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山外國語小學 朱美麗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二學期P29-30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通過觀察、討論、猜想、驗證、比較等活動,感悟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驗數學的嚴謹性,并通過探究小數的性質,發(fā)展觀察、推理、概括能力及抽象的思維水平。
3.初步培養(yǎng)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經歷猜想→驗證→結論過程,探究0.3=0.30
(二)再次經歷猜想→驗證結→論過程,探究0.3=0.30=0.300=……
1.質疑,再次猜想,是否“0.3=0.30=0.300?”(方法同上)
2.繼續(xù)猜想:0.3=0.30=0.300=0.3000=0.30000=……?
3.揭題。
(三)總結體驗,概括表達:
1.概括小數的性質。
關鍵詞:末尾
(引導學生結合375.08中小數部分的0的添上或去掉,從而使小數大小發(fā)生的變化加以說明。)
關鍵詞:小數部分
(引導學生結合故事《驕傲的0》:在整數末尾添0,數的大小會發(fā)生改變。)
2.感受數學語言的美:簡練卻而嚴謹。
3.總結探究過程中的數學方法:猜想→驗證→結論
4.回顧故事?,F在你想對0說些什么?
5.整數改寫成小數。
思考:如何給3添“0”,使3的大小不變?
1.認識“化簡”。
2.尋找生活中的小數:存折、超市物品標價、購物結算單。
3.介紹田徑賽男子60米欄決賽的比賽情況。(感悟7.50秒的精確性)
1.小數的化簡:0.730 36.070 108.800 10.0
2.小數的改寫:0.5、5.05、50根據情況改寫成一位、兩位、三位小數。
3.誰說的對?
小數部分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小數部分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把31.0900中所有的“0”都去掉,這個小數就變大了。
用“5、3、0、0、小數點”寫出一個數。
1.使這個數中的兩個0都能去掉,而不改變數的大小,可以寫出哪些數?
2.這個數中的兩個0一個能去掉,一個不能去掉,又不改變數的大小,可以寫出哪些數?
教后反思:
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谶@樣的標準和教學理念的解讀,以及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并通過自己的一些實踐與思考,想談談對這節(jié)課的若干想法。
1.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感悟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在這節(jié)課中,我始終把“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猜想、驗證、結論再猜想的過程’,體驗探索、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為課前預定的一個重要教學手段。
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引導學生沿著“質疑——猜想——驗證——結論——再猜想”這樣的循環(huán)軌跡去探索、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學生在驗證0.3=0.30是否相等時,通過在小組內的交流、討論,讓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的發(fā)現,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動空間中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與此同時,增設數位順序表,使學生將之前學習的小數的意義,組成,數射線模型,單位的轉化,小數的比較等知識點產生了內在的聯(lián)系。
這樣一個過程,有效、清晰地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了痕跡,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了所以然,并在“質疑——猜想——驗證——結論——再猜想”的數學思想方法中發(fā)現了數學的嚴謹美。
2.在不斷的辨析中加深概念的理解,發(fā)展觀察、推理、概括能力及抽象的思維水平。
當學生經歷了一系列的猜想驗證結論的過程后,引導學生不斷提煉小數的性質,并逐步得到結論,同時利用書本自學規(guī)范學生的表達,并通過提問“你覺得這句話要注意些什么?”分析得到小數性質的簡練及嚴謹性,也在不斷的分析中幫助學生辨析了學生的常錯部分,例如375.08小數部分的0是不能去掉的,這是因為8所在的數位發(fā)生了變化,表示的意義變了,小數的大小就變了。這樣,學生才真正體會到在小數性質中,“末尾”這個詞的重要性。通過追問,學生也認為“小數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自然地想到了課開始時候3末尾添0,數會發(fā)生變化。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明確了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清晰了小數性質的嚴謹性,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了記住了,這樣一個過程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較好的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3.基于生活,尊重學生生活經驗,知道為什么學習小數的性質
數學教學是要基于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過程。本節(jié)課,我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提取素材,回歸生活,實現把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化。例如,學生們熟悉的存折上,超市里,購物單上的價格這些都會根據我們的需要把他們寫成了兩位小數。再例如比賽成績等等,這些都讓學生感覺到了小數性質在生活中存在的現實性及實用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也適時增設介紹了正值這節(jié)課時期,正在舉行的一場田徑賽男子60米欄決賽的比賽情況(感悟7.50秒中百分位的0的精確性),意在讓學生能在把數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同時,了解更多的時事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