不但讓學生在與教師的問題對話中不斷升華自我,也能讓教師在問題的提出與學生的解答之中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更好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往后的課堂閱讀教學。
如,在教學《窮人》這一課時,本文的環(huán)境描寫和心理描寫是一個重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必須抓住關鍵處進行感悟。如,環(huán)境描寫,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課文,找出環(huán)境描寫的相關語句,然后提問學生:“環(huán)境描寫在文本表達有怎樣的作用?”學生通過分析,找到文本的對比點進行思考,體會桑娜一家貧苦的生活環(huán)境和危險的工作環(huán)境,并為下文的桑娜夫婦要收養(yǎng)孩子埋下伏筆。教師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通過環(huán)境描寫感受桑娜一家的窮苦生活,而他們能夠收養(yǎng)鄰居的孩子,這是多么高尚心靈的品質表現(xiàn)。對比點成了學生思維突破的導火索,學生通過對比展開討論能夠豐富人物的形象理解。本文的心理描寫也是重點,教師同樣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巧妙滲透對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情感,感知人物形象??梢哉f,這樣的提問式對話課堂才是豐富、飽滿的,讓學生的閱讀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淺顯的文言文翻譯之中,而是主動思考問題,深入探究其內在。
三、 搭建交流平臺引導對話,實現(xiàn)對課文的深度解讀
在現(xiàn)今的教育體系當中,合作交流早已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構架起平等交流的橋梁,讓學生在與他人的探討中擴充對事物的認知。高年級學生自主意識強烈,渴望尊重與平等地交流,教師應該在課堂之中創(chuàng)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的機會。學生對教師充滿了信任與依賴心理,教師要借助學生的這種心理來打下對話教學的基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獨立,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在交流中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文章,從而加深對文章的閱讀理解。
如,在教學《生死攸關的燭光》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中開展了閱讀游戲:讓學生與周圍同學自我分組進行分角色式閱讀,在閱讀中感悟不同人物性格,深入剖析人物的行為與人物的性格有何關聯(lián),再互相交流看法與認知,最后講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這種合作交流式的閱讀讓學生與學生在相互的信息反饋中換角度來看待問題,在學生與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解開了學生禁錮的自我思維,用更廣闊、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文章,從而提升學生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隨著新課標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閱讀課教學由于過于沉悶與死板,缺乏互動性,早已不適應高年級學生閱讀課堂,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傳統(tǒng)課堂的缺點來改變自身閱讀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與教師在對等的關系下互相交流看法、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成就智慧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 劉錦鵬.試論語文課堂中的對話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2] 王濤.對話教學的課堂生成問題[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08(1).
[3] 張增田.對話教學實踐的問題與改進[J].中國教育學刊,2009(4).
作者簡介:
魏培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qū)湖心街湖心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