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基于概念生成的物理教學方法進行探究,通過介紹在有效情景中合理引入物理概念、在錯例分析中抓住概念本質、在變式對比中強化概念認知、在變式對比中強化概念認知等四種將基礎概念引入物理教學中的方法,并針對每種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案例介紹,強調了物理概念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最后對本文做出總結。
【關鍵詞】概念 物理教學 本質
一、在有效情景中合理引入物理概念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不僅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帶來很大幫助,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物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學習物理不僅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物理的基本概念出發(fā),結合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為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來揭示物理的真實含義。
例如筆者在給學生教《加速度》一課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生動的教學情景:當一個鐵球與一片羽毛從同一個高度同時下落時,我們都知道羽毛的下落速度要小于鐵球的下落速度,這主要是因為羽毛受到了空氣的阻力。那么假如果在真空狀態(tài)下,這兩者之間的下落速度關系又是如何呢?通過這種將生活情景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也可以讓學生對物理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二、在錯例分析中抓住概念本質
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切勿鼓勵學生去“死記硬背”,而是需要根據物理中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以及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知識點進行詳細分析,從而讓學生了解物理的本質以及核心。
例如學生在學習歐姆定理中“電壓、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后,學生會發(fā)現公式 ,經過變換可以得到 ,這個公式反映了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的特點。所以很多學生就會進入一個誤區(qū):電阻一定時,電壓與電流成正比。雖然從公式的角度來分析,學生的理解是正確的,但是從物理的本質方面來理解,學生就形成了一個錯誤的認識。因為學生沒有認識到在這個關系式中,哪個變量屬于自變量哪個變量屬于因變量,正確說法應該是: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而不是電壓與電流成這個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物理中簡單且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分析,是學生理解物理本質,掌握物理“精髓”的最好方法。
三、在變式對比中強化概念認知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形成正確的理解,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學會區(qū)分物理學概念的本質屬性以及非本質屬性,可以通過變式和比較的教學方法達到這一效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物理學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突破思維的局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多種變式,讓學生形成從不同角度理解物理本質的思維模式。
比如筆者在為學生教《萬有引力》這一課時,為了強化學生們的認知觀念,筆者講重力與萬有引力進行了變式訓練,通過必要的聯(lián)系,學生們可以很快的掌握萬有引力與重力之間的差別以及聯(lián)系,并且還可以了解萬有引力的真正內涵,對學生拓展學習思維有著極大幫助。
四、在實驗觀察中深化概念理解
實驗和觀察在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學生對生活的了解比較淺薄,所以很多物理概念如果不通過實驗分析法則很難讓學生有所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模擬的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對物理學概念的理解,從而使得學生從物理基礎慢慢深入到物理核心思想。
筆者在為學生講物體自由落體運動與平拋運動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如圖所示,在實驗進行時,敲擊實驗器材的擋板,此時A球會水平拋出,B球會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通過實驗觀察物體下落的現象。經過幾次實驗之后,學生發(fā)現,第一、A球與B球同時落地。第二、A球的初速度越大,被拋出的水平距離越遠,并且A球與B球豎直方向的速度一樣。所以可以分析出,平拋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由于在豎直方向的重力加速度相同,所以在運動過程中兩個球在豎直方向的下落速度完全相同。
總結
教無定法,物理是一門與生活很貼近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會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并讓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突破傳統(tǒng)思維習慣的限制,讓學生在思維以及想象空間讓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煥霞. 高中物理內容標準和學業(yè)水平考試的一致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牛曉婷. 高中物理教學中預設與生成關系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3]郭月林. 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D].魯東大學,2012.
作者簡介:甘長青(1969.2-),男,漢族,四川資中,大小本科,中學物理高級教師.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