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濤
【摘要】在素質(zhì)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新課改要求學生使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語文教學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新課程改革也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育者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使用活動式教學模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是小學語文活動式教學的開展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活動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們在追求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語文作為我國的國文基礎課程,對每個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教育者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nèi)容,改變教學計劃,適應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育者使用活動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一、小學語文中開展活動式教學的意義
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教育者使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都過于保守,單一的教學模式與落后的教學內(nèi)容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新課改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者轉(zhuǎn)換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放棄原先的“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方法,使用活動式教學理念,使學生在活動中交流、活動中探索,逐步提高對語文的興趣。教育者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引進小組競賽活動、角色扮演活動和辯論交流活動,使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和設備,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在小學語文活動式教學中教育者要注重學生的性格與學習能力,選取契合小學生知識與能力發(fā)展的活動策略。在制定教學計劃與目標時能夠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選取多元化的活動形式,對學生因材施教,在活動中鼓勵學生交流、拓展、實踐、學習,提升綜合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中開展活動式教學的措施
(一)小組競賽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目前教學活動中應用非常廣泛,教育者將語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與語文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劃分在一個小組內(nèi),學生之間能夠?qū)崿F(xiàn)取長補短。教育者可以給學生布置教學任務,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在小組競賽活動中組員相互溝通和合作,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育者可以使用PPT課題制作大賽、優(yōu)秀作文競賽和故事表演競賽等形式,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例如在學習了《克隆之謎》《夢圓飛天》這些科技類型的文章后,教育者可以開展作文活動競賽,圍繞“科技”這個話題,使各個小組的成員進行材料收集和閱讀研究,每個小組需要交上一篇科技含量高、質(zhì)量過關的作文。然后,評選出最佳作文和最具有團隊精神的小組,進行表揚。最后,將每個小組的作文輪流傳閱,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思路和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角色扮演活動
角色扮演活動能夠還原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課程氛圍,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課文角色的身份和情感。學生在課前對將要扮演的角色進行預習和材料收集, 抓住角色的特點,在扮演過程中能夠最大化地還原角色。觀看的學生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能夠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在教學活動中變得主動和積極,能夠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例如在《狐假虎威》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學生扮演老虎、狐貍、小兔、山羊、小鹿等。學生經(jīng)過課前預習和準備,展開角色扮演,注意語音、語調(diào)、神態(tài)和動作的表演。 結合角色扮演活動,營造輕松的語文學習氛圍。學生在收集資料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三)辯論交流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實踐性比較強,教育者需要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引導。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辯論交流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拼寫能力,還需要掌握語句運用和溝通交流能力,辯論交流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口才,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敏捷的思維方式。在辯論時,學生將系統(tǒng)性知識表達出來,理性地辯駁對手的觀點,強化表達能力。在正反方的辯論過程中,學生引經(jīng)據(jù)典,激烈辯論,在很大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三、結語
活動式教學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積極學習基礎教學內(nèi)容,掌握各種學習方式,對學生語文思維、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變得大膽、活潑和勇敢。以“活動”促“發(fā)展”,在師生互動和學生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開拓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章海兵,張麗.小學語文活動式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8).
[2]朱月虹.論小學語文活動式教學[J].師道:教研,2012(9).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