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事服裝中職教學工作不難發(fā)現,服裝制版(結構制圖)一直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部分,特別是剛開始接觸的學生,讓他們從平面轉化為立體而且在沒有縫制工藝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度和自信心降低,也使教學難度加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經驗,結合現有的硬件設施(人臺、CAD軟件等)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堅持不懈的態(tài)度,持續(xù)不變的耐心應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同時不斷總結工作上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完成教學中的各項任務。
關鍵詞:中職;服裝制版;總結
從我主要教學的課程主要集中服裝手工打板與放碼、服裝CAD、服裝立體裁剪等。所以在教授一門課程時我往往不局限于單門課程的講解,比如我會把手工打板和立裁結合講解,這樣使得學生理解更快,或是在CAD教學時結合手工打板,這樣的聯系回顧讓學生有跡可循,而且在教學中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與接受知識點。下面我將我在教學實踐中遇到過的一些代表性問題總結如下。
一、 翻駁領的制圖方式—獨立制圖or依賴前衣身制圖
在制版教學中,零部件的制版是必修課,其中領子作為其不可或缺的一塊知識點占據著重要地位,一件衣服是否制作完整,領子是關鍵。在領子的教學中,一般分無領、立領、關領、男襯衫領、披肩領及翻駁領的順序教學。
其中翻駁領的教學尤為困難,其變化款式多樣,制圖方法也繁多復雜,可獨立制圖但一般都在前片上制圖裁配。學生往往在學習完前面幾種領型是獨立制圖(除披肩領是結合前后領圈繪制),于是也想著沿著獨立制圖脫離前身的方式打翻駁領,但打出來的版型在車縫及穿上人臺效果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領圈和領底線對不上;領子外翻弧度不夠起皺吊領或塌領;駁頭造型不理想前衣身不服帖等問題。
實踐發(fā)現翻駁領脫離前身制版遠不如依賴前身制版來得合理。于是我根據學生的版型繪制、制作過程及書上的知識點總結一下原因:
1. 學生在制圖時很難分清領底線與前領圈的轉折點位置,如圖1。這也造成縫制過程中無法準確對位;
2. 學生制圖中過于片面的看領子部分或是駁頭部分,不能將整體造型一目了然的看清了解制圖,如圖2;
3. 學生在繪制后領時,領底線前端翹勢變化無常難以掌握,加之習慣性按照之前立領或是男襯衫領的繪制方法把握領底線前端的翹勢,如圖3,導致做出領型他領或不服帖;
4. 由于脫離前衣身的制版,領底線凹勢的確定比較盲目,如圖4,學生又缺乏經驗數值更是無從下手或隨意繪制;
所以不難看出,繪制翻駁領時依靠前衣身制版時的轉折點(人體頸測點出轉折點)位置的確認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太下,導致駁口線不服帖直線不直;轉折點太上,則會導致肩胸處出現皺褶,如圖5。
所以在教學中還是要讓學生學會依據前身來繪制翻駁領。
1. 如果結合衣身繪制,那整個翻駁領的造型非常清晰明確,如圖6;
2. 單獨繪制時翹勢的難以把握在這時是自然存在,不需要計算和另外確定的,如圖7;
3. 和翹勢相同,領底凹勢在此時也不需要學生另外計算,自然存在,有利于初學的學生理解和繪制,如圖8。
二、 泡泡袖車縫時隆起效果不佳
泡泡袖是在袖山處、袖口處打褶或在袖山、袖口都打褶,從而形成各種泡泡形狀的袖子。因此,制圖時袖山弧線的總長度應等于袖籠弧長與總裥量之和,此外,展開后袖山頭的制圖還必須保證整體形狀的合理性,這才能使泡泡袖隆起不塌扁。往往學生能做到前者,在后者的整體形狀處理上有所不足。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袖山最后展開時褶裥形狀有密切關系。
我總結平時學生版型問題并與同事討論與總結出,在泡泡袖的袖山弧線要隆起,在展開的褶皺要收成錐形,才能更好地達到效果,現原因分析如下:
如圖9可知,當袖山頭的幾個錐形褶裥收攏后b型袖山弧線以上的原月亮形向相反方向變化,這個變化的幅度由b袖山弧線到a袖山弧線的距離決定,當c袖山弧線到a袖山弧線的距離一定時,褶裥的末端落在b袖山弧線上時,泡泡袖將隆起到最大限度,同時厚度將達到最??;褶裥末端落在a袖山弧線上時,泡泡袖隆起的位置與肩端點平齊,同時厚度也達到最大;那褶裥末端落在b-a的袖山弧線上時,情形則介于前兩者之間。
除上述要求外,還應注意c袖山弧線的具體形狀,如圖10,才能最終保證泡泡袖的隆起。
當然這是泡泡袖在版型上的處理方式,最后還要成衣的制作工藝相結合,才能達到完美的隆起效果。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細心、耐心、恒心、愛心是必要的,特別是針對中職學生比較叛逆,學習理解力比較弱的性格及學習特點,再者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高專業(yè)能力水平及教學能力,運用多變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改進變化策略,有針對地教學教育才能應對不一樣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趙磊.淺析行動導向的中職《服裝制版》課程教學的相關對策[J].好家長,2015(3):251.
作者簡介:
鄭黃婷,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職業(yè)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