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zhì)教育的理論基礎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學科新課改的目標。作為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不可分割,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師閱讀教學相結合去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值得關注。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也應將寫作能力的提高作為目的和學生的寫作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從閱讀中得到的知識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和技巧。
【關鍵詞】中學生;寫作能力;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一)問題提出
現(xiàn)今時代日新月異,在這第九次課改中,楊振峰老師強調(diào)以“核心素養(yǎng)”為聚焦點?;谡Z文素養(yǎng)之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可以說是指導著我們的課程從知識積累走向知識運用。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也要將為閱讀而閱讀轉變成為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來閱讀。
(二)文獻綜述
中外與閱讀教學有關的文獻與研究不在少數(shù)。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體部分,閱讀占領著知識積累和習題訓練的大片領域。在過去來看,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寫作能力相結合的實踐,仍處于逐步增長的過程,從一開始的忽視到稍有提及,從理論研討到教學實踐,從理論變革到實踐研究。筆者結合了前人提出的關于寫作能力、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的要求,試做了粗略綜述。
(三)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把握著教學目標并制定合乎本班學生學情的教學計劃。那么,教師對于教學的認識以及職業(yè)理念就尤為重要。目前,我國教師首先要明確開展素質(zhì)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提高自身整體素質(zhì)、將教育目的落實到教學之中、教學內(nèi)容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這事關全局,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的作用。其次,當今教育早已摒棄傳統(tǒng)上視學生為被動客體的理念,轉而以學生為本,并注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些觀點直接影響語文教師對待學生是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最終,它們指向基于素質(zhì)教育理論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閱讀教學所培養(yǎng)的能力也不只是單一方面,學生課上所學應不僅可以用來指導閱讀,更應助于提高寫作。通常說,學生寫作能力確是其個人綜合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同時,在每一次寫作中都能看到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體現(xiàn)。由此可得,對以閱讀教學來增進寫作能力的研究,是必然存在且具有理論意義的。
2.實踐意義
一方面,寫作能力作為學生能力的一部分,固然是不可分割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動力。另一方面,閱讀教學中寫作知識的提煉還可以充實課堂內(nèi)容,豐富訓練內(nèi)容。這次研究主要是針對語文教師在中學生閱讀教學中正確把握教學目的和內(nèi)容提出的,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四)研究方法
文獻法:查閱中國知網(wǎng),關注核心期刊和語文類別相關文獻資料、優(yōu)秀的碩士論文,觀摩優(yōu)質(zhì)課,以便于現(xiàn)狀總結和理論分析。
二、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關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閱讀教學的目標主要有: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寫作教學的目標主要有:要有真情實感,多角度觀察生活,提高獨立寫作能力,做到文從字順。
(一)閱讀是寫作能力的重要來源
程端禮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好的作品讀多了,寫起文章也就順手拈來。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積累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經(jīng)過選擇的好文章、好作品。對文本主要內(nèi)容進行分析,對重要詞句的作用反復推敲,對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感受。
用閱讀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漫長的路徑,無法立竿見影。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自身持之以恒的文章閱讀,對思想情感的體會,對文化知識的積累。最好做到學會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讀物并堅持背誦優(yōu)秀詩文。同時,堅持寫作訓練,學而時習之,才能真正提升寫作能力。
(二)寫作是語文閱讀的延伸訓練
語文學科兼具人文性、基礎性、思想性、應用性與工具性。教學上歷來注重語言知識與言語表達、文學常識與名句名篇、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閱讀?;A能力培養(yǎng)扎實,其中作為閱讀能力延伸的寫作能力重視度還遠遠不夠。雖有單獨開設寫作課,但由于課時緊、教學任務重,寫作總被壓縮份額。對于語文寫作能力來說,閱讀至關重要,掌握好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學生閱讀,更有利于學生寫作。這樣,可以說寫作是閱讀的延伸,是把在閱讀中學習的能力應用于寫作之中。
閱讀是語文學科的基礎,把寫作加入閱讀之中。有幾種訓練方法可以使用:進行縮寫訓練,鍛煉學生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進行擴寫訓練,鍛煉學生根據(jù)文章基本內(nèi)容合理想象的能力;進行改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變換問題和表達方式的能力。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就如同鳥之兩翼、車之雙輪。二者相輔相成,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穩(wěn)步前進。閱讀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而寫作是閱讀的運用,讀后練寫、以寫促讀,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所以,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閱讀教學的助力。“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庇辛艘宰x促寫的想法,我們就要把它付諸實施,不去實踐也是無法成功的。
三、中學生寫作能力的不足
(一)片面解讀題目、立意不清
寫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明確要寫什么,確定基調(diào)與主題。現(xiàn)在仍有很多學生讀了題,不假思索就直接去寫作文,導致寫出的文章要么俗套,要么偏題,多數(shù)得分不高。所以在審題時,我們必須要明確題意、嚴謹構思、反復推敲,這樣才能給文章打好基調(diào)。
中學生寫作并非難事,但是多數(shù)作品仍然不盡如人意。學生往往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沒有層次感,有些作文就是詞語、句子的堆積,找不到文章的主旨,更無美感可言。部編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每單元都安排了寫作課。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中,必修一到必修五都有表達與交流的內(nèi)容。但是在學生實際寫作時,卻往往達不到理想效果。比如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一個寫作題目“這天,我回家晚了”。有的學生按著提示,寫了為什么回家晚了,之前遇到什么,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但都是一筆帶過,越寫越遠,主題不明確,重點也沒有確立出來,“我回家晚了”變成了文中簡單的一句話,整體雜亂,順序不清。寫作實踐的目的也沒有達成。
(二)缺乏寫作練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初中期間,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寫作。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則表明: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寫作源于閱讀,以閱讀文本作為參照,一開始的練筆都是“依葫蘆畫瓢”。練筆次數(shù)多了以后就也漸漸知道了怎么去寫,可以寫出心之所想,同時練習寫作的表達方式與技巧。
(三)生活體驗不足
一個人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都是寫作的建構要素。沒有生活的歷練,到底要寫什么會成為難題,為什么寫也搞不懂;而擁有豐富生活經(jīng)歷的人,就會有寫作的源泉,也就是《觀書有感》中提到的:為有源頭活水來?,F(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缺少生活實踐,自然不能平日情感、生活體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沒有社會生活為依托,學生筆下的作文就缺少了生活感,學生也無法形成自己的獨特視角。
四、在閱讀教學中解決中學生寫作的問題
(一)培養(yǎng)中學生的概括、立意能力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只是知識的獲取和信息的攝入。經(jīng)過看讀或者聽讀之后,應該有學生主題的分析與體會。語文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取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把握文章情感基調(diào)的能力。在寫作練習中,對寫作題目的解讀也是一種閱讀理解。同一個題目,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會產(chǎn)生多種不同解讀。有時同一個學生還會把自己的幾種立意都寫進同一篇作文中,思路不清,線索混亂。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題目的基礎上進行主題的選擇、觀點的選擇,避開大眾化的“俗套”的觀點,也努力避免偏題的現(xiàn)象。讓學生學會尋找較新穎的立意來寫,比如,題目講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再去寫團結就是隨波逐流、內(nèi)容俗套,如果將中心選在個人價值要在社會中才能得到體現(xiàn)就是有創(chuàng)新的主旨。
(二)激發(fā)興趣,勤練多寫
中學階段已經(jīng)脫離了小學時期的寫話與習作,但是寫作興趣仍然不能忽視。在對某種事物興趣濃厚時,學生會有下意識去表達意愿,那么自然會寫也能寫,因為這就是主體的需要。大量的寫作練習需要學生主體的意愿來引導,學生想寫,才能多練。少年的好奇心和兒童時代相比,并未衰減。葉圣陶先生說:“語言發(fā)生的本身,是為著要在人群里表白自我,或要鳴發(fā)內(nèi)心的感性,順著這兩個傾向,自然會不容自遏地高興地說?!笨萍歼M步飛快,現(xiàn)今創(chuàng)設情景手段多種多樣,舉例來講:如果要寫蓮花,無論《愛蓮說》寫得多美,示例文章描寫多細節(jié),學生想象仍不可及,倘若在描述之后,出示蓮花圖片和泛舟蓮池的視頻,學生自然會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再如,學生處于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絡文學的創(chuàng)造也可以作為寫作練習,對微博熱門視頻進行140字數(shù)的短評,練習精練、簡潔、表達觀點。
內(nèi)容完滿,結構工整,文筆或質(zhì)樸或優(yōu)美——好的文章可以逐字逐句推敲出很多優(yōu)秀之處。學生平時對照教師所選擇的好文章進行評析,學習其中喜歡的幾個點進行寫作;或是對有興趣的事物進行寫作練習??傊喾矫婀膭顚W生表達內(nèi)心感受,逐漸懂得明確思路并寫出自己的觀點。
寫作能力與水平的高低就是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質(zhì)量的綜合體現(xiàn)。初期練習寫作時,可以主要關注對事物的解說、闡釋,對指定現(xiàn)象給出觀點,對事物特點、關系的理性思考與論說。學生有一定的寫作基礎之后,可以進一步關注寫作主旨是否明確,對事物特征描寫是否能將其與其他事物區(qū)分開來,寫作的語言、文章是否具有較強邏輯性。
(三)增進生活體驗
學生的寫作依靠平時的積累,但是寫作素材、題材的積累不局限于文本,生活也是寫作的源泉。學生今天寫下的文章,是他以往所有的知識、思想和生活體驗的綜合表達。除了課內(nèi)外閱讀,各項文體活動乃至每天的觀察都必不可少。優(yōu)美的詩文是素材,熱血的運動會和校園里的一棵樹也是素材。觀察對象包括學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十一五;觀察地點是學校、家里、放學路上和旅游景點;觀察時間可以分布在時時刻刻。多方位、多角度地觀察,印象才會深刻、表達才會具體。
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將閱讀文本還原到生活中去,通過文本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然后,讓學生脫離文本,直面生活,把閱讀知識拓展遷移到生活樂趣、人生道理。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每位學生都有所不同,基于他之前的經(jīng)歷和個性,所關注的點也不同。將學生主體具有差異性的真情實感融入寫作之中,那么每位學生的作文就具有他獨特的風格,成文也可以篇篇文質(zhì)新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
[3]邵巖.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
[4]魏國良.現(xiàn)代語文教育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柯孔標.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中央教科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7]張志公.談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問題[J].中學語文,1979.
[8]徐亞英.中學寫作整體化教學探索[D].蘇州:蘇州大學,2010.
[9]劉明.如何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D].蘇州:蘇州大學,2010.
作者簡介:鐘山,女,遼寧錦州人,學科教育(語文)專業(yè)在讀碩士,現(xiàn)就讀于渤海大學。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