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文字凝練,意境深遠,許多學生望而生畏。如何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古詩呢?文章從激發(fā)興趣、教給方法和善用鼓勵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和論述。
古詩是世界文化財富中的瑰寶,凝聚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人文精髓,是古人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講究平仄、押韻,文字凝練,意境深遠,加上人物與我們生活的年代有較大的距離,古詩的學習難度顯然高于其他文體,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不少學生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如何讓他們掃除心理障礙,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古詩,讓他們和古詩做朋友呢?筆者根據(jù)自己的語文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提出以下淺見。
一、激發(fā)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闡明了“愉快教育”的優(yōu)越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直接推動著人們?nèi)ヌ角笮轮R。許多學生認為學習古詩是語文學習中較為枯燥、困難的內(nèi)容之一,因此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才能調(diào)動學生心中想學的心,使他們主動而又快樂地學習古詩。
1.激趣導入
記得有一位著名特級教師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的思維之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笔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設(shè)懸念等方法,把學生引入古詩的大門。比如,《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它想象豐富、淺顯易懂,涉及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我在教學古詩《乞巧》時,上課一開始,我問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我繪聲繪色地給孩子們講了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孩子們認真地聽著故事。故事講完了,孩子們的目光悄悄地告訴我,他們已經(jīng)深深地被故事的內(nèi)容所吸引。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同牛郎和織女一樣期盼著七月初七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隆重的節(jié)日,看看古時候的人們是怎樣度過這個節(jié)日的?!苯又?,教師板書課題。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激發(fā)了學生走進文本的興趣。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我國古詩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詩中有畫”,而兒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和易受感染性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將無形的古詩形象變?yōu)橛行蔚囊曈X形象,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使學生能較準確地理解詩意,并從中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比如,《四時田園雜興》是由南宋詩人范成大的一首田園詩,詩人抓住村莊男女的勞動場面描寫,男的外出勞作,女的在家忙碌,就連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勞品質(zhì)的影響,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實地再現(xiàn)夏日鄉(xiāng)村農(nóng)忙時的質(zhì)樸生活。要讓現(xiàn)在的孩子體會鄉(xiāng)村田間勞動的場面,生活經(jīng)驗匱乏的孩子們很難體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大人和小孩子忙碌的畫面,讓學生置身其中,說說人們在忙些什么。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繁忙的勞動場面了。此時教師加以小結(jié):“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他們是快樂的,孩子們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nóng)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展現(xiàn)意境,使學生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印象更為豐滿,更為靈動,更為深刻,讓學生產(chǎn)生熱愛和向往之情。
二、教給方法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边@句話的意思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還不如把獲得知識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古詩與作者所處的時代、生活經(jīng)歷和文化底蘊密切相關(guān)。古詩所體現(xiàn)的社會環(huán)境、生活特點和語言習慣等方面與現(xiàn)在有很大的不同。對于閱歷很淺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障礙。但是學生如果掌握了方法,就會事半功倍。
1.多動手
古詩語言精練,行文短小,卻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教師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上網(wǎng)或查工具書搜集相關(guān)的資料,如當時的歷史背景、詩人的生平和文學風格等。通過查找資料,閱讀資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為他們學習古詩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且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比如,《泊船瓜洲》寫了詩人王安石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xiāng)卻不知何時能歸的惆悵。這首七絕借景抒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xiàn)了詩人此次上京赴任的無奈和想要急切回到家鄉(xiāng)的愿望。教學《泊船瓜洲》一詩,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搜集相關(guān)的資料。教學古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讓他們感受到分享和成功的快樂。
2.多動口
《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分詩,七分讀”。誦讀在古詩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生古詩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學生只有在朗讀中才能悟其情,會其意,才能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3.多動腦
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詩留給我們許多的 “空白地帶”,這就給孩子們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學習古詩離不開想象,只有邊讀邊想象,才能領(lǐng)悟文字的內(nèi)涵,體會意境的高妙。比如,《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人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特別適合兒童閱讀。我在教學第一句時,出示一湖蓮葉的圖畫,引導學生看圖并問道:“現(xiàn)在,我們就站在湖邊,看到這么多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有的學生說:“蓮葉真多呀!”有的學生說:“蓮葉真美呀!”我接著引導:“我們和這些采蓮姑娘們一起坐上小船去采蓮,你們來到池塘里,看到了什么呀?”有的學生說:“我看到了漂亮的荷葉?!庇械膶W生說:“荷花下面還躲著小魚兒呢!”我引導他們繼續(xù)想象:“它們在干什么?”于是我設(shè)計了“如果你是小魚,你會干什么?”的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說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魚兒,爭著用自己的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孩子的思維。
三、善用鼓勵
每一個學生都想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不要吝嗇表揚,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要多鼓勵,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一首古詩時,我示范讀了這首古詩后,想請一位學生來讀讀,看看他是否讀得流利有節(jié)奏。許多學生紛紛舉手示意,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水平。突然,我發(fā)現(xiàn)一位平時學習不太好,很少舉手發(fā)言的學生舉手了。我馬上請他讀一讀。雖然他讀得不是很好,但我仍然對他豎起大拇指,夸他:“你真了不起,這是你第一次站起來讀這首詩!”沒想到,這一句簡單不過的言語卻使他對自己樹立了信心。從那以后他對學習有了興趣,開始喜歡學習了,舉手發(fā)言的次數(shù)也日益增多了。
總之,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時,我們要精心設(shè)計導入,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要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要適時表揚,善用鼓勵。我們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古詩,興趣盎然地進入瑰麗的古詩天地,倍感學詩的愉悅和成就感。
【作者單位:沙縣城關(guān)第三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