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琴
雖然義務教育階段都是就近入學,其目的是均衡教育資源,讓廣大孩子都能得到同等的教育。但是目前普通高中還沒有歸入義務教育階段,還不具備就近入學的條件,仍是通過統(tǒng)一組織的中等學校招生考試來確定,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意愿選擇其將來所就讀的中等學校,筆者所在地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各占50%。升學率仍然是社會社會各界評價初級中學的一個重要的標桿,所以各初中對于不參加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的信息技術科目的態(tài)度參差不齊,能夠按照新課標開足課的學校有但卻非常少,所以學生從學校接受到的信息技術教育相差很懸殊。學生都來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也非常大,有的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幾乎為零,但另有一些學生不僅掌握了課程標準所有該掌握的內(nèi)容,而且還掌握了其他很多信息技術知識。教學評價是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教學評價也是為了學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發(fā)展。學生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鞏固與實現(xiàn)通常都是通過作品的制作來完成,由于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性、原有基礎的差異性等原因導致每個學生制作的作品,任務的完成情況也存在差異性,所以不可能按照同一標準來對他們進行評價。所以對于自身本就存在差異性的學生在評價時就得采用差異性評價方式。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生的差異性評價主要包括差異性課堂評價、差異性作品評價、差異性測試評價、學生自評幾個方面。
差異性課堂教學評價專指對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差異性評價活動,其評價范圍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首先課堂活動的設置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層次采取階梯式的設置,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選擇所處的階梯活動積極去完成,活動過程中可求助于其他成員或者老師,完成以后可進入下一活動繼續(xù)。正確完成不同的活動可獲得不同的分值,正確地回答問題以及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都能獲得一定得分數(shù),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每一周期進行一次分數(shù)統(tǒng)計,老師根據(jù)學生獲得的分數(shù)進行獎勵(小物品或精神的獎勵)。得到獎勵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更高的積極性,尤其是一直碰壁的那些基礎相對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因為成績落后,總覺得自己進步的希望渺茫,比較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對學習也會越來越缺乏自信。因此,對他們要注重縱向評價,課堂上,將他們的發(fā)言、任務完成等情況,與原有基礎相比較,哪怕有一丁點的進步,也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久而久之他們會喜歡上信息技術這門課,他們會從自己的點滴進步看到前進的希望,逐漸走出自卑的心里陰影,獲得向上的動力,并且會將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建立的學習自信發(fā)散開來,漸漸地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差異性作品評價是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完成的作品進行的差異性評價。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學生的操作要點的掌握主要是通過一個個小作品的完成來獲得,所以作品評價也是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高中信息技術作品評價可通過不同層次的信息技術操作來評價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編排工藝的能力、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如何、學生是否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更優(yōu)的操作步驟,保證信息技術數(shù)據(jù)的準確,同時還可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勇于創(chuàng)新等等。差異性作品評價原有操作技能和藝術修養(yǎng)與作品完成后的操作技能與藝術修養(yǎng)進行比較,以及與全班的整體水平縱向比較。
差異性測試評價是指在每一模塊的信息技術內(nèi)容的教學完成后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的測試。由于他們最初的基礎不同,所以測試的試題也是根據(jù)幾個階梯來進行的。例如在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四章第一節(jié)結束時,學生的測試題有A、B、C、D四種。A類試題主要是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提高題,奇偶頁頁眉頁腳的使用,批注修訂的設置,文章目錄的自動生成和調整,Excel表格的插入等;B類試題則是針對那些基礎中上的學生,主要涉及表格\文字的相互轉換,圖片絕對位置的高級設置,在表格中插入文本文件等;C類試題則是針對那些基礎中等的試題,主要包括流程圖的繪制,自選圖形的熟練使用,關于腳注、尾注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等;D類試題則是針對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主要包括文字的基本處理,段落的設置,頁面設置,表格的插入等。模塊學習前對學生的文本信息加工的基礎進行摸底測試并對學生的學習層次進行了劃分,學生根據(jù)自身原有的文本信息加工基礎選擇相對應的試題完成。
差異性評價還包括學生自評,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評,根據(jù)學生原有的基礎,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最后獲得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以便更好地制訂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由于學生的差異性是本就存在的,所以自評也是存在差異性的。
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使用差異性評價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差異性評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特長,彰顯個性,實現(xiàn)差異性發(fā)展;差異性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隨時調節(jié)和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差異性評價有利于構建信息技術課程中民主、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提高師生的幸福教育感;差異性評價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
(作者單位: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