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余人”和“局外人”作為文學現(xiàn)象中的特殊現(xiàn)象兩者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本篇論文通過分析這兩個形象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及出現(xiàn)的原因,以“多余人”的代表作《葉甫蓋尼·奧涅金》以及“局外人”的代表作加繆的《局外人》展開分析兩部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人物形象、表現(xiàn)手法、寫作技巧、作品語言特色等方面,特別強調(diào)從語言學的相關角度展開分析兩部作品中語言特色的異同點,進而分析兩個文學形象的特點。通過對比法以及實例分析等展開討論。本篇論文嘗試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文學作品。因為語言學方面知識有限,使得論文的分析還不夠完善。
關鍵詞:多余人;局外人;對比;語言學
作者簡介:周偉(1991.11-),女,漢族,現(xiàn)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2016級俄語語言文學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2--01
一、“多余人”與“局外人”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1.1“多余人”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多余人”代表著俄國文學作品中的一部分貴族知識分子的形象。1812年俄國打敗拿破侖對俄國入侵戰(zhàn)爭的勝利,廣大人民的民族意識得到巨大的沖擊。在這種情勢中,貴族青年開始出現(xiàn)政治的分化,一些貴族青年覺察到時代的風暴即將到來,一方面他們不愿意和貴族階級一起消亡,受認識上的局限,這一認識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行動,因此這些貴族們終日彷徨苦悶、焦躁不安,他們也逐漸染上了當時人們所認為的“時代的憂郁病”。這類貴族青年的典型代表——奧涅金正,其出身望族,學識廣博,但是卻具有著異端的性格本質(zhì)。
1.2“局外人”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當西方世界正處于戰(zhàn)爭的籠罩之中,人們對社會充滿迷茫、焦慮的時候,“局外人”便應運而生。莫爾索正是在這個時期的人,他們具有孤苦、冷漠、無助,但又不甘心被現(xiàn)實世界所拋棄,無奈他們變成為了所謂的“局外人”。二十世紀是一個重建的時代,隨著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資產(chǎn)階級文明和理性的信仰在青年當中逐漸被粉碎,一個滿目創(chuàng)痰、慘絕人寰的絕望世界是當時世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寫照。這個混亂的世界被存在主義概括為“荒誕”。在這樣一個“荒誕”的社會中,人產(chǎn)生一種與社會脫節(jié)的“荒誕感”,究其實質(zhì),正是人的覺醒的標志
二、對比“多余人”與“局外人”的異同
2.1二者形象的相同點
二者都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典型形象代表,他們都脫離了社會,都被社會邊緣化了。
2.1.1在人物特點上
雖然“多余人”產(chǎn)生于世紀之交,“局外人”產(chǎn)生在文化價值變幻時期,但是他們卻有著尋找自我的心路歷程是相似的。二者都有著清醒的自我意識,只是受外部世界的遺忘而慢慢消磨殆盡。他們具有矛盾的性格特征,即“聰明”或“偉大”性,因為他們對社會有著異于他人的清醒于覺悟意識,他們雖然超越了周圍意識到社會的不合理和荒謬,但他們沒有清晰的目標、合理的覺悟,更沒有積極地去反抗與行動,與現(xiàn)存秩序格格不入,最終都只能成為社會的犧牲品。
2.1.2在語言特色上
兩作品主人公內(nèi)心對白和外在話語都簡潔明了,《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這樣的話“噢,我的飄忽的青春!……我感謝你。”簡單的話語卻是主人公對自己命運真實感受的流露?!熬滞馊恕蹦獱査骰卮饐栴}時,“人們好像把我排除在外,……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見”。此刻,莫爾索開始意識到自己局外人的本性,被無情的忽視,任憑事態(tài)發(fā)展。每一句話都是他無助、失望、無所謂的內(nèi)心感情真實表現(xiàn)。
在細節(jié)的刻畫上,普希金在作品中通過寫大自然的一些花草的細節(jié),看似毫無關聯(lián),但正是這些細微的細節(jié)凸顯人物的喜怒哀樂。還有,關于奧涅金遇到貴婦人達吉雅娜時,給公爵夫人的信以及她讀信的細節(jié),這些對女主的細節(jié)刻畫將女主此時復雜想愛與不能愛的情緒完美再現(xiàn)?!毒滞馊恕沸≌f前半部分,關于莫爾索母親的葬禮時莫爾索的抽煙和喝咖啡的細節(jié),這一系列簡單的細節(jié)描寫正是將莫爾索對一切事“無所謂,無興趣”性格的恰當吻合。
2.2“多余人”和“局外人”的不同點
不同時代背景,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的不同,是兩個形象的塑造上有各自的特殊性。
2.1.2在寫作技巧上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基于第三者的敘事視角,這是普希金創(chuàng)新造就的抒情文學中的敘事散文,并完美地刻畫了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詩的節(jié)奏明快,不緊張,充分體現(xiàn)了普希金自由,明朗輕快的風格,每節(jié)包含了一首詩,分為四組,每行又由4個抑揚格音步組成。
《局外人》關于審訊和判決具有卡夫卡作品的痕跡,其整篇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主人公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犯罪,讓人想起西默農(nóng)的偵探小說中的類似情節(jié)。奇特而新奇的風格造就了鮮明的反面人物形象,他不期望外界,只想保持自己的個性純潔。
2.1.3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
普希金把自己特色與拜倫語言特點巧妙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俄國文學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葉甫蓋尼·奧涅金》。詩體小說是小說和詩的結合體,它的整體特點貫穿于整個作品中,也體現(xiàn)在詩歌的格律形式中,詩節(jié)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加繆在《局外人》中頻繁出現(xiàn)的“陽光”這一意象,并用陽光襯托主人公的陰暗,這種象征本身就是一種荒誕。
2.1.4在語言風格上
小說《局外人》采用一種枯燥、呆板、平淡無奇的言語表述,這種風格對于宣揚人生的荒誕極具表現(xiàn)性。開頭一句:“今夭,媽媽死了?!本o接就是一轉:“也許是昨天,……”于不經(jīng)意表現(xiàn)出情節(jié)的生動,形象的鮮明,整個作品中人物荒誕性更加凸顯。通過這樣的語言風格來展現(xiàn)小說的主旨思想。
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語言的獨具特色。不管是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還是廣闊的自然風光,復雜的人物心理,語言都準確明快、樸實純真。另外作品中還大量使用俄羅斯口語、民歌的要素,再者還運用了鄉(xiāng)村的方言、俚語、民俗常用語,使作品兼具嚴謹與通俗的風格。詩與小說的特點相輔相成,典型環(huán)境、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讓作品的語言風格更加突出。
2.1.5在修辭上
《局外人》運用三種鮮明的對照手法。一種是人的態(tài)度和人的處境之間的對比。將奔喪、婚戀、判刑三件事對照,面對母親的去世,他顯得非常冷漠;對于愛情,他是無所謂的;對于審判,他是消極和超脫的。第二種是不同人物間的態(tài)度對比,貝萊茲、辯護律師和瑪麗對時間的積極態(tài)度,與莫爾索的消極態(tài)度形成強烈的對比。第三種,人物生理和心理的對比,奔喪時主人公缺乏常人悲痛心理,只有生理上的感覺。三種對比再現(xiàn)主人公的局外人態(tài)度。
普希金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隱喻的使用格外突出,他善于抓住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運用不平常的組合,使他們熠熠生輝?!度~甫蓋尼·奧涅金》 大量運用展示情感的隱喻。普希金特別喜歡用кипеть (沸騰), гореть (燃燒)пламенный( 熊熊燃燒的) , печальный(憂傷的)等, 這些詞構成的隱喻既表情感,又有擬人的色彩。
如: Опять кипит воображение,
Опять её прикосновенье
Зажгло в увядшем сердце кровь,
Опять тоска опять любовь!…
Но полно прославлять надженных
Болтливой лирой своей.
我的幻想又有如涌潮,
我枯竭的心突然沸騰,
這沸騰的血重又燃起了
我的相思、我的愛情!…
夠了!我絮絮不休的琴弦
為什么老歌頌高傲的美人?
Кипеть原指水沸騰,與воображение(想象)搭配用于轉義,увядший原指花草枯萎,與сердце(心靈)搭配構成隱喻,變抽象為具體,增強語言的形象性,болтливый原意為多嘴的,這兒用于轉義,這個隱喻鮮明的表明了作者對人物的貶抑態(tài)度,隱喻是這篇詩體小說的一個鮮明特色。
三、對比兩種形象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3.1對語言學方面
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在文學分析中語言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學作品的分析更離不開對語言特點的剖析。獨特的語言魅力,典型的人物形象,內(nèi)外的語言風格是一部優(yōu)秀作品必不可少的?!熬滞馊恕焙喚毦珳实陌酌枋址ū憩F(xiàn)的語言特色,看似簡單的開頭語結尾語卻是無聲之中勝有聲。“多余人”中獨具特色的語言特點,不僅在男女主人公的相互信件中體現(xiàn),在主人公的一系列內(nèi)心獨白時富有哲理的話,都鮮明地塑造了一個眼高手低的形象。兩部作品打破以往的從文學作品常有的形象分析,從語言學角度展開,把語言學與文學結合來賞析與分析文學作品。
3.2對文學作品分析方面
分析任何一個文學形象或者是文學作品,都離不開首先對整個文學作品的整體內(nèi)容、人物形象、題材、體裁、情節(jié)等單方面或者是多方面的展開分析。本文通過對普希金和加繆的兩部作品中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多余人”和“局外人”的分析,“多余人”的繼承者——默而索,也是局外人?!熬滞馊恕痹诒粧仐壍耐瑫r也會選擇主動拋棄,這一點跟“多余人”不同。從深層次去理解兩個形象的特點以及隱含在形象背后的一系列其他的時代因素。通過兩個形象我們能夠在多層次去體會與感受其形象的魅力,進而客觀全面的分析文學形象與文學作品,透過本質(zhì)去分析一個或者多個文學要素,從相關性以及相異性的視角展開。
3.3對其他方面
《葉甫蓋尼·奧涅金》描繪了當時俄羅斯各個層面的現(xiàn)狀。《局外人》用自身的存在向我們展現(xiàn)了人與世界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合乎理性的,還是不可理喻的? 默而索用自己的行動拒絕進入神甫的世界,這更標志著他的覺醒:他認識到未來的生活并不真實。兩部作品,兩個人物形象都是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悟。
“多余人”與“局外人”不僅是文學現(xiàn)象,也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既存在與文學作品中,也存在于現(xiàn)實社會中。他們的存在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他們是時代的覺醒者,同時又不幸運的患了“世紀病”,對此為了減少這種“世紀病”的典型,在文學與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每一個人去改變。
四、結語
從“多余人”到“局外人”的發(fā)展,作者生動地展示了西方社會時代的變革——封建農(nóng)奴到資本主義,客觀地讓讀者看到了西方社會的一些基本方面,在我們本土有很多文學作品中塑造的文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多余人”與“局外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在當代下仍存在一些這樣特點的人,分析作品中的形象產(chǎn)生原因去指導我們?nèi)ニ伎紝Υ斚屡c未來的態(tài)度。
從分析這兩個文學現(xiàn)象不僅僅能提升我們的文學語言分析和鑒賞能力還能夠對其背后所相連的一系列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人文氣息有一個大背景有所了解,更深層次去理解文學形象背后的豐富知識,進而在新時代指導我們的審美感受與知識。
參考文獻:
[1]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J].馮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02).
[2]加繆.局外人[M]. 郭宏安, 顧方濟, 徐志仁譯.南京:譯林社,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