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影
摘要:當今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群眾性的文藝活動也空前活躍,一個弘揚民族文化,提倡高雅藝術的文化氛圍正形成在眾多的藝術實踐活動中?!俺琛笔亲罘奖?、最普及、最喜愛的訴諸心靈語言的一種自娛藝術。唱歌不僅是緊張工作學習之余的消遣,同時也是人們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好形式。許多的人常常為不會唱歌,不能唱出自己想唱的歌曲感到遺憾和困惑。這里將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的幾種方法介紹給廣大喜愛唱歌的朋友。
關鍵詞:群眾;演唱;培養(yǎng)
要想演唱號一首歌曲,要準確的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在對歌曲的情感、風格理解和表現(xiàn)上下足功夫,運用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速度、力度、音量、音色、節(jié)奏與句法、連音與斷音、旋律的起伏、演唱形式等加以引導,進行有感情、有方法的演唱指導,促使他們自主參與和探索,發(fā)揮歌唱藝術的感染力獲取美的聲音。
一、如何掌握樂理基本知識
讀譜子是學習唱歌的第一步,讀譜子重在節(jié)奏與音高的練習,音樂有許多的元素,如旋律、節(jié)奏、和聲、音色、調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等,它們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義。以速度為例:民歌《小背簍》適合用較慢的速度演唱;而《掀起你的蓋頭來》則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反之會影響音樂形象塑造。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離不開聯(lián)想和想像,沒有聯(lián)想和想像就沒有美感,聯(lián)想和想像來源與生活的積累,在歌唱時調動起儲存在大腦中的記憶(生活的畫面)想像的翅膀展開自由的飛翔。努力提高藝術修養(yǎng),廣泛涉獵文學、美術、舞蹈等藝術門類,豐富歌唱的想像能力。文學可以豐富內(nèi)心世界,舞蹈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音樂節(jié)奏和運動的感覺,例如演唱《牧歌》時仿佛看到晴空萬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點綴的蒙古包和雪白羊群的美麗的畫面。當演唱《北京金山上》時就可以聯(lián)想到一群藏族男女青年身著鮮艷的彩服,揮舞衣袖有節(jié)奏地踏步的那種節(jié)奏感的舞蹈動作。
二、如何理解歌詞的文化內(nèi)涵
詞是曲的內(nèi)涵,曲是詞的載體,好的歌曲其歌詞總是有詩意濃郁意境深遂的特點,反復體味歌詞有助于感情的表達。歌譜中常標有許多記號,如左上方的拍號、調號、速度記號、感情提示及歌譜中的臨時記號等都對作品的表現(xiàn)具有很大的意義,這些記號要在反復練習中掌握,并逐步將記號與歌詞、曲調結合起來,將記號變?yōu)樽约罕磉_歌曲情感的需要。藝術歌曲(含創(chuàng)作歌曲)及一部分中外民歌所定的調對于我們來講往往偏高,為了能唱好這些歌曲,一般將原調降低兩調。
三、如何唱出風、情、韻、味
據(jù)多年的觀察除個別的人唱歌音不準,大多數(shù)人都能唱歌,為了唱好更多的歌曲,有必要了解歌唱的基本方法。首先要明確唱歌是用氣唱而不要只是用喉嚨唱歌,氣要吸在橫隔膜,小腹要收住,音越高橫隔膜張力與小腹肌的收縮也越有力。其次,唱歌時從嘴到喉嚨都要適度打開,口蓋適度提起,音越高口蓋越要向軟口蓋方向提起,提口蓋時下額要自然放下,注意下巴不要前伸,調節(jié)氣息,松開喉嚨,提口蓋和放下額是同時進行的,要有機地配合。喉嚨打開并有位置的高聲朗讀有助于歌唱水平的提高。歌唱的音調來源于生活,特別是語言,歌唱音調的抑、揚、頓、挫比語言更為夸張,聲音更富有表情,歌曲是音高的語言。高聲朗讀時要將字腹放在內(nèi)咽腔,將里面適度打開,還要注意朗讀的音樂性,用朗讀的狀態(tài)歌唱能幫助我們找到寬松的聲音。學會“半聲歌唱”,是指在歌唱時不要將音量全部釋放出來,而是適當?shù)乜刂埔袅?。唱低音時不撐不壓,聲音中多一點假聲的感覺松弛地唱出。唱高音時用上面提到的方法,切記用喉嚨去喊,這樣就比較好地做到高低音色音量趨于統(tǒng)一。在學習聲樂知識的基礎上運用不同唱法的感覺唱不同的歌曲。例如:當唱《三套車》時運用美聲唱法的感覺來演唱(聲音是垂直的);在唱《南泥灣》、《北大荒人的歌》時應用民族唱法的感覺來唱(親切、甜美的);如果不管是藝術歌曲,還是民族歌曲都用通俗唱法來唱,勢必會影響歌曲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效果。在歌曲的海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民歌,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中國歌曲與外國歌曲所表現(xiàn)的風格、神韻、意味不同,演唱時要力求把握并夸張地表現(xiàn)出來,使自己投入規(guī)定情景動情地歌唱,這樣的演唱必然能感動自己又能感動他人,也就具有了感染力。
總之,歌曲演唱作為一門藝術,它的過程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的抽象性決定了學習歌唱的過程漫長而艱苦,沒有捷徑可走。如何最大限度的將歌曲演唱的更好,是每一個歌唱者學習的方向;對于每一個聲樂教育者來說,也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的過程。正確的引導、系統(tǒng)全面的訓練完全可以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湘林.淺談如何培養(yǎng)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27):166-166.
[2]陳艷秋.淺談如何培養(yǎng)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J].中外企業(yè)文化旬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