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秀
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目前在小學學校,教師主要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主題班會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載體。本文通過對主題班會的研究和系統(tǒng)了解,說明主題班會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意義,闡述主題班會對教師來說是一種科學管理班級的形式,從而對小學主題班會進行思考與展望。
小學階段是人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是兒童向少年過渡,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是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逐步重視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中,規(guī)定了主題班會是其活動課程的內(nèi)容之一,是目前中小學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對小學生來說,主題班會可以促進他們的自身發(fā)展。主題班會作為班級公共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班集體的科學建設及學生的成長都有著獨特的意義。目前,關于主題班會的相關研究比較多,但涉及小學主題班會的研究不多,而且多是一線小學教師的實踐研究,缺乏進一步的理論探析。主題班會活動雖然是學校德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現(xiàn)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應試教育的取向在學生家長及教師的心中仍然占據(jù)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教師只注重成績的提高,而忽視道德教育的開展。所以主題班會的開展也只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隨意進行的空洞的說教活動,并沒有把學生的實際情況與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的選擇相結合,只是流于形式,這就使主題班會的教育功能缺失。通過本文的研究,體現(xiàn)主題班會對小學生的重要性,促進班集體建設,又有利于班主任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管理,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學工作者要充分研究關于主題班會的相關內(nèi)容,來發(fā)揮主題班會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一、關于主題班會的概念
關于主題班會概念的研究,各位學者莫衷一是。我國著名德育班主任遲希新認為主題班會是在以班主任為主導的前提下,班級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為解決班級或學生成長中存在的教育問題,圍繞某個主題而實施的班級活動。王煥勛將其定義為,主題班會活動是班主任結合當前形勢和學校的主要工作,聯(lián)系班級學生的實際活動,圍繞一件事,突出一個重點,目的是培養(yǎng)一種道德品質而舉行的活動。通過以上對主題班會概念的界定,各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但這些概念都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主題班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二,“主題班會”都圍繞著某一固定主題,這個主題必須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其三,都是一種班級活動的形式。
二、小學主題班會的開展方式
1.國外相關研究
國外學者認為主題班會的開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美國學者簡尼爾森曾提出開展有效主題班會的方式為“頭腦風暴”和“圓圈模式”等。頭腦風暴模式,即讓學生對日常生活問題進行討論,讓他們自己在討論中通過自身體驗去找尋最合理的方式。圓圈模式,即開展主題班會時學生和教師都要圍坐成一圈,通過傳遞發(fā)言棒的方式進行發(fā)言。實現(xiàn)師生平等,共同交流。也有國外研究者將主題班會歸納到班級活動或道德教育中。新加坡學校開展諸如此類的活動時,通過組織小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如,參加清潔運動和文明禮貌月等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
2.國內(nèi)相關研究
國內(nèi)有研究者認為主題班會的開展方式有以下幾點:文藝會演式、節(jié)日紀念式、現(xiàn)場體驗式、問答式、角色扮演式、辯論式等12種形式??梢娫撗芯空邔τ谥黝}班會開展方式的研究十分詳細而具體。也有學者從知識性與趣味性等角度出發(fā),在報告式、經(jīng)驗交流會等形式中穿插“快板”“三句半”“游戲”等。由此可見,主題班會的形式豐富多樣,寓教于樂,使學生們在不同的形式的活動中獲得教育,鍛煉能力,促進自身發(fā)展。
三、小學主題班會的作用
1.國外相關研究
外國學者認為主題班會對于學生有重要的意義。加拿大著名學者堂娜?史泰爾斯強調(diào)主題班會的教育力量是強大的,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上取得進步,與他人和睦相處,而且能夠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更是科學管理班級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日本教育界也認為主題班會在兒童早期教育中可以培養(yǎng)他們在集體中工作、與人合作相處的觀念。周月朗舉了一個日本小學的例子,教師在臨近放學的時候,會組織班級同學圍繞合作清掃的好處進行討論,以激發(fā)學生們自主合作的動機。日本召開主題班級會議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的能力、營造學校合作文化,讓學生意識到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互補的,個人利益來自于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
2.國內(nèi)相關研究
國內(nèi)的學者也意識到了主題班會對小學生的作用,認為主題班會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三方面,即對班級的影響、對師生之間關系的影響以及對學生的影響。首先,從班級層面來說,它有助于教師對班級進行科學的管理,讓學生感受到班級有輕松愉悅的氛圍;其次,從師生關系的層面上說,主題班會有利于師生的良好溝通,以達到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目的;最后,從學生的發(fā)展層面來說,一場好的主題班會不僅可以拓展視野、獲得信息、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合作意識,從而讓學生從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形成良好的個性。
綜上所述,主題班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廣大教育者應該把主題班會當作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平臺,從而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最優(yōu)化。
四、小學主題班會的現(xiàn)狀研究
1.小學主題班會開展現(xiàn)狀
可在現(xiàn)如今的小學主題班會在開展過程中,很多主題班會存在著不夠合理和不科學等問題,具體的問題表述如下。
(1)主題班會的主題由學校指定
現(xiàn)今主題班會的主題大都是由學校下達文件給各個班主任,班主任再傳達給各位學生。學校規(guī)定主題班會的主題本身就是忽視教師的能力,使班主任處于被動的境地,失去了積極性。這就導致教師為了應付學校檢查而盲目跟風,不會關注和研究學生眼下活生生的問題,造成了對學生德育教育完成方面體系缺失。此外,學校規(guī)定主題班會的主題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不分年級“一刀切”,不符合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特點。
(2)主題班會的設計形式單一以及內(nèi)容脫離實際
現(xiàn)如今學校在開展主題班會常見的形式只有節(jié)目表演。這說明在班主任的眼中,把主題班會誤認為“文藝會演”,這樣一節(jié)班會下來,學生只是“看熱鬧”,而很少體會到其中的教育性。這就脫離了主題班會的正確方向。
蘇霍姆林斯基在創(chuàng)辦帕夫雷什中學時,在大門的正面墻上懸掛著“要愛你的媽媽”的標語。有人曾經(jīng)問他,為什么不掛“愛祖國”“愛人民”之類的標語,他是這樣回答的:“如果一個人連他的媽媽都不愛,更不用說他會愛祖國,愛人民了?!边@就告訴我們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要面向學生的實際,從小事小情出發(fā)。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精力有限,一個“小”的主題更容易實現(xiàn)教育意圖。過大的主題則會顯得空蕩蕩。
(3)主題班會開展的頻率較少
根據(jù)《班隊活動(含校傳統(tǒng)活動)指導綱要》的要求,班隊活動每周1課時,全學年應該為34課??蓪嶋H情況是,主題班會開展的次數(shù)得不到保證。開展主題班會在班主任的眼中不僅耗費精力,而且耽誤學生學習。在學校沒有強調(diào)要召開主題班會的情況下,每周設定的班會課,大多數(shù)都由班主任占用。
(4)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
現(xiàn)如今在主題班會開展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相對較低,也就意味著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明顯。教師一個人設計主題班會,忽視了學生也應該參與到其中去;在實施上,往往是“好學生”占主體地位。這說明除了班主任占據(jù)了班會的主體地位之外,還將重點放在了班干部身上;在活動中也是班級各方面都不錯的學生參與得比較多,而普通同學則是不太主動去參與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見。主題班會并不是班級的“精英”舞臺,而應該讓每一名學生去體驗這個過程。如果僅僅以部分學生為主體,那么其他學生就喪失了主體地位,淪為了“觀眾”。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不起來,就會造成主題班會中學生的各種能力無處發(fā)揮,進而導致他們的各種能力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2.小學主題班會研究現(xiàn)狀
主題班會在開展過程中具有極高的德育價值,許多研究者都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即使道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日常生活中,也應該與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相輔相成,所以主題班會的開展不能僅僅圍繞著思想品德教育,還應該滲透其他各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將主題班會的育人功能實現(xiàn)最大化。如,鄧紅艷通過小學主題班會促進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她運用了養(yǎng)成教育的相關理論和主題班會相結合,使其能夠起到對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用,為學校幫助學生學習進行養(yǎng)成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高玉潔則依據(jù)活動課程,提倡將小學主題班會活動化,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解放,鍛煉各種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上研究者都為主題班會的更好開展提供了相關策略,使主題班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學術界對于主題班會的研究不斷增加,說明小學主題班會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
五、關于小學主題班會的思考與展望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各位研究者對主題班會以及小學主題班會的領域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頗豐,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本文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但總體來說,相關研究還應該再深入一些,比如在對主題班會的研究中,以研究初高中和高校為對象的居多,而以小學為研究對象的較少,并且,研究者大都是一線教師,研究成果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的,而沒有把主題班會和相關理論聯(lián)系在一起。
所以,主題班會有效開展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任重而道遠。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對主題班會重視起來,這樣不僅有利于班集體的建設,也能夠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 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